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

1988年初,上海甲肝大暴发,总共涉及到三十五万人,最终死亡28人。

这场甲肝大暴发,根源是在于食用江苏启东周边浅海中,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毛蚶作为廉价的海产品深得当时上海人的追捧。“毛蚶要留点血色才够美!”,为了保留它鲜嫩的吃口,上海人通常只拿滚水一浇,烫至贝壳将开不开,拌上佐料即可上桌,再配上一碗绍兴花雕,俨然是一道幸福感爆棚的小菜。正是由于食用带有甲肝病源,并且没有彻底清洁即食用的毛蚶后,甲肝在上海彻底爆发。

食用了这些带有病毒的毛蚶后,先是一二天内就会腹泻,然后两到六周甲肝病毒就会发作,这时通常全身会伴有“黄疸”,开玩笑的说,在当年如果你身体比正常的肤色更趋于黄色的话,都会被路人避而远之。

当年的一月中旬,每天会增加几千患者,全市各大医院停收其他病患,全员收治隔离甲肝病人。上海工会更是鼓励各个工厂,开辟一切可以利用的厂房作为隔离病房使用。但即便是这样,病房也是一床难求,床位全靠“抢”。当时并没有预防作用的板蓝根很快开始脱销,一杯热板蓝成了那时候最顶级的热饮。(一直到今天为止,上海人只要有传染性疾病,首先脱销的必然是板蓝根)。

最终在全社会各级的努力下,上海的甲肝最终控制住了。但是当时上海人的生活却或多或少的都被影响了,和2020年这次疫情相同,勤洗手多消毒也是当时生活的主旋律。也是从那时候起毛蚶被作为禁销产品,最终消失在了上海人的餐桌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