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 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

[洞察] 1974年,哈耶克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学术上的老对手、大他16岁的凯恩斯早就在1946年逝世了。凯恩斯曾被誉为继亚当.斯密之后的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根据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美国罗斯福总统成功带领美国走出了大萧条,并引领了战后的经济繁荣。哈耶克和他的老师米塞斯没少和凯恩斯进行学术论战,但很显然,那时候作为官方经济指导理论的凯恩斯主义占了上风。哈耶克心灰意冷,自此退出经济学界长达三十余年。

然而进入70年代后,经济形势急转直下,凯恩斯主义的副作用爆发了。人们病急乱投医之时,想起了哈耶克的学说。他的书被人们重新找了出来,如饥似渴的阅读。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诺奖的评委们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必将发生的经济革新浪潮的到来,乃把哈耶克推到了领奖台上。在随后几年时间里,凯恩斯主义就要被人们抛弃了。

在哈耶克的忠实信徒里,有在80年代先后上台的撒切尔夫人和里根总统。撒切尔夫人遇事不决时,总爱背诵哈耶克的经典语录,以其作为她最终决策的依据;里根总统更是把哈耶克奉为国师,多次会见哈耶克,执之以弟子礼。这两位都以哈耶克经济学说为圭臬,成功克服了经济危机,开启了新一轮的繁荣。

哈耶克也就此取代了凯恩斯,成为经济学界有史以来第二号影响力巨大的经济学家。他的主要成就之一,就是运用逻辑和常识的力量,帮助人们彻底打消了对乌托邦、对人间天堂的幻想。

哈耶克一直对知识分子进行批判,他说:知识分子对理性的滥用,不可避免的对人类各种制度做出了错误的解释……他们以为仅凭良好的愿望,就能建立一个新世界,新法律,甚至全新的纯洁语言。他们这些学说的错误显而易见,却支配着大多数科学家的思想,也支配着文人们、艺术家们和知识分子的思想。

哈耶克认为,这些知识分子沉迷于理性和抽象规则,试图构建理想世界,在乌托邦中解决一切问题,唯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人类的一切良性秩序,都并非来自理念的强加,而是从社会传统中生长而出来的,其根基是在法律边界之内激发的个体活力。

这就是哈耶克一再强调的“自发秩序”,与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美妙理论相比,它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常识。然而,这个世界最缺的就是常识,特别是在那些自以为是的知识分子群体中。

读哈耶克的书,总是痴迷于他那富有逻辑的语言、以及深刻的洞察。他的文字简练至极,每一句话都深思熟虑,自有一股理性澎湃的力量,让人折服不已。

下面他这三本书,是公认的传世之作,是成人世界的必读之书。中国社科院翻译出版,正品好书,价格实在,感兴趣的朋友可点击下方链接了解和购买。严重推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