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戴季陶所著的《日本论》?
他是老蒋的心腹密友,作为国民党内著名的政论家、理论家,曾辅佐孙先生、老蒋数十年时间,堪称党内顶级大佬。他不仅熟悉中国国情,而且对日本颇有研究,曾经在90年前写过一部研究日本的专著,至今仍是研究其历史、社会,洞察日本民族特性的经典,其观点令国人警醒。这位奇人便是戴季陶,这部奇书便是《日本论》。
戴季陶生于清朝末年,初名良弼,后改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吴兴,生于四川广汉。戴季陶早年间曾留学日本,并成为老蒋的同学兼密友。1909年,年仅18岁的戴季陶学成回国,起初担任江苏地方自治研究所教习,后因在报纸上撰文抨击清廷而遭受通缉,遂逃往南洋,不久后便加入同盟会,自此走上追随孙先生的革命之路。
民国肇建后,戴季陶长期担任孙先生的秘书职务,黄埔军校成立后,又出任军校首任政治部主任。孙先生病逝后,戴季陶以其思想的接班人自诩,并创建所谓的“戴季陶主义”。老蒋通过政变上台后,戴季陶作为他最忠实的智囊,先后出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国史馆馆长等职。1949年2月,老蒋兵败如山倒,戴季陶对前途绝望,遂在广州饮药而死,终年58岁。
戴季陶酷爱读书、学贯东西,文化理论功底极为深厚,除著有跟“戴季陶主义”相关的小册子外,还有《青年之路》、《学礼录》、《东方民族与东方文化》、《中国文化在世界之地位及其价值》等书问世,此外最有名的一本著作,便是深研日本文化、制度后写就的《日本论》。
《日本论》成书于1928年,由党内大佬胡汉民作序。虽然只是一本薄薄的小册子,而且也没有严密的逻辑概念体系,但该书却通过24个章节,对日本的神权思想、政治制度、武士道精神、政党制度、国民思想的产生及发展情况做了删繁就简的解读,同时对当时的日本重要政治人物,如板垣退助、秋山真之、田中义一等人做了简要的介绍,可谓面面俱到。
戴季陶开篇名义地提到君主神权思想对日本社会的巨大影响,一方面是它会带来对外战争的危险,但另一方面却也是构成国民自信心与信仰力的核心,在鼓励民众团结一致、奋发进取上,起着至关重要的“精神支柱”作用。正是这种思想,帮助日本进入现代社会,并能在国际生存竞技场上占据领先的位置。
戴季陶写作此书的目的,在于鼓励国民放弃对日本的傲慢与偏见,扎实深入地研究我们这个一衣带水的邻居,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而最终的目的,则是要在各方面具备战胜这个劲敌的能力。
戴先生在描述国人对日本及日本人研究的态度时,曾不无痛心地指出:“日本人研究中国精细深刻,不遗余力。'中国’这个题目,日本人不知放在解剖台上解剖了几千百次,不知装在试验管里化验了几千百次;而中国人研究日本却粗疏空泛,对日本我们大多数人只是一味的排斥反对,再不肯做踏实的研究工作,几乎连日本字都不愿意看,日本话都不愿意听,日本人都不愿意见,这可以说是'思想上的闭关自守’。”
在谈到深研日本的极端重要性时,戴季陶强烈建议:“我劝中国人,从今以后,要切切实实的下一个研究日本的功夫。他们的性格怎么样?他们的思想怎么样?他们的风俗习惯怎么样?他们国家社会和国家的基础在哪里?他们的生活根据在哪里?都要切实的作过研究工夫。要晓得他的过去任何,方能晓得他的现在是从哪里来得。”
同时,戴季陶也提到这种研究的最终目的,便是“晓得他现在的真相,方能推测他将来的趋势是怎样的。拿句旧话来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无论是怎样的反对他攻击他,总而言之,非得晓得他不可。”忧国忧民之心,在此书当中展露无疑。
距离此书问世已经过去整整90年时间,然而令国人倍感尴尬的,不仅仅在于后人没有写出过一本更胜于此书的日本专著,更在于很多国民对日本的偏见、误解依旧,依然不肯仔细去研究这个强邻,去了解它能取得各种巨大成功的“秘诀”,更不清楚这个国家对中国的真实意图。这种闭目塞听的心态,实在是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