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深度阅读书籍?
根据金字塔学习理论,我衍生设计了对应的知识吸收金字塔模型,分为5个层次,想要实现深度阅读和吸收知识,基本要做到第5层。
什么是吸收金字塔模型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在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的理论,之后美国缅因州国家训练实验室也做了相同的实验,并发布了“学习金字塔”报告。
学习金字塔理论
报告称:人的学习分为“被动学习”和“主动学习”两个层次。
被动学习:如听讲、阅读、试听、演示,学习内容的平均留存率为5%、10%、20%、30%。
主动学习:如通过讨论、实践、教授给他人,能将原来被动学习的内容留存率,从5%,提升到50%、75%和90%。
根据这个理论,我总结了学习的5个段位,分别是听、读、思、践、教。90%的人看书基本只做到了听读阶段。所以经常陷入看了就忘的状态。
第一、二层:听和读
关于听和读,这点其实不用多讲,这是大部分人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很多人学习的终点。
听是一种信息广度的探索,在坐公交、地铁、跑步、散步等各种主场景下,听作为附加形式,帮我们做一种信息筛选,或者扩充你的信息面。
读投入的精力多于听,当你投入精力阅读一本书的时候,是一种跟别人的思想沟通的状态,普通的读书可以理解为第一次见到一个陌生人进行聊天。
这里的读也包含了视频学习,视频的元素和表现形式比纯文字更好一些,因此吸收率多了10%,但也仅限于此。
所以指望听和读阶段的水平,想记住什么知识,并实践使用几乎很难。
第三层:思考,帮你吸收50%
思考分为两种,简单的思考就是记笔记,你觉得哪句话重要,哪句话打动了你,哪些是一本书的知识结构和要点,这些判断都是需要做一些思考,才能筛选出来,所以做笔记的动作加深了你的记忆,但也就吸收到30%。
如果要做到吸收50%,需要你对原书的结构做拆解和重构。拆解就是找出作者写作的目的、书籍的知识框架(技能类的书籍框架一般就是目录)、作者的论点和论据是什么等等。
拆解有什么作用的,就是思考作者这么写这本书逻辑是否合理,如果是你写这本书,你有没有更好的逻辑结构去写,如果有应该是怎么样的。这就是逻辑重构。
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基本可以吸收书籍知识的50%(全书内容),但是核心知识几乎可以吸收到80%。所谓的核心知识就是书籍结构。比如这本书讲了一个论点,3个论据,分别是什么,基本都能记住。
第四层:实践出真知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技能类的书籍,实践的方法就是去做一遍,感受下作者提供的方法是否可行,跟自己是否匹配,是否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改良。改良之后是否能够形成自己的方法论。自己做了一遍,可以帮你吸收知识到75%。
非技能类的书籍,怎么实践?小说、哲学等书籍无法实践的,直接进入到第五层。
第五层:以教为学,学习的最高境界
现在非常流行的费曼学习法,其实就是以教为学。说白了就是把一个知识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教给别人。听起来似乎很容易,但这一条做起来需要你对知识理解深刻,才能做到。
所谓大道至简,一本书读完,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概括核心知识,你能不能做到。假如解说一本书可以放宽条件到50字、100字、500字、1000字、1万字。你都能用简单的表达,讲清楚书的内容,说明你真的理解了,并且都已经吸收掌握了。
要做到深度阅读,可以从拆书作为切入点,从每一个章节拆书,一个章节写1000字,一本书读完可以输出1万字。然后再试着压缩,能不能5000字讲清楚,再压缩能不能2000字讲清楚。这个过程就是不断思考书籍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哪些内容可以舍弃。
这样读书,就能做到深度阅读,并吸收100%的知识。一本书哪怕5年后,你还会记得书籍的核心内容,并用简单的几句话描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