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案大观:杀妻疑案
一
话说曲沃知县张坊,自乾隆十九年走马上任,花落花开眨眼已是五个春秋。五年间,他遵奉师训,严于己、勤于政,把个曲沃地方治理得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男耕女织,买卖公平,正所谓:百废俱兴,乾隆盛世。
张坊兴致勃勃,意欲撰一部《曲沃县志》,为邑人留个永久的纪念。就在这个时候,有人报说:县境林交村出了起血淋淋的凶杀案。
那凶手却也作怪,嚣张得叫人难以置信。他一不投案自首,二不畏罪潜逃,居然在光天化日之下,手执凶器,攀上高楼,张牙舞爪,声嘶力竭,对着围观的人群一个劲宣扬他杀人的秽行。村里管事的公值、甲首均奈何他不得,一个个诚惶诚恐,束手无策,恳求知县老爷从速发落。
张坊闻得发案地点是林交村,心头不由一震:当初名噪一时的“金蛤蟆失踪案”,不就发生在那里吗?至今十个年头过去了,终未能理出头绪,却又岔出个人命官司;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作为一县之主的张坊,又素有“包公转世”之誉,心下怎能平静?恍惚间他的思绪又回到了五年前……
那时候他刚刚上任,属下就对他说过一则故事:远在康熙二十一年,浙江杭州灵隐寺法本和尚赴五台山朝圣,途径曲沃,见紫金山下林交村的上空,祥光缭绕,瑞气千条,断定是块宝地。于是住下来,四出募化历时五载,积得些银子,遂在林交村大兴土木,建了座寺院。
开工三日,法本和尚身披袈裟,双手合十,念罢金刚真经,方才掂起铁铣破土。刚挖了一铣,哐哪!挖出个黄灿灿的金蛤蟆。足有茶碗那么大,做工极其精致,神态逼真,栩栩如生,看上去真象要跳起来的一般。上秤一约,整整九斤十四两。
这时,村民哗然,都说金蛤蟆是从三县顶吕祖庙的天龙池里跳出来的,想不到会跳到林交村。
法本和尚眯眯一笑,摇了摇头,他认为:如此价值连城的宝物,又恰在吉日良辰现身,定是西天如来的赏赐,便在心里默默念道:“佛祖法力无边,普渡众生赴彼岸,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生灵免遭涂炭。善哉!善哉!阿弥陀佛。”
寺院落成后,那个挖出金蛤蟆的土坑涌出水来,成了一眼神泉,泉水清澈见底,汩汩不息。法本和尚遂将寺院命名为“龙泉寺”。将金蛤蟆列为龙泉寺的传世之宝,至诚至爱,精心珍藏,一代代传了下来。至乾隆十二年传到归海和尚手里,已传了四代。
归海和尚是位十分虔诚、谨慎的长老。他认为:酒、色、财、气唯独财字连心。红尘世界见财不起意者,除非他是家有万贯的财主。否则,纵然君子仁人,也难免财迷心窍。为此,他把金蛤蟆视作自己的一双眼珠,精心收藏,对谁也不透露半句。这么着,寺里上上下下十多名和尚,都知道龙泉寺有个金蛤蟆在一只青铜盒里放着,至于藏在何处?谁也不摸底细。
俗语云:惊时有狼,怕处见鬼。尽管归海和尚作得十分机密,几乎是天衣无缝,到头来意外的事情终于未能避免。
那是乾隆十四年腊月,一个风雪之夜,林交村有户财主的老太爷下世,归海的徒弟们都去为死者诵经超度,寺里单剩归海一人。他将前后门都上了闩挂了锁,独自在禅房打坐。不料二更时分,禅房突然起火,不但烧死了归海长老,而且连那个黄灿灿的金蛤蟆也不翼而飞了。
事后,在禅房的灰烬里,只找到了那个收藏金蛤蟆的雕花空铜盒子。风言风语有人说,有两个影子越墙而逃,盗走了传世之宝。并说老和尚是被害而死的。
当时县衙门也曾差人查过,只因归海和尚被烧成了焦卷儿,盗场已不复存在,漫天大雪又掩没了行人的足迹,一切的蛛丝马迹全然不见,官府弄不清子丑寅卯,只得不了了之。
事情过去了整十年,金蛤蟆失踪案神话般地在民间流传,究竟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楚。
张坊当时深思过此案。他想无风不起浪,既然有人传,兴许有些儿根梢,便打算走访一番。怎奈公务繁冗,总也抽不出手,便搁置下来。
如今林交村又发新案,有个属下撂了句:“金蛤蟆尚未找回,又丢了一条人命。”
张坊笑道:“金蛤蟆乃神话而已,再莫要庸人自扰了。
他嘴里这么说,心里却不这么想。他暗自思忖:“大凡作案的歹徒,很少只干一次就洗手作罢,而古往今来,有不少案例,不都是千丝万缕、盘根错节地连结在一起的么?或许此案与前案有些儿瓜葛,也未可知。”想到这里,他决定亲自走一遭儿。于是起动人役,乘顶四抬大轿,马不停蹄往林交村走去。
二
林交村距县城一十六里,位于紫金山北麓。沿途非上即下,凹凸不平,怪石挡道,崎岖险峻。张坊一行赶到那里,眼见得日薄西山,已到百鸟归巢的时候了。
村里知事的头前人物,携了三老四少,黄土铺地,清水洒街,早迎候于村郭之外。他们见了县大老爷如同老鼠遇到猫儿一般,唯唯诺诺,羞羞怯怯,两只手都不知道该往哪儿放了。
站在最前面的老者欠身施礼道:“张大人一路风尘辛苦!林交村公值何德仁负罪拜见。”说着扑通跪将下来。
张坊忙搀住他:“免礼,免礼!”
