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town Central Plains
给在外打拼的家乡游子一个寄放心灵归宿的地方
乡土文学
作者 | 刘尚钞
原创 | 乡土中原(ID:gh_06d145e3125e)
大约是半年之前,中午下楼的时候,看见小区垃圾桶旁边有两个中年女人在打架。其实也不能称之为打架,动作幅度并不算大。其中一个女人要走,另一个死死拉住不让走,当然这之中免不了推推搡搡,恶语相向。女人打架,大多数是属于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行为,主要是嘴仗。没有人在旁边看热闹,当然也没有人过去拉架或劝架。我很快看出了端倪,冲突的起因是由于垃圾桶里的废品,塑料瓶、烂纸箱之类的可回收物。急着脱身的女人在这个小区不常见,大概是因为她跑到了别人的地盘上来捡拾废品,侵犯了另一个女人的利益,所以就起了冲突。垃圾桶里的废品,看似无主,其实都是有潜规则的,对于以捡拾废品为营生的人来说,当然也就有了很强的领地意识。这和非洲大草原上,一只狮子跑到了另一只狮子的领地,引起激烈冲突,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这场“战争”最终以外来的拾荒女狼狈逃窜而宣告结束。跑到别人的地盘上,大约她自己也觉得理不直气不壮,根本没有心思恋战,越快脱身越好。赢了的女人我认识,她是小区物业的保洁人员,在这个院子里干保洁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其实所谓的“认识”也仅仅只是脸熟而已,具体姓什么名什么我当然不会知道。城市里的人普遍没有好奇心,对于不在同一个圈子里的人,彼此都没有兴趣去了解和打听。即使是邻居之间,也不过是“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已。这个女人不仅干保洁,还兼捡拾居民丢掉垃圾里面的“宝物”,大大小小的包装纸箱、塑料制品的瓶瓶罐罐最受她的青睐。我不禁在心里为这两个女人的“战争”感到不值。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都是因为生活所迫,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穷人何苦为难穷人?难道一直传说的“底层人士互踩、上层人士互抬”的社会现象真的存在?表面上繁华似锦、风光无限的大都市,多少芸芸众生,像蝼蚁一样地活着,他们没有办法体面,为了一点点蝇头小利,丝毫不会顾及脸面和尊严,甚至不惜大打出手。生活在这个小区的居民们不会注意到,有多少双眼睛,像鹰眼一样死死盯着小区里的垃圾桶,生怕错过一两个值钱的大件“宝物”。不知道居民会在什么时候扔掉值钱的东西,因此严防死守就成了“捡宝人”唯一的选择。垃圾桶在他们眼里,装着的不是垃圾,而是生活的希望。小区里的垃圾桶,从早到晚,都会被捡宝人一遍又一遍地翻腾。生活不易啊。有的时候,居民手拎着废纸箱子下楼,还没等走到垃圾桶旁边,半路就被楼下勤快的捡宝人给接走了,即便是扔到垃圾桶里的“宝物”,也会在极短的时间内被捡走。小小的垃圾桶,演绎着人世间底层生活的多少不易与艰辛。过了一段时间,还是这位保洁女工,被业主举报到物业公司,说是因为捡拾废品太用心而耽误了保洁服务这件正事,致使楼宇卫生打扫不干净、不及时。这位女工当然很不服气,于是就找到举报者理论了起来,语言冲突在所难免。业主一怒之下,要求物业公司辞退这名保洁女工。业主是甲方,物业公司当然得罪不起,为息事宁人,只好辞退了这名女工。与外来抢地盘的拾荒者的斗争,这名女工赢了;与业主的斗争,她却输了。这样的结局是显而易见的。这个女人,错就错在不该再去找业主理论,与业主的斗争她不可能赢。激烈竞争的社会,没有谁是容易的,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尤其重要。不过,我还是对个别业主的做法感到疑惑不解。得饶人处且饶人。物业保洁人员的工资都很低,毫无疑问是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她们捡拾点废品卖几个银子作为额外的生活补贴,应该给予理解和宽容。社会和谐的前提是社会各阶层都有饭吃,富人吃肉的时候穷人可以喝到汤。如果穷人连汤都喝不到了,社会怎么可能和谐稳定?前一阵子,政府在特定时段和地段恢复的“地摊经济”,就很接地气。就业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没有收入怎么消费,没有消费怎么促进内循环?