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苏东坡传》7

和子由渑池怀旧

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悟:这没什么好说的,好诗!

我想苏夫人的这种智慧是自“君子之交淡如水”得来的——水没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远不会对之生厌。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须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悟:这段话说得真好。好朋友不是天天念叨出来的,而是不必凭借语言就能明白彼此心意的。当然好朋友最好不要利益相交,不然,友谊的小船将要被金钱打翻。

(苏东坡做为地方官求雨,雨下来了)小麦、玉蜀黍枯萎的秸茎又挺了起来。

悟: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一般是小麦收了种玉米,玉米收了种小麦。它们见面也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

另外,宋朝,尤其是北宋,玉米肯定还没有传入我国。我摘了“百度知道”上的两段,你们随意感受下:

而在(除美洲之外的)其他各国的历史上,直到十五世纪,没有一个国家有有关玉米的记载或任何迹象。所以可以这样说。玉米是在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以后,才传到旧大陆各国的。

根据各省通志和府县志的记载,玉米最早传到我国的是广西,时间是1531年,距离哥伦布发现美洲不到四十年。到明代末年(1643年为止),它已经传播到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广东、广西、云南等十省。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因为,倘若明理是人性最高的本性,神明也必然是明理的,也会听众劝告,也会服理。

悟:我估计苏东坡是没有遇见当兵的——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哈哈!

苏东坡用手拍了拍他这位朋友的肩膀说:“终有一天你会杀人的。”章惇问:“为什么?”苏东坡回答说:“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敢取别人的性命。”

悟:苏东坡有话不憋着,有什么说什么,绝不怕得罪人。当然,他也能见微知著,预判人的将来。似乎苏洵也根据什么细节讽刺了一下王安石。

子由获得了自由,不久就外放到北方的大名府去做官,当时大名府也叫“北京”,在今日的北京南方一百里。

悟:恐怕林语堂对数字比较模糊。北京往南一百里都到不了保定,但别提到属于邯郸的大名了。我极度怀疑不是“一百里”而是“一千里”。

男人一生在心思和精神上有那么奇特难言的惊险变化,所以女人只要聪明解事,规矩正常,由她身上时时使男人联想到美丽、健康、善良,也就足够了。

悟:林语堂骨子里可能还有点看不起女性的意思,当然身处那个时代可以理解。现代的女人已经威风八面,她们可以工作,挣钱,写书,科研……绝对不需要依附于男人了,所以不必强调“美丽、健康、善良”等装饰属性。

  林语堂《苏东坡传·第六章 社、鬼、人》

(0)

相关推荐

  • 好书推荐——《苏东坡传》

    好书推荐--<苏东坡传> 暑假的第二本书,读了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在读这本传记之前,苏东坡也是我很喜爱的古代诗人.这种喜爱不仅是源于他那优美无比的诗句,更多的是他流露出的 ...

  • 与其闲坐,不如.......

    在这万民齐居家的日子里 索性掀起一场读书热潮吧 读一本好书 如食甘味 如沐阳光 如饮甘泉 如盛夏之得与凉风 一本好书 不可不重读也 "读书百遍,其意才会显现" 第一遍读一本书 如同 ...

  • 读《苏东坡传》有感:常想一二 不思八九

    常想一二 不思八九 --读<苏东坡传>有感 林语堂的传记文学<苏东坡传>记叙了北宋文学家苏东坡的一生.都说这本书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开标立范之作,可我却不以为然.首先书的写法并非 ...

  • 我与《苏东坡传》

              我和<苏东坡传>                     江雁 会根师父发信息来:如果可以穿越,有哪一位古人,是你愿意认识,愿意和他交往的? 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苏东坡. ...

  • 读《苏东坡传》有感【15篇】

    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苏东坡传>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苏东坡传> ...

  • 读《苏东坡传》有感【11篇】

    读<苏东坡传>有感[11篇]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苏东坡传>有感,欢迎 ...

  • 读《苏东坡传》随记

    语堂以之乐,撰书赞东坡.苏本乐天派,兼为道德家.黎民好朋友,散文一大家.画画堪称绝,书法人人夸.酗酒试工程,追求真性情.曾经练"瑜伽",皈依佛门下.朝廷士大夫,好饮奇君子.诙谐好玩 ...

  • 读《苏东坡传》有感

    12-13 09:55  原创:东篱花匠 用韵:<词林正韵>第六部,去声十二震. 配图:感谢江南女子摄影的精美作品. 天际流云携雁字,谁见寄书信? 斜阳向晚,阑珊灯火,明月照霜鬓. 夜阑暗 ...

  • 我们为什么喜欢苏轼——夜读《苏东坡传》

    读罢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我有时候在想,假如苏轼生活在今天,他是怎样一个人呢?我们又该如何去全面地评价他呢? 在乌台诗案之前,苏轼算是官场得意,无论是在凤翔还是徐州,他的工作都不忙,他有大 ...

  •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 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乐趣就是做事的原动力了.看一本书,干一件事,结交一个朋友,选择去哪里旅游--无论大事小情,莫不是以" ...

  •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2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悟:这句话表意还有点啰嗦.更为简明的说法是:喜爱他,了解他:真正喜爱他,完全了解他.反之亦然.我们完全了解了一个人,说明我们 ...

  •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3

    本节上来先说三段公案. 其一,"再沿长江上行,过重庆,直到水源,便可看见一尊大石佛,其高三百六十英尺,是由江边一个悬崖峭壁雕刻而成."这里说的"大石佛"即是&q ...

  • 读林语堂《苏东坡传》6

    这一章标题拟为"父与子",觉得不太恰当.如果改成"二次出川"是不是好点? 在这位大嫂眼里,三个男人之中,他丈夫显然是易于激动,不轻易向别人低头,而说话说得滔滔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