【孔庙】山东东阿文庙:皮胶名世,古桥相邻

东阿原本是古代的名县,后来经过区域划分,成为了平阴县所属的一个乡镇,刘永禹在《东阿县建置沿革简述》中称:“1943年1月,阿东办事处和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高集村合并,成立平阿县。1945年8月,东阿全境解放,隶冀鲁豫六专署。次年10月东阿撤销,恢复各县原建制。同年底,东阿一区划归平阴。”

而今这里被称为东阿镇,在古代时东阿乃兵家必争之地,清道光版《东阿县志》中称:“东阿,古之名邑也,会盟争战,废垒遗墟,见经史者不一而足。东阿为南北冲衢,四通八达。东南负山,西北距河,为自古必争之地。”

西山村

东阿古城始建于秦代,当时称为谷城,据说神农就是在这里尝五谷而得名,但东阿古城因水害之故而多次迁徙。明洪武八年,知县朱真将县城迁于今址。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提到东阿人们都想到阿胶,曾有一度东阿阿胶广告在电视上狂轰乱炸,此广告的背景音是一男士故意压低声音报出此名,虽然不悦耳,却令该产品世人皆知。据说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阿胶称为圣药,而制作阿胶的主要原料是驴皮,东阿镇在历史上就盛行养驴,这里有狮耳山,此山盛产多种草药,驴食用这里的草,使得此处驴皮与他处不同。

棂星门全景

但是,名品能让世人皆知,在没有电视宣传的时代,必须要有所契机,此地阿胶就得到了这样的机会。展恩华在《平阴三“神”》一文中描绘说:“平阴县东阿镇是圣药阿胶的正宗产地。清咸丰年间,皇帝的宠妃兰贵人(后来的慈禧太后)患习惯性流产,御医用尽良策不见成效,后服用了平阴邓氏树德堂的阿胶,治好了血症,喜得龙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皇帝龙颜大悦,遂赐邓氏黄马褂、手折子,赐阿胶以'福’字。于是,'福’阿胶大行天下。”

此胶在近百年来获得了无数的奖项,想来天下的驴会把东阿镇视之为地狱,但却不影响人对此地特产的推崇之心。

文保牌

关于东阿文庙,杨书杰在《平阴文物古迹综述》一文中说:“县境内平阴、东阿两座古城池,原各有祭祀孔子及乡贤名宦的文庙一处。东阿镇文庙由于屡受水害和被粮所占用渐遭损坏,彻底毁于'文化大革命’。”

而今平阴文庙得以修复,东阿文庙仅存棂星门, 但在历史上,这处文庙却很有规模。对于其的创建时间及历史沿革,道光版《东阿县志》中载:

东阿县儒学旧在城东南郭外,永乐间始迁于县治西。成化间,知县白栋、宏治间,知县秦昂仍其旧制,相继增修。万历七年,知县朱应毂以明伦堂在大成殿后,地势湫隘,改建于学宫之右阔处,而于大成殿后建文昌阁三间,因奉敬一箴于上,邑人孟一脉、于慎行各有记。万历三十三年,知县王以旌重修。国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徐天池重修,教谕姜铭鼎捐俸募化督工助之(有碑记)。四十二年,知县张琬,四十三年,知县张楷,五十五年,教谕南杭相继重修。乾隆四年,教谕周思恒,五十年,知县郑奇树、教谕王五,十七年,教谕王文锦、训导梁云会相继重修。贤书莅任之二年,因风雨漂摇,殿庑将就剥落,遂捐俸重修,所费不过数百金,而庙貌焕然一新,可见随时补苴,则事易为力,愿以告后之君子。

正对面是合作社

东阿县学的创建时间,此文未曾提及,只是讲到县学原处在旧城东南城墙之外,明永乐年间迁到了县城西侧,此后的一些年多有增建。清康熙年间,知县与当地的教育官员捐资予以维修。

