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小渔》:每一个女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这两种男人
关于爱情,丁尼生曾说过:“爱情是自由自在的,而自由自在的爱情是最真切的。”年轻的时候读来,觉得甚是浪漫,以为爱情之所以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正是在于不受阻挠的自由和无怨无悔的付出。
可到了一定年纪,于人事颠簸之中,我又发现99%的爱情都是受“阻挠”的,爱情带给人的自由,也都是相对的,正如林斯基所说:“爱情需要合理的内容,正像熊熊烈火要油来维持一样。”
对于相恋的两个人而言,好的爱情必然是两个相似天性之间的交融,直至成为彼此的一部分。可如果在一段感情中,我们只是不断为爱隐忍,为爱改变,甚至迷失,我们又该如何自处?影片《少女小渔》也许能揭开许多人“当局者迷”的困惑。
这部上映于1995年的片子,改编自严歌苓的同名小说,亦是刘若英的青涩之作。与小说的委婉、朦胧相比,导演张艾嘉以一种充满立体感的叙述方式,更为直白、尖锐地刻画了一个纯真少女在情感与命运的漩涡之中,从懵懂走向自我救赎的故事。
为爱痴狂的表象之下,是灵魂的缺失和自我否定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国内的移民热浪中,少女小渔追随在海外留学的男友江伟来到了大洋彼岸的漂亮国。小渔是一个并不“少女”的少女,“她人不高不大,却长了高大女人的胸和臀”。她其貌不扬,长得既不惊艳,也不张扬。
小渔自幼没有双亲,在江伟妈妈开的孤儿院里长大,和江伟是青梅竹马。江妈为了防止儿子谈外国女友,花费人力物力,不远万里将小渔送到了外国陪伴江伟。
非法移民到外国的小渔,无钱也无地位,但是小渔既不委屈,也不吵闹。她经人介绍做了女工,每天穿梭在一间嘈杂的制衣厂里。晚间歇了活,就去市场上拣些当日被剩下的菜果和肉,再到江伟兼职的fish market等他下班。
对于身在异乡的小渔而言,江伟就是她的一切。她的生活方向简单又纯粹:爱江伟,和在爱江伟的路上。但是在外国,仅仅有爱是不够的,还需要一张绿卡。
影片伊始有这样一个镜头:小渔在车间做工,突然一声警报响起,前一秒还在认真工作的她匆忙放下手里的活,躲到了阳台的边沿,动作熟练,一气呵成。为了应付移民局的日常突击检查,这样东躲西藏的日子,对小渔已是家常便饭。只要没有绿卡,小渔就永远无法光明正大地生活在阳光下。
为了解决小渔的移民身份,江伟在朋友的帮助下给小渔找了个意大利老头假结婚。在爱情面前,小渔无私无畏。为了不让男友失望,她违心地跟着意大利老头出双入对,扮演一对恩爱的老夫少妻。证婚仪式上,小渔面对着一众围观者,和这个比自己大了半个世纪的老头拥抱、接吻,在这场丑剧中压抑内心的不安和窘迫,卖力演出。
但小渔从来没有后悔过,只要有江伟在,她什么都不怕。假结婚之后,马里奥曾经问过小渔为什么要来外国,小渔回头一笑,毫不犹豫地回答:“为了江伟。”
言语间,只有对江伟满满的信任和托付。但江伟显然不是这么想的。同样是马里奥问江伟对小渔的看法,江伟一脸无所谓地表示,小渔的想法并不重要,并且“她没有选择”。
对小渔来说,江伟是全世界,但对江伟来说,小渔只是他拿到绿卡的工具,也许其中也藏着丝丝怜悯的温情。可这些温情,也只是在床上欢爱,在小渔为他分担房租,照顾他生活起居的时候才有的。原著中对此的描写更是露骨:“什么都不会耽误他享受她,痛苦、恼怒都不会。他可以一边发脾气一边享受她。”
