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渍是单一色泽中夹杂着白色、色浅、色深,色深或黑色等各种斑点或斑纹,形状有大小,多数无规律,产生原因较多。
2) 毛坯在染色前未充分浸透,染色后造成白斑花点;4) 在漂白过程中采用次氯酸钙,分解出来的石灰质残留在织物上没有洗净,染后产生一种拒染的白色斑点;织物上有拒染物,造成半防,或染色过程中布上滴水冲淡染液,织物上沾有花衣毛;2) 毛坯布卷染时,织物上带有水渍,且卷入布卷内搁置过久,造成水渍浅斑;3 )凡用分散蓝染料,布面往往会出现很淡的色斑渍;4) 活性染料轧卷堆置,用薄膜包扎不够严密,冷凝水渗入布卷造成浅色斑渍;造成原因与织物染前退浆是否退净,带碱情况、染色化料操作、染液浮沫状况、烘筒上是否沾有有色纤毛、染色工艺的执行情况以及织物上和染液中是否含重金属盐类等杂质都有密切关系。3) 涤棉混纺织物染色后烘筒烘燥,烘筒沾有色纤毛,经热熔后呈深色斑渍;4) 色酚色基溶解不良被带到织物上,经轧染后成为不规则的深色染斑,此外轧辊有伤痕不易轧干也会产生;5) 冰染料显色液的温度、pH值较高,形成柏油状浮沫;8) 织物在练漂过程中及色酚打底时,长期和铜质接触;9) 中性染料用热水溶解,易于凝结,并附于织物上;10) 硫化染料染色时,半制品退浆不匀,不净,或有局部风干碱斑染色后会产生红斑;11) 圆筒烧毛机的圆筒在使用中,会逐渐产生氧化膜,而影响烧毛质量;3) 直接染料卷染时,食盐含杂过多,侵蚀铁器生锈;主要发生在煮练中,煮时不均匀,造成循环不畅,另外,用料不足,时间过短,煮练前退浆不净,煮练时温度过低等;主要发生在煮练工序,煮练液含杂多,锅面盖布未铺好,练液循环不良,煮布排残液不净,造成局部风干,使带碱杂质粘于织物上,煮练汽蒸后,水洗不净,退浆时保湿保温不够,发生风干现象,或丝光后未及时烘干,发生风干现象;与钙离子存在有关,煮练用硬水,漂白时,织物残留钙质未去净;1) 煮练液中加用硅酸钠,能稳定煮练用水中所含的铁质;3) 发现织物上有锈斑,用温草酸液洗去,之后要用清水洗净,否则会使纤维脆损;2) 碱斑:锅面盖布要铺好,防止布匹浮出液外,排残液要及时洗净,防止布锅四壁的布匹受热烘烤,布上的碱质浓缩,将变为不匀的斑渍,发现后,可用稀热盐酸洗去;3) 钙斑:煮练用水经软化后使用,煮练液要先加软水剂,再加如肥皂等,如染色前发现钙斑,可用稀热盐酸洗涤处理;7. 要严格控制在制品数量,尽力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沾上污渍;1. 霉斑的特征:形状不一,有点状和块状,颜色有黄绿黑等几种,轻者可煮练去除,重者难以去除,且损伤纤维。霉斑形成前可闻到不同程度的霉味,在黄霉季节特别容易产生霉斑,霉斑的产生呈连续性、数量较大;2. 半制品白坯及染色成品所见到的斑渍:织物上呈现的斑渍,有的在半制品白坯上能见到,如:污渍、锈斑、钙斑、霉斑、生斑(隐约可见)、碱斑(风干后),但有的斑渍即使在染前已经存在,却不易发现,如蜡斑、浆斑;3. 拒水性斑渍的特征:只要用快速毛效法鉴别,水在斑渍处不能润湿,拒水性斑渍多属蜡斑、生斑形成;1) 得色不同:蜡斑有较强的防染作用,染色后呈白色斑渍,生斑不及蜡斑强,染后斑渍处色浅;2) 形状不一:蜡斑一般形状较小,疵点形态与上蜡操作有关,一般表现为经向染不着,纬向染得上或有轻微的拒染性,故呈经向长条形斑渍,而生斑形状较大,象云纹;1) 产生疵点的部位不同:钙斑主要是杂质在织物表面的沉积,多数发生在锅面部位,而生斑是煮练不透所至,发生部位不定;3) 得色不一:钙斑处染色后偏深,而生斑处染色后色浅;1) 形状不同,锈渍外围不规则,而油渍外围轮廓较为光洁;2) 色泽情况不一,油渍呈淡黄色或棕褐色,油拒染作用,而色渍的色泽往往是染色成品的同类色,或拼色染料的单一色;9. 轧染前与轧染后沾有花衣毛,造成斑渍的鉴别:轧染前织物上有花衣毛,产生某部色浅,轧染后,烘筒上有带色花衣毛,染色后呈深色斑点;10. 轧辊斑渍与染液悬浮物的区别:轧辊有伤痕不平,表现为织物不易轧干,斑渍呈规律性,斑渍、色渍深浅前后一致,染料溶解不良或有悬浮物存在,在织物上产生斑渍;11. 洗油渍、印疵点特征:多发生在薄形紧密织物上1) 斑渍重部由于洗刷关系,有损伤情况,吸色较多,色泽较深;2)洗刷用的洗油剂未洗净,坯布洗油范围四周有杂质,斑渍边缘拒染,得色较浅。
来源:印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