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百案研读 案023:牙痛(白虎加人参汤)

金梅 吕旭升
白虎加人参汤
牙痛

二三 牙痛

【原文】
郭某,女,38岁。牙疼龈肿,鼻腔及牙龈时常衄血,心烦,口干舌燥,欲思冷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少苔而干,切其脉洪大。
【研读】医案中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是牙龈肿疼,鼻腔及牙龈时常衄血。
单看此症状很难判断其病机在哪里,必须结合其整体表现才可发现端倪。
籍此也呼吁业内人士,在向公众推荐各类偏方时要慎重,中药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是双面刃,误治比无效更可怕。如果没有经过辨证就用药,无异于一场以健康甚至生命为代价的赌博,也会让中医这门学问蒙羞。
书归正传,此患者除了这些症状外,还伴有心烦,口干舌燥,欲思冷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少苔而干,脉洪大。
心烦,口干舌燥,欲思冷饮,小便黄,大便正常,舌红少苔而干为一派热象,涉及《伤寒论》中两个方证:
一为阳明病证的白虎加人参汤证。
《伤寒论》第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第222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白虎加人参汤证为热在阳明胃家,也就是胃肠有燥热之气。二为少阴病证的黄连阿胶汤。
《伤寒论》第303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阿胶汤证为热在少阴,也就是心有余热。
白虎加人参汤证的主要症状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是胃肠燥热之气盛行导致其津液(水)缺乏;黄连阿胶汤证的主要症状为心中烦、不得卧,是心有余热导致少阴津液(血)不足。
白虎加人参汤证为阳明病证,其脉洪大;黄连阿胶汤证为少阴病证,其脉象也应符合少阴病证,应为脉微细数。
《伤寒论》第281条:“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结合患者的症状,患者无“不得卧”的表现,其脉象也不是脉微细数,是脉洪大,而脉洪大为阳明病证的脉象。
阳明病证有心烦,有口干舌燥,有口渴欲饮,有小便黄,有脉洪大,与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相符,所以患者的牙疼龈肿、鼻腔及牙龈时常衄血是病在阳明,为白虎加人参汤证。
也就是说,患者的这些症状来自于阳明胃肠燥热之气,治疗以白虎加人参汤清解胃肠燥热之气即可。
白虎加人参汤方: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二两。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在外的表现为热象,但其脉象却不是热象,这就是瘀血所为了,治疗当须祛瘀血为主,以抵当丸、抵当汤类治之。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曰:“病者如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
如果患者牙疼龈肿、鼻腔及牙龈时常衄血伴有心下胀满的症状,这就是大黄黄连泻心汤证或泻心汤证了。
《伤寒论》第154条:“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一两)主之。”
《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曰:“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大黄二两,黄连、黄芩各一两)主之。”
这样看来,牙龈肿痛或出血的原因很多,须辨证施治。
【原文】
此证为阳明胃经热盛,少阴阴虚不滋之候,治当清胃滋肾。处方:生石膏30克,知母10克,生地10克,麦冬12克,牛膝6克,丹皮10克。服两剂而诸症皆愈。
【研读】医案中的医生辨证患者为阳明胃家热盛,少阴阴虚不滋之候。可是少阴阴虚不滋,或者说少阴肾水不足,或者说少阴心血亏乏,脉象当以微细为主,不应出现洪大之象。
且少阴肾水不足与少阴心血亏乏为虚热之证,而阳明胃家热盛为实热之证,其治疗与辨证岂不自相矛盾?
再看其开出的汤方乃白虎加人参汤的加减,在白虎加人参汤的基础上加了生地、麦冬、牛膝、丹皮,减了人参、粳米、甘草。
白虎加人参汤本为阳明经实热治疗之方,其中的人参、粳米、甘草乃为阳明胃家滋水要药,不知为何减掉?其所加的生地、麦冬、牛膝、丹皮乃凉血补血要药,既然病在阳明,用白虎加人参汤泻阳明之热即可,为何还要加凉血补血之药呢?难道用这些药是为了“滋肾”?
若果真为少阴阴虚之候,有少阴肾水不足及少阴心血亏乏两种情况,少阴肾水不足当出现腰痛,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等症,用肾气丸岂不更为恰当?
而少阴心血亏乏为心火不足以生血或心火太过,当出现脉结代,心动悸或心烦不寐等症,应该用炙甘草汤或黄连阿胶汤啊。
所以说,若患者的牙痛的确是少阴阴虚不滋之候,当伴有心烦不寐或脉结代,心动悸等症,如若没有这些症状,当属于阳明实热证,用白虎加人参汤原方足矣。
以上医案原文选自《刘渡舟验案精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