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不必要切除的代价不是你能承受的

原创针尖起舞弄清影2021-04-09 21:38:18

#非常病例#

朋友当年36岁,身强体壮。单位体检,彩超发现了直径5mm的胆囊息肉,医生说有恶变可能,建议定期复查。但她非常紧张害怕,不顾大家劝阻,毅然在当地三甲医院做了胆囊切除手术,术后病理为胆固醇性息肉。

自以为胆囊手术也不是什么大手术,又约了知名的外科专家应该万无一失,却不料术后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胆汁漏、胆汁性腹膜炎,差点要了命!后来在腹腔放置了引流管,带了近一年的管,瘘口才闭合痊愈。原来一百四十斤的丰满女人变成一百斤的苗条女郎,也算是意外收获,只是代价太大了。

正常人体检彩超发现胆囊息肉的非常常见,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胆囊壁上突入胆囊腔内的结节,单个或多个,有蒂或无蒂。

彩超会提示胆囊息肉样或隆起性病变,这不是一种病,而是指一类疾病,包括胆囊胆固醇性息肉、炎性息肉、胆囊腺肌症、胆囊腺瘤和胆囊腺癌。

这其中,只有胆囊腺瘤和胆囊癌是肿瘤性息肉,胆囊腺瘤是良性病变,但恶变可能性较大。其余则是非肿瘤性息肉,也叫假性息肉,是不会恶变的。

临床上非肿瘤性胆囊息肉样病变多见,占70%左右,其中,95%是胆固醇性息肉。它是胆汁代谢过程中胆汁中的胆固醇析出、粘附在胆囊壁上形成,象悬挂的“葡萄”一般,胆囊壁附着处的蒂窄小,一般多发,有的人会有十数个。大多小于1cm,但病例报告最大的也能达到2cm。

某些药物如菌必治等干扰胆汁代谢,很容易在胆囊内形成药物性结晶,如果附着在胆囊壁上不活动,也会误认为息肉。

(胆囊内药物结晶)

既然是胆固醇当然就不会恶变,对人体无明显影响,一般无症状。有的人合并胆囊有炎症,壁不光滑,就更容易附着胆固醇,此时,患者会有右上腹痛向肩背部放射或胃部饱胀不适等消化不良的胆囊炎症状。

如果息肉较大、附着不牢固就会脱落至胆囊腔内,形成有移动性的胆结石。这也是部分患者刚开始检查医生说是胆囊息肉,后来检查又说息肉没了,变成胆结石的原因。

胆固醇性息肉质酥脆,有的患者切除胆囊后却并没发现息肉,这时外科医生和患者都会误认为超声误诊。其实,这是由于手术时医生结扎切除胆囊的操作过程中,酥脆的胆固醇从胆囊壁上脱落、变成细末,挤压胆囊时细末随胆汁排入胆管所致。

(胆固醇性息肉,细蒂)

肿瘤性胆囊息肉占30%左右,但近年发病率有所升高,多见于胆囊慢性炎症、胆石症、高胆固醇的肥胖病人。息肉一般大于1cm,基底宽,恶性的早期破坏胆囊壁,胆囊壁不连续。

胆囊息肉首选超声检查,因为超声敏感、便捷,分辨率也很高。只有超声医生认为基底宽、不能排除肿瘤性的息肉才需要核磁或超声造影检查。

实际上,对于怀疑肿瘤性的息肉,超声医生一般不会提示笼统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更愿在报告中提示胆囊占位:腺瘤或癌?以引起临床医生和患者的特别注意。

患者最关心的是多大的息肉要做手术,而医生关心的不是息肉的大小而是性质。

(胆囊大息肉,基底宽)

虽然肿瘤性的息肉一般较大,但它也是从小长大的呀,这也是医生担心和患者最紧张的了。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哪种检查可以明察秋毫。但定期复查,伪装再深的肿瘤也会露出马脚,因为恶性的肿瘤基底部会象树一样不断往胆囊壁内扎根,这时胆囊壁就会不规则、不连续了,医生就能及时抓住元凶了。

患者也不能太过紧张忧心,不能因为息肉中有恶变可能性的就切胆囊。胆囊是储存释放胆汁的重要消化器官,对脂肪消化至关重要。

切除胆囊后,脂质消化不良会导致腹泻,消化功能的紊乱也容易致肠道菌群失调,而肠道菌群失调现认为与老年痴呆、抑郁等多种疾病有关,严重的还可能引起肝脓肿。

此外,胆囊手术的并发症也不可忽视,胆瘘是最严重的,出血、感染也时有所见。现在腹腔镜切胆囊技术很成熟,并发症也极少,但手术并发症对患者而言,只要摊上就是百分之百。

人体是超出想象的奇妙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治疗方法。为了消除忧虑而对胆囊息肉轻易大动干戈,就可能重蹈我朋友的覆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