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文化 | 汉晋间“凉州刺史”人物考
编者按:凉州刺史,最早源于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凉州刺史是西汉第一大刺史,权力很大。自西汉建始元年(前33年)至北凉玄始元年(412年),凡445年。据史籍所载,凉州刺史多达53人。
凉州刺史,最早源于西汉元封五年(前106年),天下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史称十三刺史部。凉州范围内置凉州刺史部,凉州刺史部政府驻地武威郡,凉州刺史是西汉第一大刺史,权力很大。当时,凉州辖武威郡、酒泉郡、金城郡、敦煌郡、陇西郡、汉阳郡、武都郡、安定郡、北地郡、张掖郡、张掖属国、居延属国等。
自西汉建始元年(前33年)至北凉玄始元年(412年),凡445年。据史籍所载,凉州刺史多达53人。即:史恭、贡禹、谷永、杜邺、赵宏、 郑兴、郭伋、窦融、尹业、皮扬、宗汉、刘秉、种暠、桥玄、祝良、成就、郭闳、赵仲台、刘恭、孟佗、刘虔、周洪、魏元丕、梁鹄、左昌、宋枭、杨雍、耿鄙、张则、种劭、韦端、韦康、 邹岐、张既、温恢、孟建、徐邈、王浑、牵弘、苏愉、杨欣、彭祈、文鸳、胡喜、张轨等47人;加上“遥领刺史”段煨、韩遂、董卓、李榷、魏延、姜维等6人,凡53人。其中:赵宏、郭伋、窦融等既是州牧,又兼刺史。
古之所谓“遥领”者,一谓只担任职名不亲往任职;二谓领兵远出。
今将上述人物资料加以整理,胪陈如左。
1.史 恭(?-前117 年),西汉鲁国(今山东济北)人,元狩间(前122-117年)为中郎将、凉州刺史。
2.贡 禹,汉宣帝时。据《汉书·贡禹传》载:贡禹(前127-前44年),字少翁,琅琊人也。以明经絜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禹曰:“冠壹免,安复可冠也!”遂去官。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已问以政事......后世尊为“贡公”。
3.谷 永,汉成帝永始二年(前15年)任,永始三年(前14年)迁北地太守。
《汉书·谷永传》记载,谷永字子云,长安人。西汉时期官员。本名谷并,据说因尉氏男子樊并造反,改名谷永。因御史大夫繁延寿听说他才德优异,拜任他为自己的属吏,后举荐他为太常丞。汉成帝刘骜即位时,把政事委托给大将军王凤,谷永知道王凤刚刚被信任而掌权,于是依附王凤。后出京师做了安定太守。后王音薨,成都侯王商代替他做了大司马卫将军,谷永于是升迁为凉州刺史。元延元年,为北地太守。做北地太守一年多,卫将军王商薨,曲阳侯王根做了骠骑将军,推举谷永,征召入京做大司农。一年多后,谷永生病,二个月后,有司上奏请求免去谷永的职位。几个月后,谷永死在家中。
4.杜 邺,汉哀帝时。《汉书·杜邺传》《后汉书·杜林传》记载,杜邺(?-前2年),字子夏,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原籍魏郡繁阳(今河南内黄东北),张敞外孙,西汉大臣。幼年即丧父母,随其舅父张吉生活,遂继承张氏家学。初以孝廉为郎。后因受大司马王商赏识而被提拔为主簿,不久又被举荐为御史。汉哀帝即位之初,任凉州刺史。数年后因病免职。公元前2年,杜邺去世。杜邺为人宽厚,平易近人,并善于辞令,尤工古文。杜邺留有文集五卷,《元寿元年举方正直言对》一文。另有《灾异对》、《说王商》、《汉书本传》、《书断》等文,均受当时人的赞誉。
5.赵 宏,汉元帝、成帝之时。据张澍著《凉州府志备考》载:赵宏 据《华阳国志》序云:隽才凉州刺史赵宏,字温柔,阆中人。生卒无考。
6.郑 兴,汉更始帝时。据《后汉书·郑兴传》载:郑兴字少赣,河南开封人也。少学公羊春秋。晚善左氏传,遂积精深思,通达其旨,同学者皆师之。天凤中,将门人从刘歆讲正大义,歆美兴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诂,及校三统历。更始立......拜兴为谏议大夫,使安集关西及朔方、凉、益三州,还拜凉州刺史。会天水有反者,攻杀郡守,兴坐免。郭伋,汉光武帝初。
郑 兴
郑 兴
7.郭伋,东汉建武五年(前25年),郭伋据姑臧(今武威市),封凉州刺史、大将军、督陇右关中诸军事、大司空、护羌校尉、凉州牧。据《后汉书·郭伋传》载:郭伋字细侯,扶风茂陵人也。伋少有志行,哀平间辟大司空府,三迁为渔阳都尉。王莽时为上谷大尹,迁并州牧。更始新立,三辅连被兵寇,百姓震骇,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更始素闻伋名,征拜左冯翊,使镇抚百姓。世祖即位,拜雍州牧,再转为尚书令,数纳忠谏争......