别给老百姓讲什么大道理,扯别的都没有用,老百姓就关心能不能挣到钱,他们的生活有没有最基本的保障。不管做的是什么工作,只要是用诚实的劳动挣钱,都应该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如何对待社会最底层人士,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一个人的涵养素质。不要和社会底层人士过不去,否则只能说明你的层次也高不到哪里去。北京的垃圾分类已经实行一年多的时间了。目前的小区垃圾桶设置有四种: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其它垃圾和厨余垃圾,颜色分别对应红蓝灰绿。为此,政府花了很大气力,还专门设置垃圾分类引导员、志愿者参与其中。但随手乱扔垃圾的仍大有人在。不要说垃圾分类,对有些人来说,垃圾“进桶”就很难,因为他们只是远远地随手一扔,进不进桶全凭运气,他们嫌垃圾桶太脏而不愿意靠近了再扔。特别讨厌那种马路上打开车窗让垃圾随风飘散的人,还有那种从高层住宅楼上隔窗户向外扔垃圾的人。垃圾落地,节操也碎了一地。扔垃圾是件小事,但很反映一个人的素质。我不敢说自己做的有多好,相对于西方社会严格的垃圾分类,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但能做好的事情还是尽量去做好,比如厨余垃圾和可回收物,我会分别单独装袋,而不会混装。另外我们家不管去哪里游玩,从来不乱扔垃圾,一定要装在一个袋子里,最后扔到垃圾桶里。在外面实在找不到垃圾桶的时候,甚至会先把垃圾带回自己家。大人做好了,孩子自然就能做好,我家孩子从来不乱扔垃圾。我家的塑料瓶子,我会把它们攒成堆儿,等装满一袋子的时候,我会把它送给楼下的拾荒者。这是我所能给予的力所能及的帮助。大事我做不了,这样的小事我还是可以做到的。牙签用完,扔之前我会把它掰断,防止扎人。对于刀片之类的锐利废品,尽量把它包起来以防伤人。电池的污染性极强,一定不能乱扔,要扔进“有害垃圾”桶。我会把厨余垃圾倒进“厨余垃圾”桶,再把空袋子扔进“其它垃圾”桶。“垃圾围城”已经成为当下重大而迫切的社会问题,这也是政府下大决心实施垃圾分类的根本原因。许多大城市已经被“垃圾”所包围,环城市周边的垃圾填埋场更是触目惊心。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在环境优美、鸟语花香的城市,但这需要每个人都为此做点什么。我们都是这个社会的一份子,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不管收入高低,都要承担一份社会责任,不需要唱高调,也不需要稍微做点事情就到处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每个人都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献出一份爱心,这就够了。少点功利心,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然我也反对道德绑架式的劝捐、募捐,量力而行、自觉自愿应该是一条基本准则。城市里的快递员,饭店里的服务员,工地上的农民工,连同保洁保安,他们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拿着微薄的薪水干的却是最苦最累的活,可以说他们挣的全都是辛苦钱,他们应该被这个社会关心和善待。每次接到快递员送到家的物品,我都要说声“谢谢”,即使他们晚送到一段时间,也决不苛责他们,更不会“差评”。都是人,都不容易啊。去饭店吃饭的时候,我对那些冲着服务员大喊大叫的食客尤其反感。不要和这些社会底层人士过不去,菜上的慢,饭菜质量不好,也不是服务员的责任啊,应该去找他们的老板理论。勿以善小而不为。做好一件件小事,遵守基本社会公德,力所能及地帮助那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唯有这样,社会才更加和谐,生活才更加美好。刘尚钞,男,河南省社旗县大冯营乡人。现居北京,在一家科研机构从事工程技术与管理工作。喜欢用文字记录点滴生活,擅长散文随笔、古体诗词。乡土中原公众号特约撰稿人。乡土文学《乡土中原》(Hometown Central Plains)发布
总编 | 赵华胜
总顾问 | 王学章 王书义 梁铜勋 刘永科
特约作者 | 晓辉 丽萍 尚钞 春雨 松克 春兰
特约美编 | 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