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万!第三方检验所的转身!
金域医学在4月15日的报道的数据显示,其累计检测人次为250万例,4月26日,累计达到330万;五月底,检测人次超700万。六月底,金域医学累计新冠核酸检测超1000万人次。
华大基因在3月3日的相关资讯中显示,其检测量为36万例,而其“火眼”实验室模式的成功,也将中国的新冠检测带向了更多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的国家和地区。据公司半年报显示其在海外运营的“火眼”实验室58个,分布在17个国家,最大日检测通量超过20万人份;而国内在北京、武汉、深圳、天津等16个主要城市落地的“火眼”实验室,最大日检测通道也超过了20万人份,仅北京3家火眼实验室的累计检测量就已超120万人份,因此华大基因火眼实验室接收的新冠标本或也近千万次。
如果我们再算上艾迪康、凯普医检、博奥生物、晶泰医检、兰卫医检等,疫情防控期间,由第三方检验所完成的新冠核酸检测或超5000万人次,占比在50%以上,实际或许更高一些。
我这边找了一组数据,分别是武汉疫情期间新冠检测量的分布情况和黑龙江省公布的第一批核酸检测机构,从这些数据也能看出第三方检验所在疫情防控期间所贡献的力量。
ICL在公卫事件中价值凸显
近些年ICL的发展着实遇到了一些困境,检验项目也经历了从院内拿出来,又被拿回去的过程,本来就不大的检验市场充斥了连锁检验所、区域检验中心、打包商、合作共建商等等,我们看到的市场也不再是整个市场,而是对自己的优势感兴趣的一个细分市场。因此很多ICL都在盘算着利润率的事情。
高额的营销成本其实是在倒逼检验所逐渐走向一个以特检项目为核心的方向,对于普通的、简单的、靠走量的项目并不是很重视,毕竟营销费用、物流成本、人力成本这些都是和检验科没法去比的。
越往高端特检方面走,利润越高,但是所需要的学术支持力度,客户教育成本也就越大,比如金域医学早在2017年就开始在做的学术委员会,汇集了4位院士,二十多位顶级专家,共同来寻找未来医学检验的发展方向。
这次疫情,不仅仅是给诸多的检验所带来了生机,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对于公卫事件的所产生的快速应急检测能力,也成为了新的竞争力,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真的是一个特检项目么?
如果从疫情防控,检测需求大的角度来看是检测项目,但从利润率上来看,并不像,虽然新冠检测试剂的价格压到了十几块,收费一百多,除去物流和人力成本,利润并不高,但却实打实的为检验所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新冠本身是一个特殊项目,但也提供了一个思路,当所有检验所都在朝着特检方向走的时候,那些能够起量的常规项目,是不是都被忽视了。
ICL与公立医院完美组合
第三方检验所有自己的优势,规模化运营、单样本检测成本低等,而公立医院的某些科室面临着人手不足、做不过来和做不了的困境。
对于连锁经营的检验走向特检似乎是大家的默契,但是对于很多小的检验所来说,在找方向的时候是不是会拥有更多细节的东西。
美国西部淘金热的时候,当大家都跑去淘金,有人就开始卖水、卖牛仔裤、卖锄头,为了同一个目标—致富。
总体来说,2020年是第三方检验所真正秀肌肉的时候,而往后ICL能够发挥的价值也会比之前更大,中国的ICL发展与国外不同,但终将形成中国特色的ICL和医疗机构的组合形式。
参考资料:略
体外诊断行业,价值阅读!
资讯平台丨内容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