8.窦 融,《后汉书·窦融传》记载,窦融(前16年-62年),字周公。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新莽末至东汉时期军阀、名臣,云台三十二将之一。王莽掌权时,窦融担任强弩将军司马, 参与镇压瞿义、赵明起义。新莽末年,窦融曾随王匡镇压绿林、赤眉军,拜波水将军。后归刘玄,为张掖属国都尉。刘玄败,被推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据境自保。刘秀称帝后,窦融遂决策归汉,授职凉州牧,从破隗嚣,封安丰侯。而"窦融归汉"也成为后世的著名典故。
9.尹 业,据《后汉书·马援传》载:肃宗即位,征拜侍御史中丞,除子鱄为郎,令劝学省中。其冬,有日食之灾,严上封事曰:阳之臣闻日者众阳之长,食者阴侵之征。《书》曰:“无旷庶官,天工人其代之。”言王者代天官人也。故考绩黜陟,以明褒贬。无功不黜,则阴盛陵阳。臣伏见方今刺史、太守专州典郡,不务奉事尽心为国,而司察偏阿,取与自己,同则举为尤异,异则中以刑法,不即垂头塞耳,采求财赂。今益州刺史硃酺、杨州刺史倪说、凉州刺史尹业等,每行考事,辄有物故,又选举不实,曾无贬坐,是使臣下得作威福也。
10.耿 秉,永平十八年(75年)秋,章帝即位,拜耿秉为征西将军。派其巡凉州边境。
11.皮 扬,据《后汉书·安帝纪》载:冬十月戊子朔,日有食之。先零羌败凉州刺史皮阳于狄道。乙卯,诏除三辅三岁田租、更赋、口算。又据《西羌传》载:凉州刺史皮扬击羌于狄道,大败,死者八百余人,扬坐征免。从《后汉书·安帝纪》《西羌传》《魏故镇远将军凉州刺史皮使君墓志铭》《魏书》记载,“皮扬”之名“纪”为“阳”;“传”为“扬”;而《墓志铭》为“演”。笔者以为“三名”记载恐为史家笔误。当以《后汉书·安帝纪》载“皮阳”为准。
12.阴 纲,建初七年(82年),东汉六大家族之一,阴氏家族-东汉一等一的外戚世家。据《凉州府志备考》载:阴 纲,东汉阴识之孙,阴躬弟弟的儿子。阴纲之女被立为汉和帝皇后后,封吴房侯,地位特进。阴纲的儿子阴秩、阴辅、阴敞,都官至黄门侍郎。后来阴纲因为巫蛊之事自杀,阴辅在狱中死,阴轶、阴敞迁徙到日南。
又据《后汉书-卷三十二 樊宏阴识列传》载:阴识字次伯,南阳新野人也,光烈皇后之前母兄也。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孙修,自齐适楚,为阴大夫,因而氏焉。秦、汉之际,始家新野。 及刘伯升起义兵,识时游学长安,闻之,委业而归,率子弟、宗族、宾客千余人往诣伯升。伯升乃以识为校尉。更始元年,迁偏将军,从攻宛,别降新野、淯阳、杜衍、冠军、湖阳。二年,更始封识阴德侯,行大将军事。......阴氏侯者凡四人。初,阴氏世奉管仲之祀,谓为"相君"。宣帝时,阴子方者,至孝有仁恩,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子方再拜受庆。家有黄羊,因以祀之。自是已后,暴至巨富,田有七百余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子方常言"我子孙必将强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故后常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13.宗 汉,据《后汉书·西羌传》载:延光元年春,贤追到湟中,麻奴出塞度河。贤复追击,战破之,种众散遁,诣凉州刺史宗汉降。
