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生与死:“围死亡” 概念的诞生

pixabay.com

编者按

如果说 “围生期”、“围产期” 概念的创生,填平了产科与新生儿科的鸿沟,那么,“围死期” 概念的确立,也在试图打通医疗-殡丧分治格局。

前不久,《知识分子》刊发了韩启德院士在北京大学清明论坛上关于死亡的演讲稿《生死两相安》,反响热烈。同一个场合,医学人文学者、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一方就 “围死亡” 的概念做了阐述,《知识分子》节选部分内容发表,以飨读者。
讲者|王一方(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               ●               ●

中国人大都有一个忧虑,叫 “不知所终”,有一个夙愿,叫 “死得其所”。

何为 “终”?考辩仓颉造字时的会意,“终” 为人生曲折,抵达冬日。

中国人还有一句熟语:养老送 “终”。从哲学上叩问 “终” 止(死亡):是此岸(尽头),还是彼岸(新生)?屈原的境遇,是灵与肉两分,于是高歌魂兮归来,发愿要招魂、追魂、安魂,最后守洁殉道(投江)。何为“其所”:顺天应时、应地、应景、应象,才能无常、随缘、逐愿、无憾。

现代安宁疗护制定出善终的指标,即身无痛苦、心无牵挂,亲人绕膝,挚友侧立,交代最后的遗言,表达最后的夙愿,放下最后的遗愿,化解最后的遗憾。

如今,医疗行业归属卫健委,使命是救死扶伤,临终关怀,全人/全程照护,抵达善终。而殡丧行业归属民政部,致力于遣悲怀,追思慎远、哀伤关怀,安顿灵魂、安抚生者。因此,需要一个包容生与死的概念 “围死期”,如果说 “围生期”、“围产期” 概念的创生,填平了产科与新生儿科的鸿沟,那么,“围死期” 概念的确立,正试图打通医疗-殡丧分治格局。

“围死亡” 的确认,其基本内涵囊括死亡四期:

1
濒死期:有可能逆转,奇迹发生:假死复活(非技术性),抢救复苏(技术性),临终关怀(陪伴、见证、抚慰、安顿,道别-道谢-道歉-道爱);
2
临床死亡:器官功能渐次消亡,死亡确认,器官捐献、移植手术摘取器官的窗口;
3
生物学死亡:器官功能完全消失,转入殡丧通道(医院告别-转场,情境转换);
4
社会性死亡:由入殓、守灵、告别、火化、入土、追思,既有丧仪,也有葬礼、服丧、哀荣,死而不亡的意义在于追思慎远。

因此,“围死期” 的境遇一方面是躯体器官功能、新陈代谢活动的终止,心理活动的滞后消失,另一方面是社会关系的崩解,灵性(身后归宿)意念的悬空,呼唤灵性照顾。

“围死亡” 概念的提出,意在反思医疗、殡丧的接口与断裂。

首先是聚焦于两个职业的接口,即生物学死亡期之后的转场,由抢救室至殡仪馆,逐步过渡到社会性死亡的阶段,接纳无法逆转的宿命,生命终于了结。

其次,做好医疗殡丧的语境转换,认可身体意识的默默变换:由躯体到遗体、大体、圣体,梳理新的关怀旨向,将逝者的临终关怀转向幸存者的哀伤关怀,发现新的价值语境,由技术救助语境转向宗教救赎、轮回、文化与礼仪的语境。当然,社会生活中也有卡顿/断裂的特例,如死而不葬的遗体、器官捐献,高技术处理的遗体冷冻,期待复活,如前几年济南的展文莲案例(注:2017年展文莲成为中国首个 “冷冻人”)。

在我们这个老龄社会,慢病社会,打通医疗-殡丧分治,可望实现救疗关怀与丧葬关怀一体化,是安宁疗护关怀体系的重要命题。医疗-殡丧要建立沟通协商机制,相互了解各自的关怀节目,相互交流与逝者、亲属共情、沟通、关怀的内容,将最后的道别、逝者最后的尊严、精神照护、幸存者哀伤辅导等共同任务统筹起来,协同发力,追求最佳关怀。

