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头牌钱谦益:水凉头皮痒那还叫事?为做官啥都能豁出去
明朝是一个有意思的朝代,有趣的一个体现就是关于它的灭亡原因有着众多说法,其实,绕来绕去,终究还是绕不过“人”。一个客观现实就是,在你灭亡的同时,为何人家关外的建州女真就崛起了呢?
钱谦益,作为“党争”东林党的头牌,不得不被提及一下。
明末清初,新旧交替,身为江南文坛领袖,理应彪炳史册,青史留芳。不过,翻遍《明史》和《清史稿》,关于钱谦益的内容实在和他的名头不匹配。
为何?
只因这伙计的名声不怎么好,在历史上争议太多了。
乾隆四十一年(1776),清朝出了一本《贰臣传》,上面收录了仕清的120名明朝官员,比如洪承畴、祖大寿、耿仲明等,礼部侍郎钱谦益自然也少不了。
关于刊印这本书的目的,乾隆说得很清楚:
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从小浸染“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思想,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知识分子,他的官品如何呢?
1、监考丢官
钱谦益1582年出生于江苏常熟一书香门第,号牧斋,老了又号蒙叟、东涧老人。从小家境优渥,再加上他的父亲钱世扬在江南文坛小有名气,这些硬件条件,让少年时期的钱谦益得以广拜天下名师,或者通过各种途径接受不同流派学说,什么李梦阳、王世贞、李流芳、归有光、管志道,对了,还有东林党魁顾宪成。甚至和利玛窦辩论过的高僧雪浪洪恩都是他的老师。
出道即是巅峰,凭借着这些阅历,钱谦益在28岁那年高中进士第三名。
对于这个成绩,江南文化圈很是不服气,他们认为钱谦益应该是状元,再不济也是个榜眼,这怎么就判了个探花呢。
虽然嘴上骂骂咧咧,钱谦益还是欢喜地接受了翰林编修这个活儿,他的美好人生即将展开。不巧的是,其父突然病故了。
钱谦益回家丁忧,孝满后在家讲学,这一弄,就是十年。
到了天启元年,他出任浙江乡试主考官,被人告发考场舞弊,钱谦益觉得自己甚是冤枉,最后以身体不适为由全身而退。
那么,他真的冤枉吗?
话说天启元年,有一叫钱千秋的书生,已届中年,就是没考中举人,心急啊。
说来也巧,考试期间的钱千秋为了省钱,就住在了钱塘江边的一个破庙里,大概是他的才华外漏,招来了两个骗子,分别是徐时敏、金保元,这两货对钱千秋说,我们是主考官钱谦益的亲戚,这次考试,你在答卷的时候,把“一朝平步上青云”藏在文章里,钱大人到时就知道是自己人了,考中的话,给我们两千两,不中不要钱。
钱千秋一想,自己胡子都白了,先应下再说,当下便签字画押。
张榜公布后,钱千秋果然高中,不过,有个细节引起了他的注意,本房考官定他为第二名,但是钱谦益却把他定了第四,这是为何呢?难道钱给少了?还是钱谦益为了避嫌故意这样?
但不管怎么说,钱千秋取得了功名,但又拿不定主意到底是怎么回事,面对上门逼债的徐时敏、金保元,钱千秋只能去凑银子,把女儿嫁了,狠心要了二百两彩礼,家里能卖的全卖了,又得一百,总共三百。
徐时敏、金保元嫌少,威胁着把这事捅出去。
钱千秋心一横,你告我去好了,大不了一起玩完,反正这事在大明闹不好是要掉脑袋的,我就不信你们真敢。
徐时敏、金保元二人其实也算地道,他们并不是单纯的诈骗,而是给那些考官真的送去真金白银了。
赔本的买卖谁干呢?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
钱谦益以失察的罪名被革职。
他真的是失察吗?
我们都知道,八股文都有特定的格式,尤其是对一些字段非常讲究,这种考试模式的形成,其实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防止考生作弊,如果你在一些位置出现了不该出现的字词,这篇答卷往往就会被认为存在作弊现象。
像钱千秋在段尾出现这种提示性字词,这不很明显了吗?
钱谦益作为主考官,有没有拿到银子,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但审卷如此粗糙,起码也是失职了,如此敷衍态度,这个处分对他来说其实一点不冤。
2、弯腰求官
古人,尤其是读过书的文人大多具备“清高”的性格。比如陶渊明,你比我官大又如何?不还是没我有文化?我就是不拜你,哥儿们直接隐居深山了,还不用交租子,日子过得不要太潇洒。
就连大明开朝的方孝儒亦是铮铮铁汉,有种你就灭我十族,看我眼睛眨不眨。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反正都是朱明,人家还是爷儿俩,你管他大位怎么得到的?再者说了,换个有能力的帝王,对天下黎民百姓不也是好事吗?