14.刘 秉,据《后汉书·西羌传》载:四年,马贤将湟中义从兵及羌胡万余骑掩击那离等,斩之,获首虏千二百余级,得马、骡、羊十万余头。征贤为弘农太守,以来机为并州刺史,刘秉为凉州刺史,并当之职。
15.种 暠,《后汉书·种嵩传》记载,种暠(103-163年),字景伯。河南洛阳(今陕西洛阳)人。是仲山甫的后代。最初任县门下史,后为王谌所赏识,将其推荐给其舅河南尹田歆,被任为主簿。被举为孝廉,为太尉所征辟,再举高第。又迁侍御史,受命监护太子,他处事持重,为顺帝所称赞。不久,出任益州刺史,任内抚纳蛮夷,检举不法,因而得罪梁冀,被免官。后拜凉州刺史,深受百姓爱戴,又任汉阳太守。再升任使匈奴中郎将、辽东太守,使反叛的乌桓望风而降,因公事免职。历任议郎、南郡太守、尚书。
种 暠
16.桥 玄,据后汉·蔡邕《太尉乔玄碑》载:公讳玄,字公祖,梁国雎阳人也......辟大将军,西府表拜凉州刺史,迁齐相,以公事去。诏书印授即家拜上谷太守,迁汉阳太守,徵拜议郎、司徒长史、巨鹿太守。被诏书为将作大拔,为受罚者所章,拜议郎,即徵拜度辽将军,迁河南尹、少府、大鸿胪,遂陟司空、司徒。托疴逊位。起家拜尚书令,以疾笃称,拜光禄大夫。后拜太尉(《后汉书》卷五十一有传)......
17.祝 良,据《后汉书·陈龟传》载:会羌胡寇边,杀长吏,驱略百姓,桓帝以龟世谙边俗,拜为度辽将军。龟临行,上疏曰:“今西州边鄙,土地瘠薄。自顷年以来,匈奴数攻营郡,残杀长吏,侮略良细。虽含生气,实同枯朽。往岁并州水雨,灾螟互生,稼穑荒耗,租更空阙。老者虑不终年,少壮惧于困厄。陛下以百姓为子,品庶以陛下为父,焉可不日勤劳神,垂抚循之恩哉!且牧守不良,或出中官,惧逆上旨,取过目前。呼嗟之声,招致灾害,胡虏凶悍,因衰缘隙,皆由将帅不忠,聚奸所致。前凉州刺史祝良,初除到州,多所纠罚,太守令长,贬黜将半,政未逾时,功效卓然。实应赏异,以劝功能,改任牧守,去斥奸残。又宜更选匈奴乌桓护羌中郎将校尉,简练文武,授之法令,除并、凉二州今年租更,宽赦罪隶,扫除更始。则善吏知奉公之祐,恶者觉营私之祸,胡马可不窥长城,塞下无候望之患矣。”
18.成 就,据《魏志·董卓传》注引·吴书曰:郡召卓为吏,使监领盗贼。胡尝出钞,多虏民人,凉州刺史成就辟卓为从事,使领兵骑讨捕,大破之,斩获千计。并州刺史段颎荐卓公府,司徒袁隗辟为掾。
19.郭 闳,据《后汉书·皇甫规传》《段颎传》载:至冬,羌遂大合,朝廷为忧。三公举规为中郎将,持节监关西兵,讨零吾等,破之,斩首八百级。先零诸种羌慕规威信,相劝降者十余万。明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东羌遂遣使乞降,凉州复通。先是,安定太守受取狼籍,属国都尉李翕、督军御史张禀多杀降羌,凉州剌史郭闳、汉阳大守越熹并老弱不堪任职,而皆倚恃权贵,不遵法度。规到州界,悉条奏其罪,或免或诛。羌人闻之,翕然反善。沈氐大豪滇昌、饥恬等十余万口,复诣规降。
