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觉正悟者从不言佛,真正的心理治愈不谈理论
我坚持认为:心理科学高深部分与佛学思想有着高度的相似,甚至说有很大一部分几乎融为一体了,如果倒推回来,那就是“心理科学是佛学的衍生分支”。当然,也只是部分内容如此,因为,医学及社会科学的内容形式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许就是心理科学的复杂与复合性所在,也是对心理工作者的高标准要求所在。
我之所以选用“正觉正悟者不言佛,真正的心理治愈不谈理论”做标题,也算是给读者群体的一个高度的定位吧,试想一下,如果有人总是在背诵“乘法口诀”,那一定是小学生或小学教师;如果有人在背诵“元素周期表”或“定理定义”那一定是初中学生或中学教师;如果有人不断的反复讲解心理学知识,那他一定是心理培训师,或者叫心理科学爱好者。不要问我如此推理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自己随时随地都可以去对号入座。
人的经历过程之所以重要,那是因为经历过程就是一个累积叠加的形式,你的厚重高度,构成内容,所属性质等均在其中。尽管如此,但最终所表现出来的一定是练就的最高境界,言行举止则是一个人最终层面的定位依据。在心理科学这条路上我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了,不敢说有什么成就,但的确是轻车驾熟了许多,可谈及佛学、佛教我一定还是一个门外汉。不过有一点还是值得庆幸的,那就是我的确见过佛教中的正觉者及大德高僧,也包括真正的修行者在内,这种机缘的巧遇实属难得,而因此领悟的内容更是难以言表,这大概就是人的命理所在吧!
记得那还是20多年前的事,有个心理专业的同行邀请我去一位高人家做客,当时,他正在家中给人疗愈。或许我们是特邀嘉宾的缘故,他竟然与我们一起探讨分析该患者的病情,这些并未引起我的注意,可是在他后来的行为举动中,却让我为之一振,尽管一切都看似很随机的内容,就连被治疗者本身都没有任何察觉的情况下,治疗结果就产生了。我敢肯定,他的治疗手段风格,即便是有外行人在场也不见得看出他是在治疗心理疾病,一定会产生误解或费解。
佛学佛教也一样,初修及外行者总是口不离佛经,身不离禅行的,那是因为经不熟禅不适,佛未及其心。因心理工作者的身份缘故,我结识的几位大德高僧均有一定层面的沟通与互动。到了这种境地,他们看似与我们凡夫俗子没有什么两样,但只要你能调动自己的感官系统,特别是第六感官系统,你所接纳的可能就是“震悟”的敲打,佛教称之为“加持”或“开悟”。
说到这想必大家能明白我的意思了,心理治疗不是讲解心理学知识,而是如何把一个所处心理困境的人,手牵手的领出泥泞的沼泽地。修佛的目的宗旨也不是口不离佛,手不离作揖叩拜,一味的去宣扬佛主,而是让人们把善心善意注入心里,然后才能驱动出善行来。心理治愈的最高境界是没有心理理论的表述,佛教的最高境界是无佛无我。尽管我们目前很少有人能达到这一重境界,但是至少要知道有这重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