何德仁又道:“卑职不才,庸庸碌碌,饱食终日,麻木不仁,未能防患于未然,惭愧惭愧!”
又道:“张大人!卑职玩忽职守,徒使张大人远途跋涉,实在吃罪不起,该死该死!”
又道:“请大人多多包涵!多多包涵!”
一席连珠炮似的见面话,教张坊好不自在。他耐着性子认真瞅了一瞅,见这位公值有五十开外年纪,身材不高,两腮无肉,一双绿豆眼,两片薄嘴唇,几根山羊胡子盖着一记刀痕,那言谈神色,一举一动,鬼鬼祟祟,便觉得此人很有些来历。乃至扶他起来时,又发现他的右臂犹如一根直棍,贵贱拐不过弯儿来,越发觉到蹊跷。
张坊曾听人说过,何德仁中过武秀才,还可以倒背《论语》,又拥有良田数顷,乃富实之家,便以为其人是个相貌堂堂的七尺男儿。不料今日一见,大相径庭,那模样怎的这般寒酸?简直有几分杀人凶犯之嫌呢;由不得心头罩了层浓密的疑云。
俗语云: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张坊乃朝廷命官,满腹经纶,才高八斗,自然懂得不可以貌取人的道理。然而,不知怎的,他从何德仁身上,好象嗅到了一股令人窒息的气味,紫萦绕绕,久久驱散不开。
事实上,张坊并未猜错,何德仁确实非同小可。其貌不扬事小,他所做所为教人不寒而栗。他浑身都是心眼,用心眼写成了一部血污斑斑的发家史。
他自幼家贫,无力进学,却绝顶聪明。他家紧挨学馆,只凭耳朵听,居然学会了半部《论语》。因此,他是村里唯一的满口之乎者也的放羊娃。后来在一位卖艺老汉手下学了几天拳棒,虽说功夫不深,但在以耕读传家为本的曲沃境内,也算是绝无仅有的佼佼者了。
雍正年间,曲沃大旱,一连两季无收,树皮草根皆吃光了,饥饿把人们赶到了死亡线上。好端端的沃土呈现出一派悲凉景象,真是:白骨遍野,饿殍载道。然而,官府豪绅的租税却有增无减。民众无法再活下去,遂纷纷揭竿而起,在紫金山上插起了造反大旗。
紫金山下的林交村,恰是绿林好汉的出没之地。
他们结交天下义士,专与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作对,杀富济贫,替天行道,成了百姓心目中的救世英雄。
这支劲旅的头目叫黄天太,是何德仁的娘舅。他见外甥饿得皮包骨头,心疼得要命,就把外甥带在身边好生款待。何德仁身体复原后,跪在娘舅面前,苦苦哀求道:“舅舅救了甥儿的命,甥儿没齿难忘。请念在我死去的母亲份上,让甥儿做一名厮杀先锋,甥儿保证冲锋陷阵,为舅舅包打天下。”
黄天太微微一笑,他哪里忍心让一个不满十五岁的娃娃东荡西杀呢?就留他在山寨管了财帛仓库。
财帛库的出入从不记帐,领凭手续只靠黄天太的一句话就行。何德仁就钻了这个空子,私藏了一笔金银器皿。后来官府迫剿,农民军死伤大半,何德仁见大势已去,灵机一动,投了官府,告密了娘舅黄天太的住处和财帛库的洞口,并自报奋勇担当向导,直杀到农民军的老巢——磨里峪,硬是把娘舅的脑壳送给了官军。何德仁使出浑身解数,确实为官军帮了大忙,他下巴上的刀痕就是那时让农民军戳下的。县太爷念其有功,对他上山入伙不咎既往,给了他个武秀才的头衔。
农民军失败后,他偷偷挖回那笔私藏的财宝,遂购置田产,营建住宅,成了紫金山下独一无二的财主。
乾隆十三年,他攫取了公值之职,管理了村政。十多年来,无人敢与他抢班夺权。如今在他治区下,出了人命官司,不免忧心忡忡。于是迭声地称道自家失职,给县署衙门带来了额外的麻烦。
张坊瞅着他的瘦猴脸,听着他的谦恭词,觉得此人阴阳怪气,很想与他攀谈攀谈。怎奈凶手尚未拿获,人命关天,顾不得分心。便问凶手现在何处?何德仁指了一指。于是由众人簇拥着前去捉拿凶手。
三
却说张坊一行由何德仁引导,前去捉拿杀人凶手。一路张坊问道:“怎么!凶手是你的管家?”
