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管理当从狭隘的“安全”观中走出来
安徽 高维公
日前,杭州一学生因为下课在走廊跑动,连续五、六周被管纪律的同学“抓包”,班主任还在家长群里点名批评,再三重申“走廊、教室内不允许狂奔”,学生爸爸为此怒发朋友圈:课间让孩子野一点又何妨。不知何时,课间跳绳、跳房子、踢毽子、打弹珠等儿童游戏在校园内消失了,除了体育课,操场上看不到学生跑跳的身影,不少学校课间10分钟鸦雀无声。
“课间圈养”的情况在全国各地中小学校普遍存在。一个根本的问题,是我们中小学校教育管理者们陷入了狭隘的“安全”教育观中。课间十分钟,之所以不让孩子活动,唯一的问题是担心孩子因活动不当造成身体伤害,学校和教师要担责。换一句来说,确有一些管理者认为,只要安全事故不直接出在学校,其他的问题,诸如课间视力放松、增加活动量、同伴交际需要等等这些与“安全”间接联系的问题可以统统置于安全之外!如此狭隘的安全观不仅将学生的课间活动活生生的变成了“圈养”模式,也直接破坏了校园生态安全,严重影响到中小学生身心健康。
从教育管理角度看,理想的校园安全管理应是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学习、活动、运动环境和宽松、和谐、文明的人文环境。因此,如何破解陷入管理“两难”的课间十分钟? 我想其关键是还安全教育的本义,从大安全理念出发,从狭隘的安全观走出来,把营造校园生态安全作为学校的担当。真正的还课间活动的本义,还孩子童年生活的本义,还基础教育的本义,方是学校教育安全管理的正解。揆诸现实,笔者兹以为:
其一,学校要对操场“网格式”安全管理方式予以调整。要引导全体教师不断提高教育安全理念、树立教育大安全观。除了值日老师要到岗监管以外,应发动班主任课任教师尤其是体育教育参与到课间活动的引领上来,促进师生游戏运动技能提升,为丰富课间活动多出好点子,同时培养好课间活动安全管理小助手,切实打造一个中小学生喜闻乐见、身心健康的课间育人环境。
其二,学校当从操场“禁令式”安全管理中走出来。课间要积极引导学生从教室和走廊上下到操场上,遵从学生课间身心需要,允许各项合乎学生成长的游戏活动、运动项目开展,允许符合学生课间放松的远眺、课间阅读得到提倡。当然,在课间活动组织上、游戏项目上、操场区域选择上、学生参加方式上、游戏活动自由度上学校要多多关注,做好观察研究,真正把安全教育从书本上落实转移到学生的 行动上来。
其三,相关部门要站在学校“生态安全观”的高度明责担责。要真正落实校园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对于学生在课间活动中崴了脚、擦破了皮的,手脚意外骨折之类的事情应理性看待,不得以对没有预见到可能存在的风险追究教师责任。立法机构亦当以育人大局为要,科学制定学生校内安全事故处理的法律法规,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安全防范和意外事故保险,明确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取消无过错责任赔偿等条款,切实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后顾之忧。
总之,中小学校只有改变狭隘的“安全”教育观,树立大安全理念,积极培育健康的生态安全观,全方位的端正育人思想,站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度看待中小学生校园生活。积极通过游戏活动、运动等疏导方式还原课间活动,在活动运动劳动中知行合一,切实培养师生健康的“大安全”观势在必行。也只有这样,管理“两难”问题才会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