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效应——每个人心中的那个“锚”
1
那么请你回答下面这个问题:
非洲国家的数量占全球国家数量的多少?是大于70%还是小于70%?
你的回答肯定是小于70%。
好,那么请你继续估计一下,非洲国家数量的占比。
可能你的回答会是40%-50%之间。
假设你的朋友也过来了,他也抽了一张卡片,上面写着5。
还是同样的问题:
非洲国家的数量占全球国家数量的多少?是大于5%还是小于5%?
他的回答肯定是大于5%。
那么继续让他估计一下非洲国家的实际占比,他的答案可能在20%-30%之间。
你看,同样的问题,只不过一开始给你的数字不同,就影响到了你的判断。
也就是说,我们在判断时,经常会以一个数值,或者叫做“锚”来作为依据,然后再进行一个调整,这就是锚定效应。
理解了这个锚定效应,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大作用,比如砍价。
砍价也是有技巧的,如果一开始你砍的不狠,那么大概率你会以一个比较高的价格买走商品,因为商家知道了你的心理价位。
如果一开始你砍的比较狠,尽管商家肯定不乐意,但他会以你这个很低的价格作为“锚”,那么你很可能就会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买走商品。
2
假设有一张很大很薄的纸,请问将它对折100次之后,它的厚度是多少?
很多人的答案可能是几十米或者几百米,但实际的答案,远远比这要大的多。
我们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0.1毫米,那么对折100次之后,它的厚度就达到了惊人的1.27x(10^23)千米!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它是太阳和地球之间距离的800万亿倍!
是不是远超你的想象?为什么我们会将它想得很低呢?
因为我们的想象都来自一开始的那几次折叠,显而易见,一张纸折叠几次也不会多厚,自然会给我们一个很低的锚定值,进而拉低了我们的估计。
实际上,一张纸对折一次后,层数为2^1;对折2次,层数为2^2;同理,对折100次,层数就是2^100。
一张纸厚0.1毫米,那么对折100次的厚度就是0.1x(2^100)=1.27x(10^29)毫米,也就是1.27x(10^23)千米。
3
再来看一个有关锚定效应的例子。
我们设定一年有366天,也就是有366个不同的生日。在一群人之中,至少需要367个人,才能保证至少有2个人的生日是相同的。那么请问,如果我要以50%的概率保证至少有2个人的生日相同,至少需要多少人呢?
很多人可能会这样想,一年有366个生日,要保证一半的概率,怎么也得一半的人数吧。也就是366÷2=183,至少需要183个人。
但实际上,仅仅需要23个人,就可以满足上面的条件。
思考这个问题,需要一些逆向思维。我们先来看只有2个人时,他们的生日不是同一天的概率。
假设第一个人是366天中的某一天,那么第二个人要和他不同,只能在剩下的365天中选。
因此,2个人生日不同的概率就是365/366,约为99.7%。
再来看3个人时,生日不在同一天的概率:
前2个人不同的概率已经知道了(365/366),如果第3个人和前2个都不同,那么他只能在剩下的364天中选择。
因此,3个人生日都不同的概率就是(365/366)x(364/366),约为99.2%。
按照这个思路一直计算下去,我们发现,在有23个人的时候,他们生日都不同的概率变成了49%,低于50%。
因此我们说,只需23个人,就有50%以上的概率保证至少有2个人的生日是相同的。
这个问题中,我们设定的锚,就是那个一半的人数:183。有了这个锚,即使我们有所调整,也不会估计得太低,因而导致了我们的错误。
还有一个类似的问题,也存在锚定效应:
为了使一群人当中至少有一个人的生日是固定的某一天(比如2月1日)的概率达到50%,至少需要多少人才可以完成呢?
很多人可能还是和上面一开始的答案一样:183个人。
但实际上,需要的人数是254人。
我们还是用逆向思维来看。
只有1个人时,他的生日不在这一天(2月1日)的概率是365/366;那么2个人时,他们的生日都不在这一天的概率就是(365/366)x(365/366)=(365/366)^2。因为不同的生日之间是互相独立的,没有影响。
同理,n个人时,他们的生日都不在这一天的概率就是(365/366)^n。
经过计算,我们发现,当n等于254时,这么多人生日都不在这一天的概率小于50%。也就是说,至少有1个人生日正好是这一天的概率大于50%。
通过上面两个问题,我们发现,只要20多个人,就可以有50%的可能让两个人的生日在不确定的同一天;而要有50%的可能让两个人都在固定的某一天,则需要200多个人。
这也可以得出一个看似矛盾的结论:让一些看似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不发生,是不太可能的。
觉得有用就点个赞和关注吧,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