方孝儒就是一根筋,爷就不认你!
这就是文人的气节。
同样是文人,同样是称霸江南文坛的人物,尤其钱谦益还是以“清流”著称的东林党魁,这人为了做官又使了什么手段呢?
......绝交莫笑嵇康懒,即是先生《誓墓》文......
这是崇祯十六年(1643)写给内阁首辅周延儒的绝交信。
周延儒,明万历状元,被列为明朝佞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堂堂东林党魁,怎么和佞臣搞在一起去了呢?
这事儿还得从崇祯初年说起。
崇祯帝朱由检,一位志大才疏的愣头青,靠着“兄终弟及”坐到椅子上后,开始了穷折腾,首当其冲的就是内阁,他发明了一个叫“枚卜”的玩法。
所谓“枚卜”,说白了就是“抓阄”,崇祯掌位后,什么阉党、东林党闹得不亦说乎,内阁大臣如何选就成了一个头疼的问题,崇祯爱耍小聪明,他是这么玩的,内阁成员为七人,先由大臣提名十位,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崇祯从这十人里面依靠抓阄方式确定七人。
有的人不想和东林党、阉党玩,就不想参与,但更多的人则是拼了命的想进去,周延儒就是这么一位。
在一次选阁员过程中,钱谦益被推荐了上去,而周延儒榜上无名。
周延儒不服,就联合温体仁“搞事”了:
礼部尚书温体仁讦谦益天启初主试浙江,贿中钱千秋,不宜枚卜......
人在做天在看吧,人就不能有污点,陈芝麻烂谷子的事都能给你翻出来。
钱谦益自然不甘心,就和温体仁争论了起来,搞得崇祯也是左右为难,最后,温体仁使出致命一击:
谦益党与甚众,臣不敢言。即枚卜之典,俱自谦益主持。
崇祯对“结党”两字甚是敏感,闻言后立马做了决断:
上责谦益,引罪-砘出,旋回籍,除名为民。
不但没有入阁,侍郎的官衔还被削掉了!
按说,钱谦益与周延儒这应该是死敌了。
但,并没有。
周延儒入阁后,与温体仁也由原来的同盟变成了敌对,没多久,周延儒也灰溜溜的回到了老家宜兴。
到了崇祯十二年(1639),赋闲在家的周延儒实在是憋不住了,一心想着官复原职,便从宜兴来到苏州,求救于他的学生张溥,没错,就是写《五人墓碑记》的那位书生。
此时张溥的复社也步入风雨飘摇的困境,为了重振声威,有必要在朝廷中选一个位高权重之人来支持,当然,如果这个人成了首辅大人,那就再好不过,作为张溥的好友,钱谦益已经几度沉浮,年岁日高,再不努力,怕是就没机会效力朝廷了,他也需要朝中有人来推他一把。
在这个情况下,周延儒、张溥、钱谦益一拍即合。
钱谦益开始发挥东林党人的影响,徒子徒孙为之摇旗呐喊,张溥也没闲着:
太仓张溥为门户计,鸠金二十万赂要津,宜兴(指周延儒)得再召。
就这样,周延儒顺利复出,并重新掌控内阁。
钱谦益一看,周大人都成了首辅了,给我安排个一官半职的,那还不一句话的事?
周延儒是这样应付他的:
一二门墙旧士,频烦传谕,谓阁下援引,不遗余力,亲承天语,驳阻再三,则罪废孤 臣,不可投拭之状,圣主业已洞若观火......
翻译成人话就是,兄弟啊,不是我不举荐你,是朱由检看不惯你啊!
得,差点把人家周大人连累了,那就死了这条心吧。
可是,两年后,有人告诉钱谦益,周延儒说他:
钱牧斋只堪领袖山林耳!
敢情被周大人耍了两年啊。
结语
其实钱谦益为了做官,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为了巩固地位,还正儿八经的给崇祯选妃,当然,他自己就有“老头儿乐”的毛病,59岁娶了23岁的柳如是。
总的来说,钱谦益这人,你说他聪明吧,确实聪明,不然成不了江南文坛领袖啊,但你说他糊涂吧,一点不冤枉他。清军兵临城下,他是第一个开门纳降的,为了表忠心,水太凉、头皮痒都能编出来,也是难为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