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觅画记】吴道子:吴生之作为万世法,号曰画圣(下)

对于吴道子绘画的特色,朱景玄在《唐朝名画录》中有如下的描绘:

景玄每观吴生画,不以装背为妙,但施笔绝踪,皆磊落逸势;又数处图壁,只以墨踪为之,近代莫能加其彩绘。凡图圆光,皆不用尺度规画,一笔而成。景玄元和初应举,住龙兴寺,犹有尹老者年八十余,尝云:“吴生画兴善寺中门内神圆光,时长安市肆老幼士庶竞至,观者如堵。其圆光立笔挥扫,势若风旋,人皆谓之神助。”

由此看来,吴道子绘人物画不喜欢添加背景图,并且喜欢只以墨笔来绘画,他在给佛像画圆光时,一笔立就,瞬间而成,以至于他在绘画之时,周围站满了观看的人群,众人皆惊叹于他不用任何的工具帮助,就能把圆光画得正圆。然而,沈括却对吴道子的这个特殊技能不以为然,他在《梦溪笔谈》中说:“《名画录》:‘吴道子尝画佛,留其圆光,当大会中,对万众举手一挥,圆中运规,观者莫不惊呼。’画家为之自有法,但以肩倚壁,尽臂挥之,自然中规。其笔画之粗细,则以一指拒壁以为准,自然均匀。此无足奇。道子妙处不在于此,徒惊俗眼耳。”

沈括认为,吴道子虽然不用圆规,但他是以肩做轴,并且运用了一些小技法,并没什么奇妙之处。但袁有根先生认为:“沈括是个科学家,他认为以肩作为圆心,以臂作为半径,‘尽臂挥之’,自然就成了一个圆。然而他没有绘画实践,他不知道‘以肩倚壁’臂根本就挥不起来,也就根本不能画圆光。画圆光时,肩总得与壁保持一定距离,臂才能挥动起来。还有,所画佛像有大有小,所画圆光自然也应有大有小,如果每处佛像圆光都是‘以肩倚壁’,以画家的臂长作为半径来画,画出的圆光岂都是一样大了吗?”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显然沈括没有考虑到圆光会有大小之分。

还是张彦远对绘画有着切实的理解,他认为吴道子在这方面有着娴熟的技巧,主要原因是其手心如一:“或问余曰:‘吴生何以不用界笔直尺而能弯弧挺刃,植柱构梁?’对曰:‘守其神,专其一,合造化之功,假吴生之笔,向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凡事之臻妙者,皆如是乎,岂止画也!与乎庖丁发硎,郢匠运斤,效颦者徒劳捧心,代斫者必伤其手。意旨乱矣,外物役焉。岂能左手划圆,右手划方乎?夫用界笔直尺,是死画也;守其神,专其一,是真画也。死画满壁,曷如污墁!真画一划,见其生气。夫运思挥毫,自以为画,则愈失于画矣。运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不滞于手,不凝于心,不知然而然,虽弯弧挺刃,植柱构梁,则界笔直尺,岂得入于其间矣。”(张彦远著《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

吴道子曾经为寺院绘制了大量的壁画,正因为画得十分逼真,竟然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朱景玄在其专著中称:“又尝闻景云寺老僧传云:‘吴生画此寺地狱变相时,京都屠沽渔罟之辈,见之而惧罪改业者,往往有之,率皆修善。’所画并为后代之人规式也。”

朱景玄听一位老僧人说,吴道子所画的地狱形象十分有震憾力,以至于京城内的屠夫和打渔的人见到地狱图时,都大受震憾,回去后都不再从事这种杀生之业。可见绘画达到一定的水准,同样能够使人弃恶从善。

除了逼真和有震憾力,吴道子绘画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快。朱景玄《唐朝名画录》中,记载了唐玄宗让李思训和吴道子在大同殿内画嘉陵江景的故事,李思训用了一个月才画成,吴道子仅用一天就画完了,而唐玄宗观看了这两幅画作之后,认为两人画得都极精妙。用一日之功,就能够达到另一位名画家一个月的所为,难怪吴道子被后世称为画圣。

看到了牌坊

吴道子墓位于河南省禹州市三峰山半山腰。昨日的寻访因为被雨水浇了个透湿,今晨醒来,感觉自己身体很是轻松,没有发烧的迹象,心情大好。一早出门打车前往吴道子墓,出禹州城向西行驶十余公里,在一岔路口看到了新建的三开间石牌坊,横楣上写着“画圣吴道子故里”。由此牌坊下穿过,前行一千五百米即到达山底吴村。