但是,《东阿县志》在这段记录之后又写出了如下一段按语:

按《山东通志》《泰安府志》俱载东阿县儒学在县治西,明洪武八年,知县朱真因迁邑创建,据旧县志也。偶阅《兖州府志》,载师尙书事,云东阿县儒学旧在城外南溪上。而孟中丞记云:吾邑儒学,相传在城之东南郭外,师儒尝以出入为艰,永乐中迁于县治之西,则兖志所载不为无据,然亦未知何人所迁也。及考官师表,知县王季立于洪武三十二年莅任,至永乐九年卸事,传中不载其修学事。贝恒于永乐九年莅任,至宣德元年卒于官,恒《传》中有“学舍坛庙毁于兵燹,恒捐俸倡义,以次修举焕然毕备,暇则诣庙学与诸生讲论,亹亹忘倦”等语,则是迁儒学者,岂即贝恒欤?志以俟考。

这段话乃是考证东阿文庙究竟位于何处,在这段按语之后,又详细列出了整个庙学的占地面积,同时提到大成殿为五开间,有三尺高的月台。大成殿两侧东西庑均为七开间,另外有戟门、棂星门、泮池等基本规制。

三开间石牌坊

对于东阿庙学的记载,新修《东阿县志》中简述说:“东阿县学设于县城,占地1088平方米,建于何时不详,设明伦堂5间。1579年(明万历七年),知县朱应毂改建,1647年(清顺治四年)邑贡生魏宸辅捐资重修。因县学设于文庙院内,故称庙学;其建筑形式类似宫殿,又称学宫。以明伦堂为教室,培养生员,以贡纳士。”

既然有痕迹在,我在2021年2月24日从北京开车前往此地探访。先看了平阴文庙,而后在导航上查找东阿文庙,所有导航均未标出,于是先到西山村去探访。从平阴县城驶往西山之路颇为狭窄,但路面很平整,再加上车不多,很快便开到了西山村。站在村边望过去,一水的新式建筑,不知那个棂星门是否已被拆掉了。

精美石雕

在路边两位行人,立即下车打问,两人知道棂星门所在,年长的一位告诉我要穿村而过,但年轻的一位给我指出的方向完全相反,他让我按原路退回,看到一座小桥后右转,前行不远就能在路边看到棂星门。我犹豫一番,觉得老人的所言可信度更高,于是谢过二人向村内开去。

未曾想车还未开动就听到那两人为此事吵了起来,因问路而引起吵架,这是我第一次遇到,但感觉此事因我所起,不能一走了之,于是立即下车前去劝架。那位年轻人脸色已胀得通红,他坚称自己说得对,老人斥责年轻人胡乱讲。

牌坊背面

这种场景让我想到了一个广告:某男第一次到女朋友家见丈母娘,因为女友的一个喷嚏引起了母女争论吃西药还是中药的问题。此男两边应付,一边夸丈母娘说得对,另一边还要奉承女友说得有道理。母女二人最后逼问这个倒霉的小男人到底支持谁,此男急中生智说出了中西结合疗效好。

我此刻的处境比他还糟糕,我看到两人的阵势像要动手,故决定和稀泥,我说道路太窄,需要先开到村内,然后再掉头回驶。我从村中驶回原地后向两人说我到另一个方向去看看,接着按照年轻人所指路线开行,这样把两人指的路线都跑到了,也算是一种平衡。

背刻太和元气

开出不到一公里,果然在路边看到了一座石牌坊,看来年轻人所指方向无误,只是我不敢驶回,告诉二人谁对谁错。我把车停在旁边开始拍此牌坊,牌坊右侧有文保牌,说明该牌坊乃是东阿文庙的棂星门。细看石牌坊上的字迹,棂星门三个字已经被凿掉,但仍能通过轮廓猜测是这三个字。

