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赏罚,你只会得罪人!这4条原则适用任何团队!
在职场,除了要应对各种繁忙的工作任务之外,处理好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其中,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尤其重要。如果不懂赏罚,就容易在职场上得罪人,文中分享的关于团队管理的四条原则,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作者:度阴山
来源:本文摘编自读客文化书籍《王阳明领导力心法》,转自奶茶自习室(ID:noteslaboratory)
两千多年前,子贡问孔子:“有一言可终身行之者乎?”
孔子回答他:“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五百多年前,有人问建立赫赫功勋的王阳明:“有一言可让王师奋勇乎?”
王阳明回答:“赏罚而已!”
对于所有领导者而言,“赏罚”这两个字实在过于耳熟能详,但真正能理解其内涵并恰到好处运用的,屈指可数。
身为领导的你如果没有其他树立权威的方法,那只需要一种即可——“赏罚”。
赏罚的本质是对人与生俱来就拥有的“得失心”采取的一种加减行为,它直指人心,立竿见影。在王阳明心学中,人类所具备的一切心理,诸如荣辱心、利害心、羞耻心等都屈居于得失心。
人能搞定得失心,天下事则无往而不利。领导者倘若能明白管理就是管心,管心就是管好得失心的阳明心学真谛,那树立权威就水到渠成了。
王阳明带领过无数团队,取得了无数光辉成绩,常常以少胜多,以弱制强,“赏罚”是他成功的密钥之一。如何用阳明心学来进行赏罚呢?
赏罚要出于公心
1519年,王阳明彻底平定了江西等地的山匪,有一天,他备好酒菜请弟子们吃饭,并且说:“这桌饭菜是为了感谢大家。”学生们都很诧异。
王阳明说:“我刚做官的时候,每次要行赏论罚,不敢不谨慎,经常怕亏待了大家。和大家相处久了后,还是觉得此前的赏罚愧对大家,总想改正弥补过失。不过,直到这次在军中处理公务,与大家见面时发现,我们之间的感情并没有什么变化,才稍感心安。这都是大家对我的帮助和支持,所以说不是什么事都要嘴上说出来的。”
这段话的意思已经很明了,那就是,赏罚必须出自公心,要敬畏赏罚这个武器,不能私用。只有出自公心,内心才不会有愧,才能服众。
所谓出自公心,就是要严格照章办事。用阳明心学的良知理论来解释就是,做一件事必须先正念头,以公心赏罚才是领导应该做的,而以私心赏罚就不是领导者该做的。
在“霸道总裁”董明珠心中,奖罚必须有明确规定,绝不能按领导的私意来,简单而言就是,领导绝不能凌驾于规章制度之上。所以她在制定奖罚机制时会做出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是公司的红线,坚决不能触碰,一次都不行。
另外就是对员工基本行为的规定也极为明确,比如迟到,第一次罚50元,第二次罚500元,第三次就卷铺盖走人。
赏罚要言出必行
王阳明在《升荫谢恩疏》中说:真正聪明的君主(领导)施行奖罚,应该像金石一样意志坚定,说奖罚什么就奖罚什么,雷打不动。同时要像四季轮换一样守信,说出去的奖罚无论如何都要做到。如此,诏令能像响雷一样传播,兵之所向无坚不摧,胜利自然到来。
员工最怕的就是领导朝令夕改,对赏罚常常虚晃一枪,玩嘴上功夫,这种领导注定会被人抛弃。
中国历史上的秦王国能灭六国统一中国,全在于商鞅变法为其积攒下了其他六国难以望其项背的财富。商鞅变法前,为了得到百姓支持,就在咸阳城南门竖一根轻木,声称谁若能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但老百姓都认为这是玩笑,最终他把赏金提到五十金,终于有人大胆地将木头扛到北门,而且更大胆的是居然敢来要赏金。
负责此事的官员觉得这是商鞅搞恶作剧,搬个木头就能赚五十金。但商鞅严肃地告诉他,必须赏赐,因为我已经说了。秦国正因此而取信于民,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彼得·德鲁克深谙赏罚之术,他说当你在赏罚中言出必行时,信任就出现了。我们之所以用赏罚,无非就是为了取得团队成员的信任罢了。
奖赏要及时
王阳明指出,聪明的赏罚应该是这样的:不会过了时候才给人奖赏,也不会事后才给惩罚。过了时候才奖赏,跟没有奖赏是一样的;事后才惩罚,跟没有惩罚一样。无论是赏还是罚都要在对方情绪最高涨时进行。
2013年时任正非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年终奖是最落后的制度,过程奖、及时奖才是激励的王道。
“比如应有50%幅度的过程奖在年终前发完,没有发完的,到年终就不发了,不给你了。这样就逼着各部门及时奖。”