“是,是。”何德仁忙赶前一步,回禀道:“不过是个长工头儿。”
张坊点了点头。
说话间,来到市街口,眼前一处三进院落好不气派:一色的片石垒基,青砖砌墙,高脊飞檐,也算是山村罕见的豪华建筑了。这便是何德仁的家宅。
那第一进的场院里,一字儿排着九间场厦,场厦一侧紧靠黑漆大门,有座养鸽子的小楼,虽有两层,却也高达数丈。楼顶的高脊旁躺着一条汉子,单腿盘曲,一腿外伸,懒洋洋歪在那里,很有些满不在乎的神态。夕阳的余晖照在他的脸上,一抹金黄色彩,五官清晰可辨,并不带丁点儿凶相。他眯着双目,谁也不瞅一眼,嘴里不住地嚼着馒头,心不在焉,旁若无人,活象独卧山巅的樵夫,陶醉在悠闲自得的世外桃源。
何德仁道:“这就是凶手孙刚。”
张坊细细端详,见孙刚身边放着一铣一锂,手里还捏着一把菜刀,看来很可能随时拒捕。何德仁便教住了脚,让出一段距离,以免发生意外。
何德仁上前道:“孙刚兄弟!知县老爷来了。”
孙刚没有动势。
何德仁又道:“听见了没有?”
孙刚这才睁开眼来。
张坊瞅了半晌,见孙刚并无惧色,嘴里的馒头依然嚼得津津有味,便料定是条硬汉。于是心平气和地喊道:“孙刚!本县远道而来,为的是体察民情,莫非你有什么深仇大恨?那就快快下楼,当面诉说如何?”
孙刚嘿嘿一笑,站了起来,将菜刀在半空里一晃,楼下的人们呼地退了几步。然而孙刚并无恶意,只是狂笑着吼道:“知县老爷!小民杀了人,哪里来得冤恨?咱姓孙的是杀人凶手,至死不赖帐,晓得吗?嘿嘿!人是咱杀的,明白吗?”吼罢又是一阵狂笑。
张坊眉头一皱,心想:怪哉!难道他真的疯了?还是装疯卖傻?也许又有别的缘故。”他思来想去,不得要领,就说:“人贵自知之明,孙刚!你既伤害人命,就该投案自首,为何上得楼顶胡闹?眼里可有王法?”
“嘿嘿!老爷!咱姓孙的好汉作事好汉当,又不曾伤过第二条人命,怎的算作胡闹?老爷!小人上楼呐喊,无非是要将本人行凶一事,公诸与众,晓知天下,让乡里乡亲人人明白……”孙刚言犹未了,何德仁连忙接口道:孙刚兄弟!你正当午时上楼,整整吼叫了两个时辰,全村男女老幼谁人不知?哪个不晓?你早该下楼来了。”
“是呀!”张坊也说,“连县衙门的人都知道你杀了妻子,你还不快快下来?”
“既如此,我从命!”孙刚说着举起了钢铣,“诸位闪开点!”就咚地砸将下来。
人群一阵哗乱。凶犯却哈哈大笑。就这样,笑一阵扔一件,待镬头、菜刀、馒头口袋全都扔下来的时候,夜色也就差不多笼罩了整个村庄。张坊一声令下,衙役们早围定了鸽子楼,专等捉拿凶手。可是等了半日,不见动静,那个杀人凶手孙刚,却在楼顶上唱起了大戏:
有朝一日天睁眼、
斩尽杀绝烂肠人。
张坊思索着这两句戏文,心里思付道:“看来凶手虽则杀了妻子,并未解去心头之恨啊!
他恨的是谁呢?
张坊正在搜肠刮肚,冷不防“噗通”一声,凶手跳下楼来。捕快们一拥而上,将他着实绑了。
按照惯例,凶手就擒,头一顿杀威棒非尝不可。张坊却说:“莫要难为与他。”只教暂且拘禁于更房里。然后去察看行凶现场。
现场在二进院里,已是黑格洞洞一片夜色,唯独三间小厢房灯火辉煌。何德仁说:“这就是孙刚的住处。”张坊察看一遍。见屋里陈设简朴,皆系农家格局,没有什么特色。当地蒙着一床大花棉被,揭开看去,是一具女尸,身首两处,鲜血遍地,教人目不忍睹。何德仁说,今日午餐时分,孙刚与其妻口角,一时性起,竟使刀剁了妻子。
张坊只微微一笑,没有吭声。这时仵作已验完了死尸,作了笔录。正待离开,只见墙角卧着一条死狗,掌灯一照,见死狗七窍出血,却无伤痕。张坊心里一动,吩咐手下把死狗带回县衙。
至此,凶手捉了,尸也验了。凶犯杀妻,供认不讳,当场拿获,以律问罪。古往今来的知县大人,谁愿意无事找事自讨苦吃呢?然而,张坊并未就此罢手,他回到县衙,令仵作连夜剖解狗尸,才知那狗系服剧毒砒石毙命。张坊想,定是事出有因。次日提审凶犯,孙刚却一口咬定:人是自己所杀,与他人无涉,情愿以命抵命。除此而外,一概守口如瓶。
四
杀人犯铁了心不吐真言,自有大刑显威了。可是张坊认为,强扭的瓜儿不甜,逼出的话儿有偏。他早给自己立过规矩:宁肯不做官,决不刑讯逼供。况且像孙刚这种硬汉,张坊心里完全清楚,刑具是治他不服的,必须循循善诱,攻心为上。
他沉思良久,心想:“凶手的心里定是隐藏着难以启口的苦衷。”于是微微一笑,问道:“你今年多大岁数?”
“三十六岁。”
“好呀!”张坊无限感慨,“古语云:三十而立。你,三十有六,风年正茂,葱葱郁郁,锦绣前程,难道就这样白白付之东流?你不觉得可惜么?”
