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之道,人生之道——读《棋王》有感

2018-05-09 21:40 赵帅鹏

“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诚如巴尔扎克所言,一部优秀的小说从现实生活中来,却又高于生活。文字所承载的情感,一经作者的提炼便成为颇有咀嚼味的食物,或酸或甜或辣,不论酸甜苦辣,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小说的功效,就在于用这种文字,让读者感怀,发人深省。小说如此,寻根文学的小说更是如此。

《棋王》作为寻根文学的代表作,作者阿城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文革时代的精神。李劼先生曾说,史铁生和阿城同为知青,阿城悟出的是人生,史铁生悟出的是命运。由此作者把对黑暗时代的思考以及人生的感悟,复杂的情感赋予在了《棋王》之上。

此书就像是一个棋盘,错落有致的是人物形象,波诡云谲的下棋轨迹是思想内容。以及在这些表层之下,是对这个时代的极致刻画。

这篇小说讲述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知识青年王一生投入到下乡的劳动之中。棋艺高超的他因为错失了比赛,又拒绝朋友让其走后门的虚伪,天真的他在π后,用精湛的棋艺同时打败九个人。

看完情节介绍也许你会觉得这也就是个平常的故事,要说精彩可能也就王一生对战九人的情节,但这样的情节在武侠小说里见得多了,也没有那么吸引人嘛。

确实,作为小说的骨架,这情节读起来是有点骨感,然而其中的真情实感需要细细品味才能得出,会让你猝不及防。内容足够吸引人,主要是在于夸张的奇迹,以及奇迹之下的一具卑微的灵魂。读者无论是眼睛,心理,亦或是想象,都被其牢牢勾住,哪能自拔。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全靠作者情节安排的高超手艺,全文情节的起伏转和,不断拨弄着读者的心弦。一个又一个的矛盾,引发读者一个又一个的疑问,在存疑和除疑之间,将情节推向高潮。比如以下这个情节:母亲极力阻止王一生下棋,但是在临终前送了一副用牙刷把磨的光亮似象牙的棋给他。

从王一生拒绝参赛到一挑九并大胜,从母亲拒绝下棋到赠其棋,这些的矛盾后面无一不勾起读者的好奇和疑问,为什么会这样?接下来会怎样?难怪说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发展。这正是这篇文章的精粹所在,用矛盾充实内容,使内容看似无解却滋味无穷。

小说人物的刻画其实不用过多地讲究分析主人公的外貌、动作、心理等。评判一个人物刻画得好不好,只要读完闭上书,看看脑子里是否有刻画的人物画面,并且是否在动。读罢《棋王》阿城刻画的每个人物都在脑子里动,一直动。

王一生初次与倪斌见面。“脚卵(倪斌)弯腰进来,很远就伸出手来要握,王一生糊涂了一下,马上明白了,也伸出手去,脸却红了。握过手,脚卵把双手捏在一起端在肚子前面说,我叫倪斌,人儿倪,文武斌。因为腿长,大家都叫我脚卵。卵是很粗俗的话,请不要介意,这里的人文化水平是很低的。

这句王一生和倪斌初次见面的描写,将家境优越的传统知识分子倪斌的文人固有优越感和清高的态度,与家境贫苦,纯朴羞涩,文化程度不高的现代农村学生王一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场面滑稽可爱。

环境刻画:

环境刻画得好的,用寥寥几笔就能烘托出环境的或阴森,或喜庆,亦或是晴朗暴雨。因为书上环境刻画的非常到位,所以就像是电影画面,被拍成电影的《棋王》并在国外获了奖。

“好几个人摸摸头,摸摸脖子,说下的好没意思,不知道谁是赢家,就有几个人离开走出去,把油灯带得一明一暗。”

这句是王一生和倪斌下棋时的环境刻画。最后一句“把油灯带得一明一暗”短短一句话,却将当时环境无一遗漏地刻于在了纸上,夜晚,油灯明暗之间,那个时代的气息随伴着油烟漂浮出来。“把油灯带得”一个“带”字,将走动生的风与拂烛跃动的光柔和在一起,场面立即活了起来。“一明一暗”间将现场棋盘博弈的静态的精彩与观者动态的心理对比。画面值爆棚。

恰恰通过棋,可以读人生,即使不懂下棋,然而看到《棋王》依然有自己的感触,人生不恰恰是一种态度?看懂人生和看懂下棋姿态完全有共通之处,否则魅力不会感染到你。人生不是靠拯救,不是靠救赎,而是靠坚持,靠淡泊。欲望往往令人进步,而后使人堕落。人类存在一是性欲,一是思想。性欲创造了人,思想则承载了记忆,以及创新。如何让普普通通的自己保存与大众不一样的性格,需要物质,也需要思想。《棋王》也许能告诉你。

人生如棋,纷繁复杂的棋路无疑就是生活的真实写照。阿城的《棋王》,以看似平淡无奇的字句,却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波澜壮阔,读完着实惊叹不已。作为寻根文学的典范,它无疑是最具特色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