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虚观打醮,王夫人为何拖病不去?你看林黛玉说了什么?

清虚观打醮,贾府上下几乎全部出动,这是《红楼梦》中唯一一次描述丫鬟、小姐一同外出的盛大活动,可见,这一次由元春组织的清虚观之行,意义是重大的。

对于这次活动,贾母、王熙凤,都是欣然前往,只是,一向紧随贾母的王夫人,却突然拖病在家,实在让人大为不解。

尤其是,在这次活动中,张道士还特意提起了贾宝玉的婚姻大事:

说毕,又呵呵大笑,道:“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的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慧、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呢。”

张道士是谁?他是当日荣国公的替身,其年纪、身份同贾母相当,是当今圣上亲封的“终了真人”,清虚观打醮,本为为元春打的平安醮,那么张道士,为何要在这样的场合,提出贾宝玉的婚姻呢?

而更为关键的是,张道士说的这个女子,既没有明说这个女子姓什么?也没有说出这个女子什么家庭?一切模模糊糊,唯有十五岁的年纪,是最关键的。

听到十五岁这个词,朋友们是不是有点眼熟?二十二回中,贾母刚为宝钗过的就是十五岁的生日,按王熙凤所说,这是将芨之年,女子最佳的适婚年龄。

难道真有这么巧的事吗?薛宝钗刚过完十五岁的生日,王夫人就要为她做媒了?还别说,事实确实如此。

回看清虚观打醮之前,端午节元春赐礼一回,元春,特意将贾宝玉、薛宝钗二人的礼物弄成了一样;其用意,不言而喻了。

清虚观打醮,本就是元春组织的,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切,都是她同王夫人二人共同设计的,其目的,就是试探贾母的口风。

若贾母答应了张道士,也许,不久之后,就该轮到薛家上场了,但精明的贾母,显然明白这一用意,所以,她特意用和尚说宝玉不宜早婚的借口,回绝了张道士,这也意味着,贾母间接的,拒绝了“金玉良缘”。

见贾母如此拒绝,张道士也似乎不甘心,所以紧接着,他又提出了弟子们想看宝玉身上所带的通灵宝玉。

一提到贾宝玉的玉,大家会想到什么?当然是“金玉良缘”了,毕竟,这是薛姨妈一家,一直以来极力宣传的事。可见,张道士的言外之意,就是为了提醒贾母,这个女子的身份不同。

为何如此说呢?或许,张道士之所以甘愿为宝钗做媒,是因为在之前的端午节时,元春已经为此打下了基础。也就是如我们看见的,在元春赐礼中,贾宝玉、薛宝钗二人的礼物是一样的。

对此,贾母没有发表任何态度,这或许,也导致了王夫人、元春产生了错觉,认为贾母并不反对“金玉良缘”,所以,她们给了张道士极大的信心。也是因此,他才会如此大方的,当着众人的面,提起了宝玉的婚事。

只是没想到,贾母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她对“木石前盟”的支持,也自然,她会如此果断的拒绝。

而随后,张道士的弟子们看完后,不仅归还了宝玉的玉,还带来了许多的小礼物。这其中,就有一个金麒麟。贾母见了,特意说道,这个麒麟怎么这么眼熟?这个时候,才是最精彩的时候:

贾母因看见有个赤金点翠的麒麟,便伸手拿起来,笑道:“这件东西,好像是我看见谁家的孩子也带着一个的。”宝钗笑道:“史大妹妹有一个,比这个小些。”贾母道:“原来是云儿有这个。”宝玉道:“他这么往我们家去住着,我也没看见。”探春笑道:“宝姐姐有心,不管什么他都记得。”

黛玉冷笑道:“他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

史湘云从小生活在贾府,同贾母相处这么多年,难道贾母真的老糊涂连她身上带的东西都不知道吗?当然不是,她不过是装糊涂罢了;而这句话由薛宝钗所说,其用意,则更深刻。

正如黛玉讽刺宝钗所说,他在别的上头心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黛玉这句话,不仅说出了薛姨妈一家的心病,更是直接点明了张道士要看玉的用意。

众人被贾母、黛玉二人这么一说,也自然明白了张道士提亲的本意了。因此,也不难明白,王夫人为何不来了?她不过是担心,一旦贾母直接反对,她脸上过不去罢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