孙刚默默无语。
张坊又道:“人到中年,世事皆通,升平世界,情致盎然,是何事让你万念俱灰呢?不恋人间之乐,竟然要走此绝路?”
孙刚咬咬牙,露出一丝苦笑。
张坊又道:“你们恩爱夫妻,一十八载,远离故土,相依为命,就是一块石头也早该暖热了。孙刚呀!你怎忍心置她于死地呢?”
孙刚合了双目,似有痛苦之状。
张坊又道:“古语云: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禽兽知伴,草木有情,难道你是铁石做的心肠?你睁开眼睛看看,在这人世间,你孙刚还有几个亲人?与你朝夕相处的妻子,虽不曾为你生男,却也为你养了个心爱的女儿。常言道:'一日夫妻百日恩’,你怎会绝情绝义到这步田地?居然下此毒手呢?”
字字铿锵之词,句句肺腑之言,牢牢打在凶犯心上。他听着听着,忍不住了,腰一弯,头一垂,扑簌簌滴下一串泪珠。末了儿便咽着说:“老爷!下毒手者岂止小的一人呐!”
“还有哪个?”
“还有那个为我养了女儿的泼妇!”
“何以见得?”
“她欲毒死小人,被小人识破,才让黑狗作了替死鬼。”“嗯!”张坊点了点头,那么你的妻子为什么要加害于你?水有源,树有根,总不至于平白无故吧?”
是呀!孙刚何尝没有这样想过呢?
他们夫妇系姨表兄弟,自幼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婚后更是你恩我爱,也算难得的一对。当年故乡河南登封县颖河发水,庄田付之汪洋,父母葬身鱼腹,孙刚携了妻女逃来山西。这多年来,他们背井离乡,风雨同舟,泥里滚水里爬,一直给人帮工过活。患难夫妻,恩深似海,怎么会走到水火难容的地步呢?
孙刚酷爱看戏、听书,那些“通奸夫害本夫”的故事,他几乎可以倒背如流。他的妻子投毒置他于死地,他自然往这儿想过。然而,捉贼要赃,捉奸要双,他未能抓到任何把柄,更不知奸夫是谁,能告诉人们什么呢?即便有什么蹄蹄爪爪,象他那种烈性男儿,视脸面重于泰山,怎肯向外人透露半句?孙刚认为:大丈夫男子汉,生当顶天立地,死则正气浩然,无端背那“肉头”“忘八”的骂名,是人生最大的耻辱。因此,他宁肯丧命,决不丢脸。这就是他敢作敢当,敢于认罪,甘愿以命抵命,也不留下任何笑柄的症结所在。
如今,县太爷追问妻子谋害他的原因,他自然不能吐出一个字来。如此僵持了多时,张坊无奈,只得让他画了押,暂且搁过,暗地里吩咐狱卒留意他的言行,随时禀报。
狱卒窥探了三日,孙刚总是一副神态,举目凝望,如痴如醉,问不答言,吃不张口,倒使知县爷坠入了五里云雾之中。
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张坊正在骑虎难下之际,有人击鼓喊冤,及至升堂问话,方知是凶手孙刚的女儿姣姣。
姣姣草草殡埋了母亲,赶来喊冤,只诉了句“我要为母叫屈,我要替父报仇”,就泣不成声了。
原来出事那天,姣姣正在三间小厢房的上炕上纳鞋底。正午时分,孙刚收工归来,姣姣妈为他做了碗蛋饼旗花面,那是他最可口的饭食了。姣姣妈正要端给他,被东家婆儿喊住,说少东家贵儿拉屎,要姣姣妈伺侯。
姣姣妈顺手将饭碗放在窗台上,就领着贵儿走了。此时姣姣就该替爹取回旗花面,怎奈她那双脚不听使唤,本来七八岁时她就该缠成小脚,可是她怕疼,不干。姣姣长到十五岁,母亲感到再要不缠,便是大逆不道了。于是连劝带哄,终于捏断趾骨。姣姣杀猪般嚎叫,母亲让女儿坐在房门内,关住门,把脚从门槛下的猫洞伸出来,这才拚命拿裹脚布狠缠。隔一天整理一次,洗去浓血,敷上贴脚草。这么着,姣姣蹲茅厕都需跪着,哪里还敢双脚着地?当时她从窗纸的破洞里早瞭见爹的旗花面,就是懒得去端。恍惚间见有个人影来到窗前,又听到了搅动旗花面的声音。她认真瞅去,人影不见了。她也未加在意。待母亲腾下手,端回饭,孙刚也没马上吃。他有个毛病,饭前要抽儿袋烟,再喝一杯白水,因此耗去了不少时间。后来姣姣瞅见爹只拿筷子搅面,却不吃,还直发愣,好像发现了什么。这当儿东宗的黑狗走进来,孙刚顺手将旗花面倒给了狗。那狗摇着尾巴狼吞虎咽起来,当它舔完最后一口,就在屋里转圈子,打着滚嗷嗷直叫,霎时四脚朝天,七窍出血,一动不动了。
姣姣妈端着面汤走过来说:“趁热喝,原汤化原食!”
孙刚冷冷一笑,指着那条狗说:“让它化原食吧!”
姣姣妈一瞧一愣:“她爹!这是咋啦?”
