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州:五四百年!
1919年5月4日,以北京学生为主力的五四运动爆发。在此前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亦即1919年4月8日,陕西省华县咸林中学校正式开学。谁能想到,开学不到一个月的咸林中学校,在之后的数十年间,竟与五四运动渊源颇深。
1919年4月8日,杨松轩先生在原两等小学的基础上创办的私立咸林中学正式开学。为了办好这所中学,杨松轩曾去汉口、上海、杭州、南通及日本考察教育。回陕后,他向学生大声疾呼:“国人若不急起直追,努力教育自治,后患将不堪设想。”杨松轩认为:“学校之主体在学生,学校之精神在教员。”因此,他广揽饱学之士来咸中任教。
而就在不到一个月之后的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在北京大学地质系读书的杨松轩之子杨钟健参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并参加邓中夏等人发起的北大平民教育讲演团,作为北方学生代表赴上海出席全国学生代表大会,主编进步刊物刊物《秦劫痛话》。
1928年11月,杨松轩(中)、杨叔吉(右)、杨钟健(左)在华县故居
1920年,经邓中夏介绍,杨钟健加入少年中国学会和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2年7月至1923年7月,两次当选少年中国学会执行部主任。1921年10月,杨钟健与陕西在京进步学生刘天章、李子洲等发起创办《共进》半月刊,自任主编至1923年10月,并于次年成立共进社,在此期间的1922年春,他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杨钟健思想上的进步,给了咸林中学的学校精神的形成以极大的影响。在北平求学期间,杨钟健应其父要求,为咸林中学代订了《新青年》《每周评论》《共进》《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介绍魏野畴、王复生、蔡松臣、严少儒、訾吟甘等进步教师。杨钟健甚至给毛泽东写信,盛邀毛泽东同志来华县咸林中学校任教,因毛泽东当时在湖南,未能成行,引以为憾。二人之间的通信记录如今犹在校史馆珍藏。
这些骨干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分子,更是五四精神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他们的加入为咸中带来了新文化和新思潮,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这些学子,无不继承了五四运动的衣钵,无不是五四精神影响下成长起来的。
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魏野畴来到陕西华县,在咸林中学任历史教员。彼时,中国共产党才刚刚成立,而魏野畴正是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团员。魏野畴来到学校之后,不仅把五四精神和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想、新思维、新文化传递给咸林学子,甚至在广大师生中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启蒙教育。从而使咸林中学成为陕西境内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
党的宣传活动家――魏野畴
1922年春,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北大学生、共产党员王复生来到咸林中学,与魏野畴一起向学生介绍《向导》等进步书刊,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在学生中组织青年励志社等进步团体。
这些直接参与过五四运动的站在中国新思想最前沿的青年,先后在学校开设了“社会科学概论”“社会进化史”“马克思主义基本知识”等课程,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为日后党、团组织的建立做了思想上、理论上和干部方面的重要准备。
五四运动余力未歇,拉开了中国青年运动的序幕,是中国青年的一次伟大觉醒。对当时中国青年的精神和思想影响之大,不可估量,而受其影响的华县咸林中学校成为当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在这些早期党、团员的影响下,潘自力、吉国桢、高克林等一批青年学生相继走上了革命道路。
毛泽东同志曾鲜明而深刻地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
五四运动是中国人民斗争和反抗的继续,在这场伟大斗争中,很多进步青年真正见识了工人阶级所表现出来的强大力量,他们开始走入民间、走向群众,后来也逐渐成长为了党的早期骨干。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自此,中国青年在党的领导下,在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
一百年前的青年学子,以家国天下为己任,以“心怀天下”为抱负,创造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为新中国的成立而前仆后继。如今,一百年过去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继承先辈们“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五四精神和意志,为中华之复兴而不懈奋斗。
文章来源丨作者供稿
原文作者丨吉建军
图片来源丨网络
整理编辑丨华州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