抢救室、葬礼就是生死的两个连接点。从濒死救治到入殓、入土,从医院到墓园,是一首低徊的心灵交响曲。死亡辅导中的悲壮、哀荣诉求包含了悲伤、悲切、悲情向悲欣、悲壮、悲怆的转圜。还有最后奉献的无语良师(注:无语良师为医学界对遗体器官捐赠者的尊称),先做病理解剖,再行告别,有亲属、学生参与、创新进入殡丧礼仪。无遗体丧葬、衣冠冢、烈士遗骨二次安葬,意在弘扬逝者的精神存续意义。

在当下,医疗、殡丧业协同至少有五个方面的意义。其一,全程与全人,只有全程呵护才有全人关怀;其二,完成从寂灭到幻灭的历程:诗化死亡,生命意义的诞生;其三,丰富生前预嘱的内容,从医疗节目预嘱到丧葬节目预嘱。其四,丰富祭奠行为的文化记忆;其五,真正做到 “没有遗憾,只有不舍”,让逝者安宁,生者安心,完成临终关怀与哀伤关怀的统一。

深究下去,医疗殡丧业存在着价值互鉴与行为互参,如果能够实现穿越医疗的殡丧与穿越殡丧的医疗,就能寻找共同的职业价值皈依,避免发生交接时期的价值错乱、行为慌乱,为医患关系 “埋雷”。

因此,我们提倡殡丧业者提前介入临床死亡,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濒死抚慰,见证临床死亡的救治,体会医学神圣、生命神圣,建构职业价值。我们鼓励医护人员参与殡丧节目,以救助者的名义参与葬礼、追思会,品味追思慎远的价值,丰富阅历,提升医护人员的社会化程度,能全时、尽心地抚慰幸存者,完成哀伤关怀。

我有一位外科医生朋友对我说,他参加了一位患者的葬礼后才真正走进这位患者的生命,对他的人生、人品产生了敬慕,不然,这位患者仅仅是他手术台上的一具身体,而不是一个完整的,有风范、品格的人。

可以设想,未来的临终时节,家庭会议就会呈现双主题。一是生前预嘱,既是医疗选择,也是临终尊严的确认。藉以表达 “五个愿望”:我要/不要什么医疗服务;我希望使用/不用生命支持系统;我希望别人怎样对待我;我想让我的家人和朋友知道什么;我希望谁帮助我。二是生命归途、身后事,后路无忧的预设。表达将逝者未了的心愿:包括设计最后的风采,葬礼、葬仪音乐;哀荣、追谥的内容;墓园优雅环境的表达;爱的遗产的缔结;亲属心涛的安澜。

这样一来,临终关怀的内涵大大拓展,有了身心社灵的全方位抚慰,而非只是躯体照护。意在深入开掘人类的死亡意识,丰富其意义。

总之,“围死亡” 概念的确立,以及医疗殡丧一体化的建构指向向死而生,转身去爱的生命观,将帮助我们这个社会接纳、超越死亡,祛除生理主义、物理主义、技术主义之蔽、神灵主义之魅,建构超越物理主义的生死认知。

制版编辑 | 卢卡斯

(0)

相关推荐

  • 徐梅医生的反思:怎样才算治病救人?

    编者按:2020年12月19日,"都市佛教中国化的探索与实践-生命与医疗对话"在广州大佛寺举办.云南瑞奇德医院创始人.主任医师徐梅从医36年,她在对话中表示,医院医生都想治病,但常 ...

  • 现代医学,是科学的,更是人文的

    文丨雪峰 · 主播丨涂山 现代医学有两枚"镜片",一枚打造成"显微镜",一枚制作成了"望远镜". 前者代表了医学的科学属性,体察入微,条分缕 ...