Facebook领导人扎克伯格在奖赏上也和任正非大致相同。Facebook员工的薪酬很高,扎克伯格很看重过程,在项目开发中,奖金灵活变化,根据每个员工负责工作的不同,发挥效能的不同,项目奖就很不一样。这些奖金都是实时发放,不会积攒到一起发。
把奖励放在过程中,才能不断刺激到员工,公司才能不断加速,如果不能及时奖赏,员工就会丧失积极性。
王阳明说,人虽有成为圣人的潜质,但大部分人都是目光短浅,希望付出尽快有回报的。这是人性使然。
西方心理学上有一种效应叫延迟满足,实验中把糖果分给两组小朋友,哪一组最后吃到,哪一组就是胜利者。最后第二组的小朋友没有坚持下来,先吃了糖果。实验人员于是在十几年中观察第一组的小朋友,发现他们在社会中的成绩都要比先吃了糖果的第二组小朋友好很多。
不过,延迟满足和人生成就的关系并不大,因为它违反人性;即使延迟满足的实验结果是正确的,领导者也不能傻乎乎地相信,领导者唯一应该相信的就是人性——希望付出立即就有回报,无人可以例外。
这就是为什么有人明知是恶却还要去做,为什么有人明知是善却不去做,因为赏罚不会那么快来。
中国人讲“善恶到头终有报”,这个“终有报”就好像年终奖,虽然知道它有,但它姗姗来迟,当它来时,早已让人无法提起兴趣。
赏罚是做给人看的
王阳明说,如何让善的更善,让恶的不敢为恶?两个字足矣:赏罚,只有赏罚得当,才能劝善惩恶。劝善惩恶的规则必须明明白白,光明正大,一视同仁,如此才能安定,这既是局势更是人心。
由此可知,在王阳明看来,惩罚和奖赏目标人员固然是目的,但绝对不是唯一目的,甚至可以说只是个手段,赏罚目标人员的更大目的是让其他人不敢偷懒,积极进取。
董明珠在对违反规章的员工罚款后,私下又把自己的钱给了那名员工,董明珠对她说,罚你款是公司制度,这是规矩,但我给你钱是情分。员工说,那不如不罚我。董明珠的回答是:不罚你一个,会冒出来千万个。
这句话无疑就证明了王阳明的论断:赏罚是做给别人看的,让非赏罚目标收敛,不敢违反制度。
王阳明在鄱阳湖大战朱宸濠时,几个中级指挥官面对强敌不敢冲锋,王阳明就以违抗军令为由找出两个在船头斩首。这种惩罚对于死掉的两个军官毫无意义,但对还活着的军官就意义非凡。
同时,王阳明还主张要奖赏微小功劳的人,惩罚和你亲密的人。奖赏微小功劳的人,那么想立功的人就会更加努力;惩罚和你亲密的人,那么有罪的人就会更加警醒。
《水浒传》中的宋江就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在梁山最亲密的人非李逵莫属,三打祝家庄时,李逵因失误而损失了一点兵马,宋江当着众人的面把李逵骂得狗血喷头,还要砍他的脑袋。而后来的时迁只不过偷来了一张敌人的地图,其实梁山已有,就被宋江大加表扬。
这两种行为正是王阳明所说的“赏及微劳,罚行亲昵”,它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做给别人看的。
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话:带兵打仗,一是稳扎稳打,二是奖赏,除此,无他。
奖赏,人人都懂,但正如王阳明所说,知道如何行动却不去行动,就不是真知,自然谈不上知行合一。
为什么很多领导者都无法运用好奖赏这个领导力武器呢?我们可以从中国历史上最失败的领导人之一项羽谈起。
项羽之所以会败给刘邦,原因一箩筐,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和刘邦相反,敌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他团队中的许多能人比如韩信全都跑到了刘邦那里。
项羽对有功之臣赏赐起来,相当吝啬,据说他迟迟不给人家大印,以至于把印角磨平了。
刘邦曾问韩信:为什么不跟着项羽?
韩信一语中的:项羽惩罚人毫不手软,但奖赏时却像个吝啬鬼,没有人愿意跟着这样的领导。
刘邦是人类历史上稀有的领导者,项羽才是为数众多的那一类领导。为什么有的领导不肯赏赐下属?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私欲如野火,熊熊不灭。
金钱是好东西,人人皆知,一个人通过剥削、压榨他人的剩余价值而获取的金钱,更让人痴狂。金钱对于大多数领导者而言,一方面是贪欲,另一方面则证明他比别人聪明。这是人心之痛,也是人心之自然。
但鼠目寸光、贪欲十足的领导者永远不会注意到这样的天理:在中国,少量的金钱属于个人,太多的金钱则属于天下。
天理即人心,中国五千年来的人心始终向往的是均贫富,而不是你吃肉我吃树皮。领导者有太多的钱,而且又不能把该给下属的奖赏执行到位,这不是福报,而是灾难。
姜子牙曾说,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金钱乃天下人之金钱,非一人之金钱。所有的金钱终将会走上唯一的道路:重新分配。你不分,自然会有人帮你分。(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