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是什么缘故,老祖宗的养生法
俗语,约定俗成,在广义上俗语包含了谚语,生活常理,中华文化沉淀五千年,古人杂合五千年的生活观,形成了今天的俗语,俗语也曾在史记《滑稽列传》当中第一次出现,民人俗语曰: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司马迁认为俗语来源于民间,俗语是老百姓日常生活所总结出来的道理,根据民国时期,许仕廉《人口论纲要》记载,古人的平均寿命在40岁左右,所有古人非常注重养生,根据老祖宗千年的探索,他们的养生法确实非常有用,那么他们的养生法又有那些呢?
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古时有句话,半斤对八两,半斤跟八两是一样,而四两的只有半斤的一半,古人也是借着这句话,表达自己对飞禽的喜爱,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吃一些天上飞,海里游的,其实这里面也是包含着养生。
飞禽经常长年的飞行,肉质非常的紧实,而且飞禽属于白肉的一种,白肉脂肪量较低,而且脂肪当真不饱和脂肪酸,它能够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减轻癌症的威胁,而走兽大部分就是红肉了,这句“宁吃飞禽四两,不吃走兽半斤”跟养生不谋而合。
富不住大屋,穷不行远路。字面的意思,就是有钱了,就要买大房子居住,但这其实是有违传统养生,有句话说得好,“人迹罕至之处,阳气不足,阴气偏盛”,一个小卧室,长年居住,是会积攒阳气的。
但一个大房子,没什么人的话,就会显得阴森森的,就是阴气偏盛。而“穷不行远路”指的就是长途跋涉,古人认为“久走伤筋”,早长途跋涉过程当中,人会受风寒影响,会导致筋骨痹通,温病等等。因此家中穷,就更加不能长途跋涉。
老不泄残精,少不食壮火。年老的时候,体内的机能开始下降,精气神都已经出现了亏算,这个时候就不需要太过于劳累,比如对孩童操心,或者从事体力劳动,毕竟年老体衰,俗话说得好,儿孙自有儿孙福,年老的人就该颐养天年。
少不食壮火,其实是在告诫年轻人,年轻人精力旺盛,自然不需要吃一些补充“阳火”的补品,虽然补品看似非常有用,其实是在影响健康,随着年龄的增大,这些留下的后遗症就会显现出来。
打个比方,现在的年轻人生活节奏非常快,有时候太忙,就干脆不吃早饭,长此下来胃酸就会逐渐累积,形成胃结石。以上三句话俗语,都是老祖宗告诫凡是身体的革命的本钱,没有一个好的身体,又怎么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