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寿民 : 画不可拾前人,而要得前人意
苇间好,明浦豁西窗。两岸荇芦侵阔水,半天紫绿挂斜阳。新月到回廊。
苇间好,最好是新睛。寺后菜畦春雨足,城头帆影夕阳明。人傍女墙行。
苇间好,初夏最关情。浅水半篙荷叶出,深芦一带水禽鸣。雨后杂蛙声。
苇间好,重九雨霏霏。古寺客穿红叶出,小舟人载菊花归。酒熟蟹螯肥。
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操和精神境界。
鸿雁是中国画的传统题材,五代黄筌、徐熙,宋代崔白,元代王渊,明代林良、吕纪等均有画雁之作。
清代产生了一位以芦雁自命、以画雁名世的杰出画家,他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边寿民,其《芦雁图》是典型的文人派画风、文人画笔法。
边寿民(1684—1752年),
原名维祺,字寿民,后以字行,更字颐公,
号渐僧、苇间居士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
出身贫寒,终生不仕。
工诗词书画,善画花鸟、蔬果和山水,
尤以画泼墨芦雁而驰名江淮,有“边芦雁”之称。
因常往来于扬州,曾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边寿民所绘花卉、禽鱼、果品、茶具,
皆生动隽永,各极其趣,
而用力最勤、享誉最高者,则为芦雁。
他的芦雁在40岁(雍正元年1723年)以前,
已名满南北,得'边芦雁'美称当不晚于康雍之际。
· 清 边寿民 晴沙集影图 166.3×93.6cm 北京故宫藏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