穿入小巷

下半截用石条砌就

影壁上的砖雕

转到背面,上刻“太和元气”,我猜测牌坊的后方乃是文庙正门,但此处盖起了新式房屋。沿着旁边小路向内走,在这里看到了一些古代的石房子,不清楚是否为文庙附属建筑。此时从一个院落走出一个年轻人,我向他请教东阿文庙还有什么痕迹,他说仅剩那个石牌坊。我接着请问他家的房是否盖在文庙之上,年轻人断然否定,他说文庙在石牌坊的另一侧,其主要部分盖成了教堂。

再往前是田野

田野中所见

年轻人说完后转身离去,我对其所言半信半疑,于是穿过石房子继续向前走。这一带是大片的田地,看来他的所言在理。转身回返,又走到那个年轻人刚才开门走出的院落,这组青砖建筑还有影壁在,虽然影壁的图案已无,但上面的砖雕花饰依然精美,看来当年这里住着大户人家。

田野小屋

原路返回到牌坊前,于途中看到不少用石头盖的房子,不清楚这房子是否比砖瓦更结实,然其透出的古朴气息,颇符合我的怀古之情。走到马路对面,牌坊前的一个院落乃是农机服务合作社。想起牌坊的周围有一些似是废弃的农用机械,估计是这家合作社放在那里的。然合作社锁着门,无法入内打问。

合作社旁的小路

进入此院

小鸭子

合作社侧旁有一小路,沿此路向前走,五十多米后有一大院,院里面养着不少鹅,我刚走入此院,那群鹅大声鸣叫拍着翅膀前来迎接,可惜面包放在了车上,无法满足它们,只好退出继续前行。

教堂

这个院落的后方有一座基督教堂,大铁门上着锁,门上贴着因疫情暂停聚会的告示。继续向前走,教堂后面又是大片的田地,只是在田地内有一残破的房屋,其说明了此处乃东阿镇的边界,估算起来,东阿镇的这一端南北厚度不超过二百米。如此有名的古镇不会这么小,我怀疑东阿镇是窄长形,猛然想到西山村那位年轻人告诉我东阿文庙石牌坊距离古桥不远,我决定前去看看他说的古桥。

古桥不能行车

阿胶汲水处

沿路开出去二百米,果然那座古桥横在路前,这里有隔离墩,车无法通过,我把车停靠路旁,在下车处看到了“阿胶作坊汲水处”的标牌。看来制作上好的阿胶不仅驴皮特别,水也要有讲究。

墙画

关于此桥的情况,《东阿县志》载:“永济桥,原名狼溪桥,在城中跨狼溪上。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知县秦昂修建,迭石为三空。因水坏,嘉靖二十三年(1554年),知县董锦改建,以木为空,高四丈,更名永济。隆庆二年(1568年),知县田乐重修,稍减其高。万历四十年(1612年)又坏,知县李时馥乃选石为一空,平坦如地。国朝道光三年(1823年),邑人闫廷槐、孟尚泰、刘万鳌、于万英等募修。”

看来桥下的河名狼溪,不知狼是否吃驴,但是按照柳宗元在《黔之驴》中的所载,老虎肯定喜欢吃驴,如果这条河名虎溪,似乎更能说明此河之水能够拿得住驴皮。

小狮子

踏上此桥,精美的石护栏很吸引人的眼球。桥柱上雕着王浩狮子,每一个都形态不同,虽然数量比不过卢沟桥,但个头却比卢沟桥的大很多。但有些柱头做成了寿桃状,我在董珂、郭晓琳主编的《山东古镇古村》中看到如下一段顺口溜:“十八狮子一对猴,二八一十六个蘑菇头。独石一百零八块,南北三十条流水沟。”

文保牌

狼溪

这座古桥旁立有全国级文保牌,也许是因疫情影响,无人来观赏这座古桥,只是有一位钓客站在那里纹丝不动地看着水面。但我却脑补出了很多学子穿过此桥,读书和祭孔的形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