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大撕逼!
公众号|投研帮(touyanbang88)
转载请注明出处
周末最火热的讨论,是会不会就此进行风格切换,而且连大券商都开始亲自下场撕逼了,给出的观点截然相反。
中信:无论是头部产品平均资产规模,还是公募整体持仓占就流通市值的比例等,都远远不及2007年,也就是抱团抱得还不够紧。
中金:油价大幅反弹,虽然反映需求改善的预期,但是也会带来通胀压力,一旦有了加息预期,市场的风险便会大大提升。
中泰:合理估值是博弈出来的,做空机制不完善,虽然博弈出来的价格容易失真,但是只要公司和行业基本面不发生根本性变化,“抱团”似乎难以瓦解。
……
上周也给出过我的观点,认为就此风格切换的概率并不大,分析的逻辑是依据当下的环境,今天从投资系统的角度聊聊这个问题,纯干货。
明显市场风格的形成,需要大级别的外部事件,先形成赚钱效应,之后很多股民追涨杀跌,哪里赚钱买哪里,就形成了交易的群体行为。
为什么市场风格难以预测,因为每次大级别的外部事件都不同,比如2017年蓝筹股牛市,是因为沪深港通,以及第一次提出L型经济发展,存量经济下利好龙头公司;
2019年下半年科技股牛市,因为5G上游的基础建设搭建得七七八八,下游的半导体芯片周期来临;
2020年的抱团股牛市,是因为2019年行情好,公募大显神威,产生的赚钱效应,延续到了2020年,同时疫情正好刺激的是公募重仓股医药。
同时,2020年下半年流动性开始边际收紧,股市的大的资金来源只剩下两大类:外资,以及基民的申购。
最理想的当然是每一次都踩对风口,拳打医药半导体,脚踢光伏新能源,一年不翻倍都不好意思见人。
但是事实是,脚踏两条船多了,总有一天会翻船。
每一次大的风格形成和强化,涉及到的变量太多了,而且即使同样是科技牛市,2019年下半年和2020年下半年,涨得是同一批公司吗?
说白了,除了基本面,市场还有大量的博弈,而市场风格,就是千千万万股民躲在一台台电脑、一个个手机后面下单,博弈出来的最大的恶魔,是白骨精。
白骨精太诱人了,貌美肤白大长腿,轻音柔体半遮掩。如果想次次都去抓住它,实际上这个恶魔在跟你玩捉迷藏。
参考了很多著名投资者的经历,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优秀的投资体系,是忽略市场风格的。
举个例子,A体系,只买市盈率低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数的股票,用peg估值。
B体系,只买两类公司:世界改变不了的公司,或者改变了世界的公司,重点看景气度(具体代表是茅台和特斯拉)。
A体系的底层逻辑是,从股权的角度,市盈率低,赚业绩成长的钱,并不会因为某个十几倍估值、未来业绩增速20% 的公司,市值只有50亿,就不看。
B体系的底层逻辑是,世界改变不了的公司具备宽广的护城河,改变了世界的公司则创造了长期价值,并不是说“哎,基民的钱还在申购吗,还在净申购我就买大票”。
虽然世界改变不了的公司,和改变了世界的公司,都是到了一定体量才能判断,可能最后买的时候市值也不小,但是底层逻辑是不一样的。
太祖也曾经评判过:说战略胜利取决于战术胜利,这种意见是错误的。
对应到投资里,战略就是我们的投资体系的底层逻辑,不应该一开始就把它跟某些变化太快的东西绑定在一起,而是要越接近不变的常识,越好。
这就是我们对于市场风格的态度:发生时我们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去解释它,便于以史为镜。但是绝对不要去追逐它,反而更应该无视它。
再简单点,哪怕是直接看图,或者看均线买,也不要从“基金重仓”板块里选,或者从“近期新低”里选,因为“基金重仓”和“近期新低”,都属于交易因子,是短期博弈出来的。
不看市场风格,市场风格或能为我所用;追逐市场风格,大概就成了它的奴隶,亲手创造出了白骨精。
......
今天就这样,老规矩,留言区聊个股和行业。
今天星球分享的机构会议涉及到的公司和行业有:私募机构投资者交流、大宗商品、恒生电子、卫宁健康、陕西煤业、中国中冶、极米科技、稀土主题会等。
感兴趣的加入星球,有更多股票池、教程和工具,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