“咋啦?你问我,我问谁?”孙刚说罢伸出他那大手,揪住妻的圆髻,猛一甩,就将她摔在地上。然后一脚踏去,正踏住她的心口,她把嘴一歪就闭了双目。孙刚这才摸了把菜刀…
姣姣见黑狗死去,早吓得浑身哆嗦,讲不出半句话来,待爹动手行凶时,她早昏死过去。直到孙刚出走,她才苏醒,忙跳下炕喊人,路经窗台,见地上有个包过东西的粉红纸,心里划算了划算,就匆匆拣了起来。
姣姣一字一泪诉罢,最后说:“老爷!我决不信是母亲投毒,我母亲死得冤啊!”
张坊长长出了一口气,问道:“民女姣姣!那个粉红色纸块可还在否?”
“在。”姣姣赶忙将红纸块呈上。
五
却说张坊得了粉红纸皮儿,见纸上留有折叠过的痕迹,便教仵作细细验过,证实确系包过砒石的纸皮。于是心下模模糊糊印出一个人来。可是证据仅此而已,案犯怎肯轻易招认?想到这里,张坊便打扮成游方郎中模样,背了药箱,提了串铃儿,天未明就悄悄走出县衙,往紫金山下走去。
紫金山下的林交村属林交里管辖,这里有景明、北林、三村呈鼎足之势。张坊一路走来,自是劳累不堪。几十年的轿马生涯,让他坐懒散了,当他来在北林,红日已上三竿。他自觉骨头都散了架,额头也汗津津的,便在村门外的碾盘上,拂了拂飞尘坐下,稍息片刻。
须臾,只觉浑身冷簌簌的,由不得打了个寒颤。时值初冬,田野的麦苗已经披了层薄薄的青纱,那活蹦乱跳的蜂蝶虫蚁,也早已沉睡了,天上朵朵白云,地下片片桔叶,张坊瞅着瞅着心里不禁犯了惆怅。是的,人们只知道,作官为宦的享不尽荣华富贵,谁人晓得宦途之上也有人受此辛苦。
张坊知道自己是有了年纪的人了,比不得少壮之时,不敢久坐,匆匆站起身来。拍拍屁股上的尘土,便摇着串铃儿步入村去。
在村里,张坊兜了两个圈子,不见人影,方想起已是早饭时分,自己的肚子也咕噜噜响动起来。他打算讨杯水喝,嚼块干粮。此时,柴门一响,走出一位老儿,朝张坊拱拱手,招呼道:“请先生到寒舍一叙。”
原来这位老儿的妇人,因婆媳不和,整日生气,患了咽喉雍塞的病症,只觉得喉咙里有个东西,吐之不出,咽之不下,常常干呕不止,以为患了噎食病。
张坊为她诊了脉,知是梅核结气,便开了个“逍遥散”的汤头,加了几味开胸顺气的芳香草药,说道:“老嫂并非什么大病,只是心胸不畅,抑郁成疾,从今往后,要想开点,少生闲气,吃几剂汤药就好了,但不知临近可有药铺。”老儿道:“有的有的,林交、景明之间有座菩萨庙,庙里住个还俗和尚,名叫胡二,他开了间药铺,倒也十分方便。”
张坊听罢,点了点头,就要告辞。老儿苦苦相留,要他用罢饭再走。他却说吃过了,何必再扰。老儿见拗不过,也只得由他去了。
那菩萨庙规模极小,没有围墙,仅三间屋宇,一色的格子门,只剩中间尚存,东西两间早改为大窗了。门上有幅退了色的对联;
川将军骑海马身披穿山甲
红娘子坐车前头戴金银花
横批:枯井杏林。张坊一望便知定是胡二的药铺无疑了。于是,上前扣门。胡二出迎,见是游方郎中,甚喜。遂迎进铺里,分宾主而坐。
胡二的娘子献出茶来。张坊一见,吃惊不小,想不到这么个疤头和尚,竞讨得如此妩媚的妇人,由不得多看了一眼。那娘子机敏异常。见张坊一愣,误认为客人对她有了心事,心里早想到爪哇国去了。于是站着不走,笑眯眯地,只顾偷眼儿瞅客人。
张坊虽则年过五旬,却生得天庭饱满,地颏方圆,细皮细肉,白净无瑕,看上去顶多四十上下,且风度文雅,一派书生气质,与那疤头和尚胡二相比,自是天地之差。那娘子本是个浪货,如何不迷?她瞅着瞅着,顿觉满脸发烧,桃腮添蕊,随即卖弄出许多风姿来。把个张坊弄得哭笑不得。
张坊定了定神,对胡二说:“时下天气渐冷,患寒症者一日多似一日。敝人所制“驱寒散’,已不敷应用,宜配些出来。唯缺少一味金石之药,请问先生能否助一臂之力?”
胡二忙道:“济世活人,力当效劳,不知所需何药?”
“三钱砒石足矣!”
“呀呀!”胡二嘿嘿一笑,“先生取笑了,砒石乃朝廷违禁之品,小小药店,并无衙门特许,怎敢造次养狼蓄虎?望先生多走几步,到县城寻吧!”
张坊微微一笑,使个心眼唬道:“这就是先生的不是了。你我同操医道,何必绕那弯子,推斜车子?我有一挚友,前不久就打扰过先生,先生慨然助之,难道轮到在下头上,先生就另眼相待么?”
