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 厚积薄发 |《未妨惆怅是清狂》牛欣茹
精写作 学生佳作
这是一篇颇有意蕴和情味的文章。一名初一学生,围绕古代“男女之情”这个话题,率性而言,敢说敢评。这是一种底气,一种勇气。这种底气与勇气,源于丰厚的知识储备,源于深厚的文学素养。
写法借鉴:
1.命题不凡。文章题目“未妨惆怅是清狂”,引用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的最后两句“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本诗借用一个寂寞女子之口,诉说心中之愁。而这两句表达了这位女子明明知道陷入相思之苦没有好处,但还是一味执著于相思,痴情不改无怨无悔。题目引用古诗,在增加文学情趣的同时,也提示了文章重要内容,确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平心而论,率性评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关于男女恋情、爱情、痴情、怨情乃至滥情,本文小作者不有意回避,不刻意美化,而是率性评说,语出自然。对息侯夫妇、卖饼夫妇的遭遇,作者寄予理解、同情;对柳七、晏小山、韦庄等人的滥情,作者说“虽不免艳俗却也广为流传”;对陆放翁、苏东坡、纳兰容若、义山等文人表现出的真情,作者流露出的是肯定、赞美。最后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期望——“你的眼里常见温暖,但愿你所爱的人予你温柔,但愿斜阳桥下有人为你绾发簪花,为你尽付深情,同你白首归家”,表现出当代年轻人对男女情爱的高尚追求。
3.材料丰富、思路开阔。为表达对古代男女之情的理解,作者展开了广泛的联想和想象。众多的痴情之人、痴情之事、痴情之诗信手拈来,自然嵌入。两个历史故事,九位诗人,八首古代诗词,众多材料的运用,让人感到充实而不繁复,详实而不啰嗦。充分展现了小作者丰厚的材料积累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由此可见,一个学生要写出如此厚重的文章并非易事。个人的兴趣、爱好并发展为特长,是必需的。对历史故事的了解,对古代诗人及其作品的把握,对古代男女之情的深入思考也必不可少。更为关键的是要有“望断天涯路”的执著追求和明确目标,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持不懈,孜孜以求,这样才会换来“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灵感火花。腹有诗书,方能厚积薄发;“胸中有丘壑”,眼里方有山河,腹里才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