吴道子雕像

此村处在半山坡上,村内的路沿着山势左转右旋。到达吴村村边后,沿着村边的一条无名土路向山坡爬行。在山后的下方有一个停车场,停车场的正中有新造的吴道子雕像,此雕像的身后即是登上其墓地的台阶。一眼望过去,我的腿就开始发软,台阶的长度像长长的链条一样,直通山顶,那气势跟中山陵有得一比。

有如登天

虽然今天没有发烧,但昨天的雨水还是令我的身体元气略减,我担心自己有没有能力攀登到台阶的顶端。司机看我踌躇不前,猜出了我的心态,于是主动提出陪我一同攀爬。有人陪伴,至少身边多了位打气之人。于是两人一阶一阶的向山上攀登着,然而我感觉走了还不到三分之一,已经累得气喘吁吁,真想坐下来休息一下。在这关键时刻司机看了我一眼,说他以前去过了,所以本次就不再上去了,陪我到这里算了,然后也不等我回答,掉头就往回走。

第一个平台

他的所为让我信心大受打击,我站在原地略感不知所措,回头向山下望去,看到自己已经走过了那么多的台阶,如果就此放弃,之前的辛苦也就白白浪费掉了。于是任由司机向山下走去,我继续向上攀爬。其实这一眼望不到头的台阶并不陡峭,但每级台阶都很宽大,以我的感觉每节台阶的台面有半米之宽,但高度却很矮,虽然这样的台阶走起来并不十分吃力,然如此宽大又低矮的石阶,跟我的固有步幅很不谐调,故而走在上面颇感别扭。在前进的过程中,我的眼睛一直向上望,不知道是怎样的心理,总之就是不愿意再往回看。自我感觉走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没有了气力,但为了不往后看,我并没有坐下来,只是站在原地,眼睛继续向上望。

登台后所见

墓前巨大的平台

站在原地仅休息了不到两分钟,又接着向上攀登,大约又休息了两回,终于登上了吴道子墓所在山顶的平台。站在平台之上,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身下望,看到山脚之下的司机像个小圆点,这让我为自己的双腿还能胜任这种强体力的差事倍感骄傲。

祠堂状建筑

墓碑在侧旁

墓前的平台占地约二百平方米大小,中间的方石上刻着八卦阴阳鱼,小广场后方的建筑风格像大型四合院入门处的影壁,影壁上嵌着几块碑刻,中间最大的一块用小字刻着吴道子的生平,生平介绍的两侧则以对联形式刻着“丹青留后世;书圣留千秋”,横批是“叶落归根”。在影壁的两侧各嵌着一块碑,右侧的一块用小篆刻着“唐画圣吴道子之墓”,按规矩这应当是放在正中的碑刻,此种摆放方式很是独特。

穿过拱门

此碑的右侧有个圆洞门,从此门进入,即看到了吴道子的墓丘,墓的直径约五六米大小,不足两米高,墓裙是用不规则的石块以水泥糊就,看这粗糙的修造手法,应该是近几年重新修复的,余外看不到其它的碑刻。

吴道子墓丘

拍照完毕后,沿着原路下山,一路小跑地跳跃在台阶上,感觉很是轻松。很快来到了出租车旁,看来上山容易下山难,是某种特定情况下的一种说法,至少在今天这种说法不成立。司机见到我后,把脸扭向一旁,我认为这是他对自己临阵逃脱的惭愧。我没有向他描绘登上顶峰后一览众山小的畅快感,只是告诉他在上面也没看到什么古物。但我的安慰之语显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司机只是默默地问我接下来去哪里。我告诉他,原道往回返,前往吴村寻找吴道子祠。

大门紧闭的吴道子祠

千年画圣

轻车熟路,很快驶回了吴村,在村内寻找吴道子祠,沿途向所遇之人打问吴道子祠,人人均能指出正确的路径,可见吴道子在此村有着很响的名气。顺利地找到祠堂,可惜大门紧锁,用力推了推连条缝隙都推不出来,我才注意到它的门锁很是特别:两个扁平的圆形,中间穿着金属棍,锁上还印着广告词:“特别防盗门锁”,这古老的祠堂竟然安装上了最先进的防盗锁,这种古今反差的时空感也很有趣。

站在对面的台阶上向内探望

我的座驾

我走到祠堂对面的某家人的台阶上,回身向祠堂内张望,可惜围墙太高,只能看见里面所修建房屋的顶部,看到的都是典型的仿古飞檐建筑,入口处的大门横匾上写着“画圣吴道子纪念馆”,右左两边挂着政府部门式的竖匾,分别是吴道子国画院和画圣吴道子故里游览区管理委员会。

(0)

相关推荐

  • 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听到这两个词,可千万别以为说的是三国时期的曹魏和东吴,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和他们并没有什么关系.我们知道,在一些创作当中,经常会有一些创作风格,而吴带当风曹衣出水说的就是古代绘画当中出现的两种在画人物的衣 ...

