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通史》17:古典文明的终结
常思勇 (公众号:感悟常识 ) 今天
古典文明终结的基本原因
在斯塔夫里阿诺斯看来,诸古典文明终结的基本原因在于它们的生产技术相对停滞不前,而这又使生产率低下。
在古典文明时期技术发展的停滞状态反映在:在文明之前的新石器时代,技术已明显成熟,人类已经发明了带轮子的车、帆船和犁,发现了冶金化学工艺,计算出准确的阳历,学会了怎样使用畜力和利用风力。进入古代文明的城市革命后,这一急速发展随即受阻。
在以后几千年中,只有铁、字母和铸币这三大发明具有重大意义,能与早期的发明相媲美。然而,意味深长的是,这三者都不是发明于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这些古老的文明中心,而是发明于束缚较少的边缘地区,即高加索山脉的边沿地区和爱琴海沿岸的商业城市。
除这三大发明外,这一时期的进步都以更早期的发现为基础,只不过是进一步提高原有技术,或扩大其应用范围而已。
生产技术相对停滞不前,意味着只有靠开垦荒地,或靠征服和剥削来增加财富。但是,未开垦的土地毕竟有限。而已开垦的土地,又由于日益严重的大面积土壤侵蚀,土地肥力产量递减。同样,帝国也不可能无限扩大,因为受到政治经济军事等组织技术成本的限制。于是,当军事和官僚机构急速发展,给生产力造成过大压力时,必然会出现报酬递减的情况。由此,形成了近代史前帝国历史的周期性。
历史清楚地表明,只有发展技术,为帝国大厦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才能打破这种恶性循环。那么,是什么导致技术却停滞不前呢?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
第一,奴隶制的普遍存在,是造成技术停滞不前的原因之一。使用奴隶从事劳动,一般比设计、制造新机器简单,成本也更低廉。因此,那时的发明家制造某些新装置,通常不是为了节省劳力,而是为了娱乐,或为了进行宗教仪式。公元1世纪,亚历山大时期的希罗用他掌握的有关蒸汽动力的知识,制造出一种能打开圣堂大门的装置。同样在这一世纪,罗马皇帝韦斯巴芗禁止使用一种廉价的可竖起石柱的机械,并说:“让我为普通百姓提供点食物吧!”尽管这种情感也许是值得称赞的,但实际上,这种观点却使古典时期帝国的城市变成了乡村的寄生虫,而不是产业中心。
第二,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的观念,也阻止了技术的发展。劳动既然是奴隶的事情,自由民便以此为耻。即使在奴隶制不很盛行的文明地区,这种轻视劳动的观念依然存在。社会阶层等级分明,自然导致上层阶级轻视劳动,鄙视劳动者,而奴隶制只不过进一步加强了这种观念。
第三,社会阶层等级分明,造成社会分裂特别是以哲学家为代表的知识精英与工匠的分离,阻止了欧亚大陆诸文明的技术发展。事实上,西方近代正是因为以哲学家为代表的知识精英有条理的思维与工匠的实践经验及传统知识这两者的相互结合影响,才使得西方在近代完成了伟大的科学和工业革命,从而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是,这种相互影响在诸古典文明中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高雅的知识分子没有兴趣,而下层工匠又缺乏动力。
这种技术上的停滞状态,说明了近代以前几千年中,欧亚大陆帝国历史周而复始的原因。各帝国兴亡的模式基本相同,没有一个帝国能加以突破,以达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游牧民族的入侵
古典时期,伟大的希腊、罗马、印度和中国文明,在欧亚核心区居统治地位。然而,边远地区的游牧民,最终践踏了这些文明,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游牧民的迁移方向一般是自东向西,因为欧亚大草原的地理坡度使大草原西部水源较充足、土地更肥沃,吸引着东方的游牧民。主要的入侵路线都起自现在的中国北京附近,沿着横贯欧亚大陆中部的草原走廊,止于中欧匈牙利平原。之后,以匈牙利为基地,袭击周围各欧洲国家。
诸文明中心和周围游牧民之间的相互影响日益增长,是导致入侵的基本因素。在许多文明中心,游牧民被当作奴隶或雇佣军使用,而这一点,常常是帝国京都内的军事政变或蛮族雇佣军的部落同胞入侵的起因。诸游牧民族逐渐定居于帝国边境邻近地区,是导致入侵的另一因素。游牧生活向农业生活的转变,通常使人口增加,经济、军事力量增长;当帝国的弱点为入侵提供获胜希望时,这种新的军事力量就会被釆用。入侵还常常是一系列爆炸性反应的最终结果。攻不破中国长城,或者遇上障碍物如在蒙古形成的富有侵略性的部落联盟,往往使游牧民转而西进。接二连三的入侵犹如不断向西的一连串冲击波,最终使游牧民涌过奥克苏斯河、多瑙河或莱茵河。
游牧民的入侵所造成的影响因地而异。中国北部和印度北部虽遭蹂躏,但仍保持了各自独特的文明;中国南方和印度南方,因与游牧民族相距遥远而得以幸免;拜占庭和波斯帝国势力强大,足以击退侵略者;而西方却长期屡遭日耳曼人、匈奴人、穆斯林、马扎尔人和维京人的侵略,因此,旧秩序遭到破坏的程度比欧亚大陆其他地区远为严重。
然而,正是这种破坏,成为西方在近代世界上居首位的基本原因。因为在旧文明的废墟中,能产生出一种崭新的文明,一种更能适应变化中的世界的需求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