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2年,这个市场将达到5千亿

 专栏作者/水坛化石

多想一步,居安思危,分享共赢,快乐生活。

“破除以药养医”、“鼓励处方外流”等政策讲多了,很多医药人都麻木了。这是因为旧的“以药养医”的体制已根深蒂固,导致很多政策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层面,处方外流并不顺利。

而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23年处方药外流预计高达5400亿元/年,当数千亿市场规模的馅饼从天而降,各位药企大佬,你真的准备好了么?
处方外流重点政策回顾

日前,中南大学湘雅二院发布《备案采购药品资料递交通知》显示,本次备案的药品,必须是未中标品种,包括临床必需的治疗性药品、原研专利药品或者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且中药制剂、辅助用药品不予接受。

无独有偶,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零售药店试行凭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的通知》,指出,零售药店根据自身药品经营需要,可以凭纸质处方销售处方药,也可以依托信息化条件试行电子处方销售处方药。

见微知著,深度医药改革大势之下,虽然医院改革囿于体制问题,步履维艰,药企收购公立医院试点纷纷流产,但是药品改革已如离弦之箭,不得不发。

随着国家三次集采和各地出台的有关处方外流政策文件,二级及以上医院用药将逐步分流到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连锁药店。
处方外流在基层医疗尝试

市场准入政策对基层医疗而言,和等级医院一样甚至更为关键,能够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堪称制药企业承接基层医疗处方外流的“黄金VIP通道”

而2018年11月1日起正式启用的新版基药目录也顺应处方外流的形势,其最大特点之一是“大扩容”,总品种数量由原来的520种增加到685种,其中西药417种、中成药268种。另外,新版目录的用药水平和层次得到明显提升,以往将基本药物视为基层药物甚至廉价药物的观点再也站不住脚了。

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公立医疗机构基本药物配备使用管理的通知》(国卫药政发〔2019〕1号)要求,各地应当将基本药物制度与医联(共)体建设、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慢性病健康管理等有机结合,在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管理中,探索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患者药费负担,增强群众获得感,发挥基本药物在降低药费、合理用药方面的作用。

所有这些,都从基层医疗角度助力处方药外流政策平稳着陆。
处方外流在零售药店尝试

那么零售药店市场呢,这个市场是公认的最市场化、最自由化的药品营销市场。

从老百姓、大参林、一心堂、益丰、健之佳等五大上市连锁到高济医疗、全亿健康,纷纷耗巨资布局院外、DTP药店,而另外一边融资兼并,与各大制药企业KA合作降价提高利润。

但随着原材料价格尤其是中药价格的上涨,品牌药企被迫酝酿了一轮又一轮的涨价潮,药品包括三九胃泰、片仔癀、云南白药等,但东阿阿胶作为昔日OTC最大单品已从一个侧面论证了“价格需要围绕价值波动”这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的正确性。

上述这些,也从零售药店角度助力了处方药外流政策的平稳着陆。
处方外流下一步的市场思考

改革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这句政治课本上的话放在当今的医药市场同样适用。

国家已打响了医药深度改革的发令枪,时值乱世,群雄并起,药品市场馅饼必将重新分配,而作为馅饼的生产者——制药企业而言,显然不能固步自封,仅依靠之前等级医院医生处方带动的营销模式。

那么是降价参与集采,未来争取被纳入《国家基药目录》,进而取得进入基层医疗市场的门票?还是参与到零售药店市场,动辄40、50扣的白刃战呢?

笔者认为不论哪个市场,制药企业的未雨绸缪和精细化管理都显得尤为重要,毕竟细节决定成败。所有的大事都由无数小事,也就是细节所构成,尤其在医药改革期间,大势已定,将细节尽量做到完美,将来的结果才有可能完美。

谨以此文抛砖引玉,与各位药企市场部同仁共勉,至于详细的应对策略,未完待续!

文章声明: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