  • 吴带当风,衣纹飘扬,吴道子不愧是唐代最出色的人物画大师

    吴道子(约685年--758年),又名道玄,河南阳翟(禹县)人.吴道子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生活非常贫困,全靠周围的邻居们接济而度日.吴道子非常喜欢画画,即使非常贫穷,也依旧没能阻挡他学画画的步伐. ...

  • 你知道谁是画圣吗?

    你知道谁是画圣吗? 整理编缉_<当代国画> 吴道子,又名道玄,是盛唐时期杰出的艺术家,也是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他被誉为画圣,年未弱冠穷丹青之妙.他曾经画过一些宫廷的绘画,后来和宁王 ...

  • 唐代三绝,艺术成就的巅峰

    公元680年左右的唐玄宗时期,人民安居乐业,百姓生活富足,艺术成就也发展到了巅峰,人们把"画圣"吴道子代表的绘画艺术,"草圣"张旭代表的书法艺术,"剑 ...

  • 【觅画记】吴友如:写风俗记事画,妙肖精美(上)

    陈克涛在<海派书画名家图典>一书中,将海派画家分出十六派,其中之一被称为"时事派",关于该派的情况,书中讲道:"'时事派'以吴友如为代表.吴友如,他早年接受费 ...

  • 【觅画记】吴友如:写风俗记事画,妙肖精美(下)

    苏州的山塘街在清代有大量的画铺,最流行的是沙馥的画法,而顾公硕在文中又写道:"其余如吴友如.田子琳.金蟾香.马子明等,据说也都是山塘画铺中的画家,吴友如所画仕女的面相,无疑是'沙相',很可能 ...

  • 【觅画记】戴进:笔力精熟,气韵天成(下)

    这些记载都可说明戴进运气之差,同时也可以看出同行之间相互诋毁.但野史中所载的故事往往有着矛盾之处,除了戴进是否前往云南存疑,他与谢环的关系似乎也并不如郎瑛等人记载的那样恶劣,李开先在<中麓画品& ...

  • 【觅画记】程正揆:其疏处直逼古人(下)

    "卧游"的概念始自宗炳,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记宗炳:"善书画,江夏王义恭尝荐炳于宰相前.后辟召,竟不就.善琴书,好山水,西陟荆巫,南登衡岳,因结宇衡山,怀 ...

  • 【觅画记】钱选:精巧工致,妙于形似(下)

    关于士大夫画和行家画的区分,到了明中期有了概念上的翻转,董其昌在<画旨>中称:"李昭道一派,为赵伯驹.伯骕,精工之极,又有士气.后人仿之者,得其工,不能得其雅.若元之丁野夫.钱舜 ...

  • 觅画记·髡残:虽极恣肆而无不在规矩之中(下)韦力撰

    髡残自称是个懒人,故宫博物院藏<山水图轴>有其题跋:"余生平好懒,畏应酬人事,欲寻灵境,挂衲空山,其志存于心胸,自幼至今.常想古往今来,有许多事迹,亦有图王定霸者,亦有贪求无厌者 ...

  • 觅画记·王 鉴:临摹古画尤为精诣(下)韦力撰

    关于"四王"在绘画史上起到的作用究竟是好是坏,论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各有评骘.王伯敏在<中国绘画通史>中以很长的段落来辨析"四王"的价值,虽然也承认&q ...

  • 九旬画叟赵梅生,无师自勉,画无定法!

    九旬画叟赵梅生,无师自勉,画无定法! 赵梅生(1925年生)中国当代著名画家.著名美术教育家.从艺70余年,从教70余年,1989年被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并荣获& ...

  • 【觅苏记】广东惠州白鹤峰故居:营建新居(下)

    白鹤峰看上去有二十多米高,沿江的一面被切削成直壁,且搭起了围墙,因为四周没有遮挡,所以这座小山峰看上去颇为巍峨.山门入口处有一片平地,沿墙的一面有平面图,然其称为"惠州苏东坡祠参观指引&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