鲁迅先生的话,“不能只为了爱——盲目的爱,而将别的人生要义全盘忽略了”在这里也适用。小渔就是爱江伟,低到了尘埃里。以至于看不到别的风景了。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马赫带现象,指的是当人们量化爱情的时候,会不自觉地对爱情信息进行主观上的加工。在有对比的时候,优点和缺点会被无限放大;在没有对比的情况下,优点和缺点就可能被忽视,这也导致了不同的人对爱情的考察偏差很大。
小渔对江伟的爱就是这样,因为她的世界里只有他,所以只能看到江伟的优点,却看不到他的自私。小渔在爱情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一味信任和盲目付出,某种程度上源于其缺爱的童年经历。一直以来,孤儿的身世造就了她情感世界的空缺和断层。得不到父爱和母爱的她,开始将江伟视为安全感和归属感的所在,而最具体的表现便是对江伟言听计从。
难以自处的婚姻交易背后,隐藏着爱情痛苦的根源
在影片中,马里奥无意间的介入,误打误撞点破了小渔和江伟这段感情的潜在危机。马里奥是一个六十几岁的意大利老头,出过书,一直活在自己的理想主义之中。他早年参加过反越战示威,可是在与妻子瑞塔结婚的第二天就进了监狱。生不逢时的他,只能用赌博麻痹自己,一生潦倒,走投无路之际,不得已用贩卖婚姻的方式还债。
所以当小渔和这个古怪的老头住到一起时,内心充满了恐惧和彷徨。但是为了应付移民局的抽查,为了获得绿卡,她不得不妥协,和一个可以做自己父亲的人朝夕相处。在这场婚姻交易中,小渔仿佛漂是水上的浮萍,在无法被自己掌控的命运里随波逐流。
生活中的马里奥,是个斤斤计较,有着各种怪癖的老头。生活潦倒的马里奥并不放过每一个压榨小渔的机会。他借结婚、修屋的由头,一次次向小渔要钱,涨租金,毫无人情味可言。
有一次,小渔趁马里奥出门,顺带为他将几十年如一日脏乱差的屋子收拾齐整,不料马里奥回家后却大发雷霆,对小渔吼着:“我花了十年功夫才搞成这个样子,而你不到一小时......请你不要清理我的东西!”听着马里奥歇斯底里破坏房间的声音,小渔陷入了更深的彷徨之中。
可在二人的相处过程中,无论马里奥多么利己、冷酷、暴躁,小渔都报之以善良和宽宥。她不想江伟担心、发脾气,于是总会偷偷瞒下这些不愉快的细枝末节,同时,天性中的善良又教她同情这个人到晚年,仍旧蜗居一隅,尚为生计奔波困扰的老头。
透过马里奥写的书,小渔慢慢发现这个冷酷暴躁的老人,其实并不是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糟糕。而小渔的善良单纯,也渐渐让马里奥接受了她的存在,两个人产生了一种介于知己和父女之间的奇妙感情。马里奥开始收拾屋子,修好坏掉的钟,开始给小渔准备晚餐;而小渔也会在洗衣服的时候捎带上马里奥的衣服。他们彼此享受着难得的温情。
对马里奥来说,小渔是生命里突然照进的光。一开始的排斥,是因为他恨自己如行尸走肉般的活着,看到小渔,就像看到了另一个被命运捆住的自己。一加一的痛苦,远远不止等于二那么简单。
但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之中,小渔对爱情的真挚,对生活的乐观感染了马里奥,让他重新燃起来希望的种子,走脱麻木不仁的生活。马里奥再次开始写书,将自己的一生记录下来。可这种短暂的温情,很快在江伟的妒火中变得不再现实。
看着女友和老头的相处越来越好,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让江伟再也压抑不住内心深处的占有欲。他恶毒地挖苦道“你嫁给一个六十几岁的糟老头还他妈挺光荣”,话里话外讽刺马里奥“脑子都退化了,还写啥书啊?”