又据《段颎传》载:四年冬,上郡沈氐、陇西牢姐、乌吾诸种羌共寇并、凉二州,颎将湟中义从讨之。凉州刺史郭闳贪共其功,稽固颎军,使不得进。义从役久,亦恋旧,皆悉反叛。郭闳归罪于颎,颎坐征下狱,输作左校。羌遂陆梁,覆没营坞,转相招结,唐突诸郡,于是吏人守阙讼颎以千数。朝廷知颎为郭闳所诬,诏问其状。颎但谢罪,不敢言枉,京师称为长者。起于徒中,复拜议郎,迁并州刺史。
20.赵仲台,据《魏志·阎温传》载:阎温字伯俭,天水西城人也。以凉州别驾守上邽令......黄初二年,下诏褒扬,赐恭爵关内侯,拜西域戊己校尉。数岁征还,将授以侍臣之位,而以子就代焉。恭至敦煌,固辞疾笃。太和中卒,赠执金吾。就后为金城太守,父子着称于西州。
赵仲台
21.刘恭,东汉孝明帝刘庄之子。永平九年赐号灵寿王。十五年,封为臣鹿王。建初三年,徙封江陵王,改南郡为国。元和二年,三公上言江陵在京师正南,不可以封,乃徙为六安王,以庐江郡为国。肃宗崩,遗诏徙封彭城王,食楚郡,其年就国。恭敦厚威重,举动有节度,吏人敬爱之。永初六年,封恭子阿奴为竹邑侯。据《后汉书·羊陟传》:羊陟字嗣祖,大山梁父人。拜侍御史,再迁冀州刺史。“帝嘉之,拜陟河南尹。计日受奉(同“俸”),常食干饭茹菜,禁制豪右,京师惮之。”
22.孟 佗,建宁三年(170年)见在任。《后汉书·西域传》《三辅决录》记载,孟佗(又作孟他),字伯郎,东汉末期扶风郡人。以贿赂宦官张让,得任凉州刺史。“扶风人孟佗,资产饶赡,与奴朋结,倾谒馈问,无所遗爱。奴咸德之,问佗曰:'君何所欲?力能办也。'曰:'吾望汝曹为我一拜耳。'时宾客求谒让者,车恒数百千两,佗时指让,后至,不得进,监奴乃率诸仓头迎拜于路,遂共轝车入门。宾客咸惊,谓佗善于让,皆争以珍玩赂之。佗分以遗让,让大喜,遂以佗为凉州刺史。”
23.刘 虔,熹平六年(177年)在任。据《后汉书·蔡邕传》载:......《鸿范传》曰:“政悖德隐,厥风发屋折木。”坤为地道,《易》称安贞。阴气愤盛,则当静反动,法为下叛。夫权不在上,则雹伤物;政有苛暴,则虎狼食人;贪利伤民,则蝗虫损稼。去六月二十八日,太白与月相迫,兵事恶之。鲜卑犯塞,所从来远,今之出师,未见其利.上违天文,下逆人事。诚当博览众议,从其安者。臣不胜愤满,谨条宜所施行七事表左:四事:夫司隶校尉、诸州刺史,所以督察奸枉,分别白黑者也。伏见幽州刺史杨憙、益州刺史庞芝、凉州刺史刘虔,各有奉公疾奸之心,憙等所纠,其效尤多......
24.周洪,光和二年(179年)在任(见《魏志·虔淯传》注引《烈女传》,生平无考)。
25.魏元丕,据《汉凉州刺史魏元丕碑》载:君讳(缺)字元丕,京兆(缺)牙都尉之(下缺)有毕万者,仙去仕晋,逢勋封魏,秦(下缺)良爰暨于君,禀乾气之纯懿,履奚之(下缺)圣哲(缺五字)苞容,允执虔恭。其仕州郡也,躬素忠謇,犯而忽期,兼综宪法,通识百典。(下缺)孝廉,除郎中、尚书、侍郎、右丞,遭泰夫人忧,服阕还台,拜尚书、侍郎,秉总(下缺)廷科绩,特拜左丞。每在选举,逊让匪石,钻前忽后,遂耽思旧章,寻微贯(缺)能(下缺)枢衡匡弼,九年而罔愆,西羌放动,馀类未辑,讠州咨群寮,惟德是与。拜凉州刺史,(下缺)流以荡邪......
