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科幻之城”的崛起

这是山阴张侯的第356篇原创文章
文/山阴张侯
01
《科幻世界》是国内著名的科幻文学杂志,1979年创刊于四川成都。40多年以来,《科幻世界》和成都这座城市,相互影响,相互成就。如今的《科幻世界》早已成为成都市的重要文化宣传名片和城市IP,而借助于成都市委、市政府积极发展科幻文学以及相关影视产业的政策,《科幻世界》也必将取得更加夺目的发展成就。
初中时,在学校旁的书店闲逛,看看有没有最新的《科幻世界》,是少年时代的我一件难以忘怀的乐事。受限于发行和销售渠道,县城书店的《科幻世界》总是落后很多期。尽管永远也看不到最新一期的《科幻世界》,但放学后捧着一本印刷精美的《科幻世界》,回家慢慢阅读,是一个县城少年扩大视野、增长见闻的重要方式。
《科幻世界》可谓是国内创刊最早的纯科幻类型的杂志,是成都市宝贵的文化名片,在科幻迷心中的地位极高,也为成都城市营销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简单从两个方面,谈谈《科幻世界》对成都市文化IP的培育,以及城市营销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王晋康、何夕、韩松和刘慈欣,都在《科幻世界》杂志上崭露头角,其作品最早都在《科幻世界》上连载。当年,四位作家被科幻迷评为“中国科幻四大天王”(其中的王晋康还是河南南阳籍作家)。
刘慈欣自1999年开始在《科幻世界》发表作品,几乎所有成名作都发表在该杂志上,包括被人津津乐道的《地火》《流浪地球》《乡村教师》等。连同影响巨大的《三体》在内,他的长篇小说也主要连载于《科幻世界》,并集结出版。刘慈欣甚至说过,如果不是由《科幻世界》出版的,《三体》或许就不会卖得这么火。
如今,早已功成名就的刘慈欣被千千万万读者尊称为“大刘”,其名作《三体》长期霸占畅销书排行榜冠军,已成为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扛鼎之作。而在出席各类论坛、活动时,刘慈欣也不忘提到《科幻世界》以及成都市对科幻作家的扶持和帮助。无形中,刘慈欣已成为成都市的“明星代言人”,认为正是成都“天府之国的文化魅力”,才让当年包括自己在内的一批作家走上了创作道路,其中不少人已成为享誉全球的科幻文学作家。
以《科幻世界》这本杂志为核心,“名人效应+文化IP+城市营销”,三者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这是成都市在城市营销上探索出的一条成功模式,至今仍被诸多城市仿效和借鉴。
02
2020年8月7日,国家电影局、中国科协印发《关于促进科幻电影发展的若干意见》(“科幻十条”)。该《意见》指出,在内容创作方面,要加大对科幻电影剧本的培育力度,鼓励扶持原创,促进科幻文学、动漫、游戏等资源转化,丰富科幻电影内容创新源头,推动建立多层次多样化可持续的科幻电影剧本供给体系。
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层次越来越高。如果说过去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在行业内只属于小众产品,未来科幻文学、科幻电影将迎来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期。在这个历程中,成都市开众多城市之先河,成为国内重要的科幻文学及相关产业链的“孵化器”,吸引了一大批创作者、导演、编辑、演员入驻。
在此基础上,为了推动科幻文创产业与巴蜀文化深度融合,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成都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中国科幻城”(科幻产业园)项目,建设具有产业集聚效应的主题文化产业园;持续加强科幻学术理论研究,发现并培养科幻创作传播人才。通过一系列落地举措,在产业项目和人才培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进而增强了成都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营销工作形成了相得益彰的促进效果。
近年来,成都市承办了诸多高规格的科幻文学盛会,并正在全力申办2023年世界科幻大会。这座地处中国西南边陲的城市,在全球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正在进一步稳步提升。

以《科幻世界》为核心的科幻文学产业链,极大促进了成都“科幻之城”城市IP的打造,而《王者荣耀》《哪吒之魔童降世》等游戏、动漫产业的繁荣,让成都市在科幻的基础上,构筑起了完善、发达的文创产业,丰富了成都的城市营销名片,让成都成为国内文化软实力极其强大的一座“新一线城市”。
成都的城市营销工作之所以做得有声有色,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打造城市IP。从大熊猫、新一线城市、网络红人、宽窄巷子、时尚街区再到“科幻之城”,一个个鲜活的城市IP支撑起了成都的新形象。目前来看,国内主打科幻文化的城市可谓凤毛麟角,不得不说,成都市又抓住了一个城市营销的风口,又一次走在了诸多城市的前面。
展望未来,“科幻之城”是成都市的一张靓丽名片,但不会是唯一的名片,我们有理由相信,成都将创作出更多令世人瞩目的文化名片和城市IP,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瞩目的文创城市和创意之都。


滑动手指,点个“在看”,感激不尽……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