江伟的介怀,让小渔时刻处在挣扎和痛苦之中。她爱着江伟,但同时也同情着马里奥。电影用一个小细节表达了小渔在两种感情之间的挣扎与彷徨。镜头中多次出现了小渔和江伟的合照以及她和马里奥老人的结婚照,场景也在江伟的出租房和马里奥的家中穿插,像极了小渔在爱情和自我本性之间困惑茫然的处境。
奥维德说:“爱情把我拽向这边,而理智却要把我拉向那边。”江伟就是小渔的爱情,马里奥就是小渔的理性。这场三个人的婚姻,是感性与理性的对抗,也是爱与本性的冲突。小渔被夹在生活的暴风雨之中,不知道何去何从。
于死亡的冲击和震撼中,建立对自我的接纳和独立的渴望
故事的结尾,马里奥因为旧病复发而中风卧床,妻子也同他离婚,不知所踪。在生命之火逐渐微弱的弥留之际,小渔成了他在世上仅剩的亲近之人。
而此时的小渔已经在移民局面试成功,第二天就要回到江伟的身边。内心激动的她甚至没有发现任何异常。马里奥只是对她笑着,告诉她什么事都没有。直到第二天,小渔发现了动弹不得的马里奥,这才恍然发现,他在世上已经再也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熬了一年,在能够顺利回到江伟身边的最后一刻,小渔犹豫了。离开,就意味着放弃了这个孤独的老人,任他自生自灭;而留下,面对的是江伟的威胁和分手。爱情与责任、依附与自我,她走到了一条分岔口。
事实上,在小渔来到马里奥身边之后,这个老人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关心着她,给她思想的启迪。而小渔也在了解马里奥的过程中,驱散着老人内心积久成疾的阴霾。
当移民局的面试通知到来,马里奥匆匆带上小渔,开始准备面试。他们走过每天都要经过的街道,讲述着彼此的生活日常。当两人被路人无礼地撞到时,马里奥还现学现卖地骂了句“他妈的”。他们在黄昏的江边,马里奥给小渔讲他年轻时候的故事。面对下意识就会说出“I am sorry”(对不起)的小渔,他会告诉她“Remember that, you are not sorry”。(这是你的生活,你无需对任何人感到抱歉。)
当小渔因为江伟在肉体上的欺骗和背叛,想要放弃面试时,马里奥告诉她:“我尊重你的决定,不是江伟的。如果你不想去,我们就不要去。你也该在这个时候好好学学,多尊重你自己。这是你的生命。”老人的一番话,让小渔有了一种全新的感觉,隐隐约约觉得,自己的人生不该掌握在别人手里。
小渔对江伟的感情,真的是爱情吗?或者说,这样的爱情合理吗?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小渔对江伟的感情,本质上是男女情爱和母爱之间的一种错位。与生俱来的母性牺牲精神让小渔在这段感情中习惯充当保护和给予的角色。
和江伟在一起,她主动帮对方拎包;两人一起吃螃蟹,她习惯只吃蟹腿;出于对江伟同居伙伴们的怜爱,她不厌其烦地为这些大男人们收拾屋子、摘线头;甚至是对不断压榨她的怪脾气马里奥,她也饱含发自内心的怜悯和关切。
小渔人性中如此母性、博爱的种种,反而让一心将小渔视为“私有”财产的江伟忐忑不安,对她怒吼“你是我的还是公用的?”,“你和我是真的吗? 你是不是和谁都动真的。 ”
一直以来,小渔的善良得不到江伟的理解,反而引来了感情中的各种猜忌、误读,小渔的善和爱对江伟来说,不是崇高,是隐患,那意味着他要把私有财产公开分享,还要警惕他人觊觎。
休谟曾说,“爱永远和怜悯混杂在一起”,这句很适用于小渔与江伟的情感。曾经,江伟是带着身体的本能欲望接近小渔,小渔也是因为善和怜悯留在江伟身边,用身体“解他的渴”。可善良的小渔不知道,身体解不了灵魂的渴,只会诱发更多下意识的贪婪。
在影片最后,小渔在马里奥家接到了江伟的电话,那头传来严厉的威胁:“我只等你五分钟,就等你五分钟。”房间里,犹豫再三的小渔看着病危的马里奥,忍不住扑过去,趴在病床前重复着“Mario, I’m your friend, always your friend.”(马里奥。我是你的朋友,我永远是你的朋友。)
楼下的汽笛焦急地鸣叫过后,她听到了江伟在门外的脚步声。一扇薄薄的门,隔着的不仅是人,更是两颗心。小渔注视着面目慈祥,安然离世的马里奥,走向窗边,眼神笃定,从容地拉上了窗帘。
这个时候,我才感受到这个柔和、隐忍的少女身上蕴含着的能量有多么巨大。在死亡的冲击下,少女小渔从江伟走向马里奥,完成了一场关于精神和爱情的自我救赎。
失去了爱情的小渔还会继续她的善良和与生俱来般救赎他人的天性吗?答案是肯定的。严歌苓笔下的小渔是善良、博爱和美的理想型。也许每一个女人的内心深处,都沉睡着这样一条温柔、善良,敢于牺牲自我的小人鱼。
卑微和牺牲的确换不回爱情,但好在这些都是一个女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越早经历,越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影视评论,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读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