胡二猛一愣,急问:“莫非郎中先生与何公值有旧?”“自然自然!在下和德仁兄系三世之交,不才曾在何府的二进院里住过多日。那时,先生还是敲木鱼的师父呢!”胡二这才满脸堆笑道:“既然如此,理当奉送,只是请先生千万守密,若让官府得知,岂不送了小弟!”
“不才晓得,哪里能出卖师父呢?”
胡二这才提戥子,回里屋称出药来,包了个粉红色的纸包,双手递了过来。
张坊付了银子,捏着药包,心里暗暗欢喜,但并不外露,告别胡二而去。正是:
一个糊涂,
一个清楚。
清楚糊涂,
熬成米粥。
六
张坊访得真凭实据,急往回赶。走了约五里路程,见不远处停着一顶蓝轿,及至到了跟前,方知是夫人打发人来接他的。
张坊上得轿来,不到半个时辰就回到县衙。盥洗用饭。不必细述。饭罢想道:“今日在胡二面前,谎说与何德仁有旧,虽然得了砒石,却也走漏了风声,万一他二人见面谈及,岂不露了馅儿?势必给他们留下可趁之机,到时来个攻守同盟,案情就难以审理了。看来,事不宜迟,还是趁热打铁为妙。”便喊来属下,急命打发捕快,分头捉拿胡、何二犯归案。
却说还俗和尚胡二,原在林交村龙泉寺出家,他虽皈依佛门,却邪念未戒,一味喜好偷鸡摸狗。那龙泉寺旁住了卖豆腐的刘诚,为人过分老实,又娶了个比他小八岁的水性扬花的妻子孔氏。孔氏欺刘诚无能,每每出题儿撒泼,一句话不对劲,便使出“一哭、二跑、三上吊”的路数,治得刘诚服服贴贴,百依百顺。胡二和尚就瞅准了这个软柿子狠捏,与孔氏一来二往,如胶似漆。久而久之,连小儿也编了歌儿来唱:
石头垒墙墙不倒,
和尚进院狗不咬;
秃驴枉念弥陀佛,
村夫笑煞豆腐佬。
刘诚听得此歌,很是恼火,一气之下,重重揍了孔氏一顿。孔氏怀恨在心,便串通胡二,将刘诚毒死。这起人命官司,一因刘诚孤身一人,无亲无友,无人上告;二因胡二与公值何德仁交情甚厚,胡二花了五十两银子,左右打点打点,就按下来了。事后,胡二还俗,娶过孔氏,才开了药铺。今见衙役前来捕他,还以为刘诚一案犯了,吓得屁滚尿流,面无人色,见了张坊,倒头便拜,遂哀求道;“老爷!胡二知罪,小人愿招。”
张坊道:“愿招者免动大刑,我来问你,何德仁向你索取砒石的时候,说做什么用项?”
胡二听罢,如释重负,抬头一看,见知县大人竟是午前在他铺里买走砒石的游方郎中,不觉好笑,心想:“我的爷,原来船在这里弯着,害得我差点倒出稠的来。'便擦擦汗,仰起头,似笑非笑,象讲故事似的,把何德仁索砒石的时间、地点、说了些什么,以及孙刚杀妻之后,又找他再三叮咛,千万不得外泄砒石之事,详细说了一遍。张坊让他画了押,关进西狱,这才提审何德仁。
何德仁戴着武秀才的顶子,在知县面前可以不必下跪。张坊教他站着回话。他却满不在乎,一口咬定人命案与己无关。并且说:“孙刚杀妻,人赃俱在,凶手已供认不讳,冤有头,债有主,怎的问到卑职头上来了?不知张大人有何凭据?”
一句话惹怒了张坊,只见他腾地站了起来,“叭”地拍了一晌惊堂木,喝道:“好个大胆狂徒,你身为公值,知法犯法,竟敢出口不逊,给我把顶子摘了。”
衙役一拥而上,卸了他的顶子,他才软溜溜跪将下来。张坊复又坐定,取出那个粉红纸皮儿晃了一晃,问道:“何德仁!你可认得这个?胡二早把你告下了,你还执迷不悟!来!大刑伺候!”
“大人免刑!小的招供就是。”何德仁这才招认了毒药是他投的。他所以要害孙刚,为的是霸占孙妻,不想事与愿违,弄了个鸡飞蛋打一场空。还为姣姣妈贴了六两银子的埋葬费。末了说:“大人呐!小的虽然图谋不轨,但并未伤害人命,只是毒死一只黑狗而已。请大人恕罪!”说到这里,他咬了咬牙,告发道:“大人!那个胡二才是货真价实的杀人凶犯。”遂将胡、孔二人毒死刘诚一事详述一遍。张坊审到这里,微微一笑,教他画了押,关入西狱,并着人连夜捉拿孔氏归案。办完了这一切,他才回过头,招呼屏风后的孙刚。
孙刚早哭成了泪人儿。他听到何德仁说出投毒之事,知道自己冤枉了朝夕相处的妻子,悔恨莫及,泣不成声。可是张坊却说:“哭个什么意思?莫非你信了何德仁的鬼话?他想霸占你妻是假,杀人灭口是真。你想想看,毒死你也好,将你按律问斩也好,都合了他的心愿。这是何德仁借刀杀人之计。难道你时至今日还在梦中不成?”
一句话提醒了鲁莽的孙刚,只见他双目射火,切齿咬牙,大叫一声,昏死过去。
七
张坊何以晓得是何德仁杀人灭口呢?