  • 【灵璧散文】堂嫂之殇

    堂嫂之殇 文/晏金福 8月26日乃吾堂嫂窀穸之辰.25日午饭后,吾全家老少分乘两辆轿车,奔赴晏湾,送堂嫂最后一程. 远远地就听到悲怆凄婉.催人泪下的唢呐声,渐近,只见阴幡高挑,迎风飘飘..灵堂前纸扎的 ...

  • “生不能由我,死一定要由我”:面对死亡,什么才是最好的告别?

    全文共 8583 字,阅读大约需要 17 分钟 编者按: <最好的告别>一书的译者彭小华,在2020这个疫情之年,从美国飞回中国,面对着生命中一场漫长的告别:她91岁的老父亲生命垂危,已接 ...

  •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我眼中的生与死

    <知北游>中孔子问老子什么是"至道",老子回答:"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寥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 ...

  • 随机杀人者的生与死 | 反方向·早茶夜读

    文  |  反方向 律师 大家好,欢迎来到早茶夜读.我是反方向,本月和大家共读<杀戮的艰难>. 本书的作者张娟芬参与社会运动多年,深度关注性别与死刑议题,是台湾"废除死刑协会&q ...

  • 道与术、取与予、利与害、常与变、方与圆、生与死

    上节我们说到孟洛川年少轻狂吃了大亏,知道自己不足后,正式拜李士朋为师,追求大商之道.李士朋对其母亲道:小器小成,中器中成,大器大成. 课堂上,李士朋与孟洛川开始大商的论道 古人云欲授之学,先问其志, ...

  • 奥特曼的生与死,如何看待奥特曼是否真的会死去?奥特曼沉默了

    说起奥特曼,我们都知道奥特曼也是生物.并且在奥特曼系列中,有很多场景,都无不在暗示这一点.比如说梦比优斯奥特曼被火山怪鸟巴顿啄伤中毒.奈克赛斯奥特曼被异生兽刺中大腿而受伤等等. 奥特曼是宇宙来的生物. ...

  • 人类并非伟大,生与死应该等量齐观(组诗)

    人类并非伟大,生与死应该等量齐观(组诗) 作者:张勇 阴晴不定 微雨空濛 似有若无  阳光似无若有  天却由暗转亮  楝树花淡紫的香气  更适合阴晴不定的天气 昨天 十二级的大风 吹落安庆振风塔上的宝 ...

  • 在生与死边界的门上!

    有一堵墙,矗立在生与死的边界处. 那堵墙叫做生死之门. 在墙的这边,站着一个人. 在墙的那边,站着一个鬼. 人想知道,死了之后是什么样的. 鬼想知道,活了之后是什么样的. 所以,一人一鬼,都企图穿过那 ...

  • 成吉思汗家族,被女人们左右的生与死,意外地让中国改变了世界

    一个女人带出的崛起之路 公元1162年,成吉思汗出生于北方草原的乞颜部,由于他的父亲刚好打败世仇塔塔儿部,并擒杀了塔塔儿部的首领铁木真兀格,为了纪念这扬眉吐气的一仗,特地将刚出世的儿子取名铁木真.铁木 ...

  • 《生与死的阐述》A 从生理科学...

    A 从生理科学来解答: 人为什么要生下来? 就是生殖细胞合成受精卵,然后生长发育分娩.然后,人就生下来了.随着生命科学的进步,这个形式会有诸多的改观. 人为什么要死去? 因为人体细胞自主的分裂和新陈代 ...

  • 【名师名家名人坛】“朦胧派”诗人顾城的生与死|李远荣(中国香港)

    名人与我有约(李远荣)专辑之九 提示:顾城是杰出的朦胧派诗人,诗写得不错,年轻有为,1987年春他和夫人谢烨随中国代表团访欧美后途经香港,香港作联宴请他,香港作家李远荣有幸与他同席,倾谈甚欢,他还题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