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桥旁的农家乐一年纯赚30万
编者按:
我们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当年红军在贵州期间,沿途打土豪、开仓放粮、救济贫苦群众,赢得了“甘人”(意为贫穷的人)的信任。老百姓献门板、砍毛竹、搭浮桥、架木桥,帮助红军两渡乌江、四渡赤水,为红军带路、送情报、抬担架,积极参加红军……
虽然硝烟已经散去87年,但当年留下的军民鱼水情、红色革命故事还在代代流传,并不断激励着后人前行奋进。为充分挖掘用好贵州的红色资源,进一步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多彩贵州网特推出“'红军桥’上看巨变”系列报道。
记者 彭典 杨昌鼎 夏季 姚辉
红军桥掩映在清水绿山间,旁边不远处,就是叶正辉和表姐开的农家乐。
“2017年,我们开了'红军桥居民接待点’农家乐,现在生意越做越好。”4月28日,黎平县上寨村村民叶正辉接受采访时说,因为红军桥,村里的旅游业发展起来了,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
“红军桥居民接待点”农家乐
1934年12月中旬,红军先遣连进寨。那时,国民党造谣,说红军杀人放火,当地人大多躲到山上,只有一些老人在家。
先遣连进寨后宣讲红军是穷人的部队。战士们看到八舟河上的桥又矮又小,提议修整。村民就找来树桩、木板,跟红军一起修桥,后称之“少寨红军桥”。
年少的叶正辉曾外出打工,父母劝他:“老在外面晃也不是个事,你还是学门手艺吧,以后能养家。”
因为对做菜感兴趣,叶正辉在浙江学了3年厨艺。学成归来后,他打算开家餐馆。岳父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家里在红军桥旁有空余的房子,建议他在那开个店,理由是来红军桥旅游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会越来越好。
2017年4月,叶正辉的农家乐开了起来。店里的招牌菜是自家养的土鸭、金秋稻花鱼。凭借出色的厨艺,店里的生意渐渐好了起来。
最忙的时候,店里接待了200余人。
“旅行社带团来,提前了两天订餐。那天我做了20桌菜,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1点,很累但是很高兴。”叶正辉说。
那天早上6点,叶正辉就出发去县城买食材。8点就马不停蹄地赶回农家乐做菜。晚上11点才结束打扫,忙完倒头就睡着了。
农家乐的员工都是少寨村村民,游客多的时候,还得多喊几个村民帮忙。
“来帮忙的村民,每人每天100元工资。”叶正辉介绍。
游客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最远的来自西藏。
游客经常会跟叶正辉聊上几句,询问红军桥的历史,顺道夸赞他做的菜好吃。每当游客称赞少寨村风景秀丽时,是他最开心的时候。
叶正辉
2019年7月8日,少寨村“新红军桥”竣工并通车,游客更多了,农家乐的生意更好了。
2019年,农家乐纯利润达30万元,叶正辉对未来的发展越来越有信心。
农家乐门口就是停车场,周末时,满满当当都是车,挪都挪不开。
对于下一步的发展,叶正辉有着清晰的打算,他计划将农家乐面积扩大,再建几间民宿,游客在这里逛逛山、看看景,呼吸着新鲜空气,待上三两天,一定会感到轻松惬意。
桂花台茶旅体验基地
红军桥不远处,是桂花台茶旅体验基地,4100亩的茶山一望无垠。
桂花台茶场是黎平县最早建设的茶叶基地之一,茶厂仍保留着当时的炒茶工厂和大量制茶器具,凝聚了一代代茶人的心血与汗水,极具市场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旅游业的推动下,如今的桂花台吸引了众多游客,体验采茶、制茶等活动。
记者看到,茶园内道路已硬化,修建了观景亭、自行车赛道,还计划建别墅,将逐步开建多种体验式项目,将民族风情与采茶制茶融合,探索茶旅发展新模式。
编辑:黄桂花
编审:张云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