自孙姣姣告状之后,张坊即把侦破重点集中在窗外那个人的身上了。他估计案属情杀,投毒者定是孙妻的情夫,企图害死孙刚,自己取而代之。于是,他在微服私访的同时,放出了第二拨人役,深入民间,从打听孙妻的为人着手,顺蔓摸瓜,找出那个人来。
可是探听结果,依然吊了闷葫芦,姣姣妈虽也眉清目秀,婀娜多姿,却是个少有的贤妻良母。十多年来,她与邻里相处,总是彬彬有礼,并无半句闲言可谈。更何况何家的三进院落威仪森严,她住在二进,又有闺女作伴,就如同锁在保险匣里。那一进的长工们,也不得越雷池半步,谁敢到二进院转悠?看来,令人起疑的目标,便集中在何德仁身上了。他在二进正房住着,距孙刚的厢房近在咫尺,可以举步即达。而胡二又肯定了索毒者即是何德仁。这么一来,张坊也曾设想:是何德仁要置孙刚于死地,自己取而代之。
然而,尘世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据忤作探听结果,何德仁偏偏没有取而代之的本钱。
原来,何德仁发家之后,并未娶妻,只在曲沃县城厮混,整日迷恋女色,眠花卧柳,成了“巧风堂”、“玉华楼”两家妓馆的常客。没过半年时光,就染上了杨梅大疮,虽然不惜重金求治,却也烂掉了下边的玩艺儿。病愈之后,回到家里,已无力于女色。后为了掩人耳目,便娶了个虚应景儿的老婆,因不能生育,他的那个少东家贵儿还是抱养来的。
看来,何德仁不会在姣姣妈身上打主意,更不会因奸害人了。可是何德仁投毒的证据确凿,又该作何解释?张坊自然而然联想到金蛤蟆失踪案,他估计定是何、孙主仆二人,杀死了和尚,盗走了寺宝,焚烧了禅房。何德仁想独吞财宝,或怕孙刚泄密,才狠心下了毒手。
这一猜想,只对了一半,对于金蛤蟆,何德仁确实垂涎过多年,为此,他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
他为了亲近归海和尚,戒了烟酒,也信佛念经,并花费重金重新彩绘了龙泉寺的四大金刚塑像。还赠给归海一尊檀木精雕弥勒卧佛。
凡此种种又作得那么自然,那么入情入理。归海感概之余,把他视作慷慨的施主,视作虔诚的佛门弟子。这么着,他就成了归海和尚不可逾日的座上宾。
十年前的一个风雪之夜,何德仁得知寺里只剩归海一人,便悄悄藏了暗器,天未黑就进了龙泉寺。
归海和尚迎他于禅房吃茶。须臾,天色黑将下来,归海匆匆关锁了门户。
此时,风雪越来越大,何德仁的老婆,独自深居三进院,虽有丫环伺侯,也甚感寂寞难忍,就把长工头儿孙刚喊来,让他出去寻回东家。
孙刚知道东家是归海的常客,便径直奔向龙泉寺。可是山门早已关闭,无法进去。若是常人也就罢了,偏偏孙刚的老家距嵩山少林寺不远,小时放牧跟着少林僧偷学了几手拳脚,尽管不甚精湛,飞檐走壁却不在话下。当时他见山门关了,二十六岁的年轻人不免动了傻劲,遂撩起衣襟,使出招手,一纵身上了墙头,然后象燕子一般,轻轻落进寺院。
寺院里,静悄悄,黑洞洞,唯独大雄宝殿一侧的禅房亮着烛光。因为孙刚是暗自跳进来的,便不愿意声张,只悄悄溜到窗户跟前,想听听何东家究竟在不在这里。
里面有人交谈,而且一本正经。
“施主!尘世上什么东西最贵?”
是归海的声音。
“当然人情最贵。”
是何德仁的声音。
又问:“什么东西最贱?”
又答:“见财起意的无耻之徒最贱。”
又问:“什么东西最可怕?”
又答:“不要脸和不要命的。”
简直是二仙盘道,主客都哈哈大笑起来。窗外的孙刚也差点笑出声来。他还想听点新鲜,就静静地站着。
何德仁说:“师父!你我乃人生难得的莫逆之交。今有一事相求,万望师父赏脸。”
“施主何必客套,贫僧并非铁石心肠,焉能拒恩公于山门之外?”
何德仁嘿嘿一笑,十分抱歉地说:“人云贵寺有一传世之宝,可惜在下肉眼凡胎,终未能一见,实是毕生之大憾也。今日更深人静,风雪交加,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求师父大慈大悲,赐弟子一饱眼福。不知能如愿否?”
归海和尚笑道:“千里有缘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施主乃大福大贵之人,今日天赐良缘。就让施主开开眼界吧!”