26.梁 鹄,据《后汉书·盖勋传》载: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
梁鹄像
27.左 昌,据《后汉书·盖勋传》载: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寇乱陇右,刺史左昌因军兴新盗数千万。勋固谏,昌怒,乃使勋别屯阿阳以拒贼锋,欲因军事罪之,而勋数有战功。边章等遂攻金城,杀郡守陈懿,勋劝昌救之,不从。边章等进围昌于冀,昌惧而召勋。勋初与从事辛曾、孔常俱屯阿阳,及昌檄到,曾等疑不肯赴。勋怒曰:“昔庄贾后期,穰苴奋剑。今之从事,岂重于古之监军哉!”曾等惧而从之。勋即率兵救昌。到,乃诮让章等,责以背叛之罪。皆曰:“左使君若早从君言,以兵临我,庶可自改。今罪已重,不得降也。”乃解围而去。
28.宋 枭,据《后汉书·盖勋传》载:盖勋字元固,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烹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
29.杨 雍,据《后汉书·盖勋传》载:中平元年,北地羌胡与边章等人侵扰陇右地区,刺史左昌趁扩军的机会截断盗用了数千万军资。盖勋极力劝阻,左昌发怒了,便派遣盖勋率军另外驻扎在河阳县抵御敌军的正面攻势,想从军事上找罪名处罚盖勋,但盖勋屡次立功......后来刺史杨雍上奏章推荐盖勋兼任汉阳大守。
30.耿 鄙,东汉末年凉州刺史,中平四年(187年),耿鄙为了平定韩遂等人的叛乱,征调六郡兵马讨伐,却因军队发生内讧而被杀。
31.张 则,字元修, 东汉末南郑人。初任。善画人物,师于吴陈。意思横逸,动笔新奇,师心独见,鄙于综采,变巧不竭,景多触目。《古画品录、历代名画记》。
32.种 劭,字申甫,东汉末种暠孙,种拂子 。少知名。中平末,为谏议大夫。献帝即位,拜劭为侍中。卓既擅权,而恶劭强力,遂左转议郎,出为益、凉二州刺史。
33.韦 端,建安十年左右迁太仆,韦康、韦诞之父,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人物,凉州州牧、太仆。韦端从凉州牧征为太仆,其子韦康代为凉州刺史,当时人荣之。
34.韦 康,建安中,继韦端后任。韦康字元将,韦端之子、韦诞之兄,京兆尹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政治人物,是荀彧(yù)向曹操推举的人物之一。其父为凉州牧,后受召担任太仆,由韦康代父担任凉州刺史,受百姓爱戴。
35.邹 岐,黄初元年(220年)以安定太守迁凉州刺史。文帝即位,初置凉州,以安定太守岐为刺史,遭到地方势力抵制。张掖张进执郡守举兵拒岐,黄华、麹演各逐故太守,举兵以应之。既进兵为护羌校尉苏则声势,故则得以有功。既进爵都乡侯。凉州卢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扰。帝忧之,曰:“非既莫能安凉州。”乃召邹岐,以既代之。
36.张 既,黄初元年(220年)七月继邹岐后任。黄初二年(221年),临危受命,拜雍州刺史,平定诸胡叛乱。迁凉州刺史,封西乡侯。在任期间,降苏衡,邻戴众,修工事,安抚百姓,平定西平郡麹光叛乱。一生以惠政闻名,征辟杨阜、胡遵等人,皆有名位。
张 既
37.温 恢,黄初四年(223年)继张既后任。温恢字曼基,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曹魏大臣,任扬州刺史,后迁凉州刺史。温恢在史书《三国志》中与汉末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司马朗、并州刺史梁习、豫州刺史贾逵、凉州刺史张既(曾为雍州刺史)等六人合为一传。此六位刺史被陈寿评为当时所有州刺史中"精达事机,威恩兼著,故能肃齐万里"的典范。
38.孟 建,黄初四年(223年)继温恢后任。孟建字公威,汝南郡人,和诸葛亮是好友,曾和诸葛亮、徐庶、石韬四位道友一起游历。诸葛亮后出祁山,在答司马懿书中,曾托使杜袭宣意于孟建。《魏志·温恢传》注引《魏略》记载:汝南孟建字公威,为凉州刺史,官至征东将军。