窗外的孙刚,听说看传世之宝,不由升起一股好奇心,心里腾腾直跳。便伸出指头,沾了唾沫,就在窗纸上慢慢捅了个窟窿,对准孔眼瞅去,见何德仁一人坐着,却不见老和尚的影子。
过了不大一会,老和尚自炕洞里钻了出来,手里提个黄布包袱,笑眯眯往茶几上一放,然后解开包袱,露出个铜盒子,揭开盒盖,内里是只黄灿灿的金蛤蟆。归海捧在手里,笑道:“请施主鉴赏。”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何德仁抽出利器,对准归海的胸口,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噗”地一声,刀尖早插进老和尚的心口了。
八
话说归海和尚请何德仁鉴赏稀世之宝,何德仁抽出利器向他刺去,他毫无戒备,吃了一刀,遂大叫一声,吐出一滩鲜血。但他也非寻常之辈,在这千钧一发之时,顺手牵羊拽住了何德仁的右手,咬住牙,屏住气,只一拧,就扭脱了凶手的肘关节。然而,他自己也因被刺中要害,倒于血泊之中。
孙刚看到这里,顿时惊出一身冷汗,他哪里会料到满口仁义道德的何东家,竟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呢。
他后悔极了。
当初逃荒来在林交村的时候,他给人家打短糊口,住在南门外的龙王庙里。龙王庙年久失修,门窗俱毁,风雨难遮,其境遇之惨,令人心酸。是何德仁把他收留下来,有了落脚之地。
孙刚为人刚正,干活卖力,割小麦不伸腰,一口气能割半亩。何德仁很看得上他,让他做了领工头儿,带八个长工作务三百余亩庄稼。
在孙刚眼里,何德仁是救命恩人,犹如再生父母。俗语云:知恩不报者,禽兽也。孙刚感恩载德,一个心眼为东家操心出力。
他曾打过在地头偷懒的穷兄弟;也捉拿过在死亡线上挣扎,偷青吃青的难民;还为东家催过租,逼过债。
赶车长工老赵头劝他:“适可而止,不要忘了根本。”他回答说:“吃黑饭,保黑主嘛!人做事要凭良心,俺孙刚知恩必报,一条路儿走到黑。”
老赵头笑道:“照你说,是东家养活咱们?”
“当然啦!”孙刚不加思索。
“假如咱们不干活,东家自己吃什么?”
“假如东家抽走地,咱们上哪儿去干?”
二人争来争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老赵头叹口气:日久见人心,咱们走着瞧吧!”
之后,在长工眼里,孙刚就是二掌柜,背地里喊他“狗爪子”。他也知道有人骂他,但满不在乎。他坚信:何德仁是仁人君子,我孙刚脚正不怕鞋歪,宁肯落骂名,决不丧良心。
如今,孙刚像挨了一闷棍,恍恍惚惚,不知所措……
那何德仁已用硝磺之物点燃了禅房,顿时烟雾叠起,火光冲天。何德仁调头就逃,冷不防与黑暗里呆立的孙刚碰个满怀。他打了个趔趄,吃惊道:“糟了,大事不好!”本想拔刀一拼。怎奈左臂已残,右手拿着宝贝,腰里的钢刀已成无用之物,可该如何是好。慌乱间,急中生智,便抡起那只金蛤蟆,狠命向黑影砸去。
孙刚早有提防,身子一闪,将金蛤蟆接在手里。急叫道:“东家!是我,我是孙刚!”
何德仁听罢,吃惊不小,本打算抽出刀来,结果了孙刚,让其与归海一起火化升天。但转念一想,孙刚也有一身武艺,自己成了一条鞭怎能敌他?便随风转舵,陪笑道:“呀!我当是谁?原是自家人。走,快走。东西呢?”“这不是。”孙刚递上金蛤蟆。
何德仁说:“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于是主仆二人,轻身越墙而去。
这里追述出家和尚胡二。那时,他也去财主家诵经。夜深了,得空溜出门来,意欲去会卖豆腐的孔氏妇人。猛然见寺院起火,又见雪地里有两个人影一晃而过,知道出了事情,忙返回去,喊众和尚救火。
何德仁回到家里,忙命置办酒菜,遂与孙刚对斟对饮。席间说了许多体己话儿,表示愿意与孙刚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并许诺由孙刚担当何府总管,搬至二进院里,家下的一应杂事,均由孙刚一手全拿。
孙刚一则碍不过面皮,二来在众长工面前夸过海口,便答应下来。心里说:“图财害命者是你何家,与我何干?”便道:“我替东家守密就是。”
然而,孙刚毕竟是孙刚,尽管口里答应,心理上已不再那么虔诚。知恩必报的信念,也就渐渐淡漠下来。
狐狸般的何德仁早有所察觉,他沉思良久,认为孙刚不除,终久是一大害,总有那么一天会天崩地裂。这就是何德仁借刀杀人的根本所在。
可惜鲁莽的孙刚,进狱多日,却不曾想到此处,在何德仁供出“为霸占孙妻而下毒手”时,他还在梦州城里。及至张坊指出:“毒死你也好,以律问你死罪也好,都合了何德仁的心意。他要杀人灭口,难道你还要替他守口如瓶么?”这时,孙刚才省悟过来,气绝于地。待将他救醒,他才从头至尾交代清楚。
张坊见他哭得伤心,心里也不免为之惋惜,半日才说:“孙刚!你虽有冤苦,但做事也太粗鲁,如今闯了大祸,本县也无能为力了。须知'杀人者死’,这是古今不变的律条。在行刑之前,不知你可还有何交代的事体?”
“大人呐!”孙刚越发泣不成声,“小的一时失足竟成千古恨。罪犯自作自受,死而无怨。请大人受小人一拜,感谢大人明察秋毫,惩恶扬善的一片苦心。小人死在九泉之下,也要时时铭记张大人的恩德啊!”....
正是:昔有包青天,为民伸冤苦。
今有张知县,四海美名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