39.徐 邈,约太和元年(227年)至二年(228年)间继孟建后任,在任10余年。正始元年(240年)迁大司农。徐邈字景山。燕国蓟县(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徐邈早年历任丞相军谋掾、奉高县令、尚书郎、陇西太守等职。曹丕称帝后,任谯国相、安平太守、颍川典农中郎将。每任一官,皆政绩卓著,被赐爵关内侯,迁抚军大将军军师。后被委以重任,出任凉州刺史、使持节,领护羌校尉。在西北时,徐邈兴修水利、广开水田,募贫民租之,致使仓库盈溢。同时移风易俗,整顿吏治。对诸胡羌戎恩威并施,使其主动入贡。此后州界肃靖,西域畅通。正始元年(240年)入朝授大司农,后迁司隶校尉,使百僚敬畏。晚年拜光禄大夫,升任司空,他固辞不受。嘉平元年(249年),徐邈去世,年七十八。谥号“穆”。
40.王 浑,字玄冲。太原郡晋阳县(今山西太原)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名臣,东汉代郡太守王泽之孙、曹魏司空王昶之子。《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一。
41.牵 弘,安平观津(今河北武邑县)人 。魏晋时期将领,雁门太守牵招次子。 唐代官修《晋书》无传,其事迹见《魏志·牵招传》引王隐《晋书》等。曹魏景元年间,为陇西太守。随邓艾伐蜀有功,拜蜀郡太守。咸熙中,为振威护军。西晋建立,任扬州刺史,击退东吴将领丁奉的进攻。后调任凉州刺史,秦凉之变中,在平定秃发树机能的过程中战死。
42.苏 愉,泰始年间,曾与河西的鲜卑人大战,而退守内陆。泰始七年(271年),与秃发树机能战于金山(今甘肃省山丹县南),兵败身死。据《宋书》记载曾任凉州刺史。
43.杨 欣,咸宁四年(278年)与若罗拔能等战于武威,兵败而死。
44.彭 祈,太康元年(280年),朝廷起用守丧满三年的彭祈出都督凉州诸军事兼凉州刺史,入主姑臧城。彭祈字子玄,陇西襄武(今甘肃陇西县东南)人,汉化卢水胡,西晋官吏。生于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青年时代就进入本郡府衙担任 右职 ,后依次迁转,升为本州别驾从事。在魏蜀洮西之战中初露锋芒,入晋后因收复凉州而声名大噪,治理西陲也颇有政绩,后卒于任上。
45.文 俶( chù)(238?-291年),字次骞,小名阿鸯,世称文鸯。 谯郡人(治今安徽亳州)。魏末晋初名将。前将军、扬州刺史文钦之子。
46.胡 喜,字林甫,凉州安定郡临泾(甘肃庆阳市镇原县南)人。以开济为称,官至凉州刺史、建武将军、假节、护羌校尉。
47.张 轨,永宁元年(301年)任,字士彦,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平凉)人。十六国时期前凉政权奠基人。建兴二年(314年),去世,终年六十岁,追赠凉州牧、侍中、太尉,谥号武穆,葬于建陵。曾孙张祚即位,追谥武王,庙号太祖。
48.董 卓(?-192年),字仲颖,凉州陇西临洮(今甘肃岷县)人,凉州集团的代表人物。东汉末年军阀和权臣,于桓帝末年先后担任并州刺史,利用汉末战乱和朝廷势弱占据京城,废立挟持汉献帝,东汉政权从此名存实亡。
董 卓
49.李 傕(?-198年),字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汉末群雄之一。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50.段 煨,凉州人,字忠明。原为董卓帐下将领,兴平二年(195年),汉献帝刘协从长安东归雒阳,行至华阴。段煨出营迎接。建安三年(198年),刘协封段煨为“安南将军”、闅乡侯、长安太守。后官至大鸿胪、光禄大夫。
51.韩 遂(?-215年),字文约。原名韩约,后改名遂。凉州金城郡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凉州霸主。
韩 遂
52.魏 延,遥领。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
53.姜 维,遥领凉州刺史。延熙六年(243年),姜维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
作者简介:陈有顺,字仲达,武威市凉州区发改局退休干部,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家谱委员会研究员, 陇右姓氏文化与谱牒研究学者。先后在《甘肃日报》《甘肃文史》《民主协商报》《甘肃经济日报》《甘肃工人报》《武威日报》《寻根》《谱牒学论丛》《回族诗刊》及《今日头条》等省内外报刊杂志发表散文、诗歌、杂文、报告文学及文史作品等300 余篇。著有《陇右陈氏文史考》《甘肃武威·陈氏族谱》等。
责任编辑:吴燕
文章转载自“凉州文化研究”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