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暮︱千山万水脚下过的玉石猎人

与华人非常相似的有一点,新西兰的毛利人非常喜欢漂亮的石头,然后把其中特别漂亮的就命名为玉——其实本质上还是石头。

但凡是特殊的命名方式代表这种东西就已经从广义的概念中脱颖而出了,就像大家都是人,可像莫妮卡贝鲁奇那样的就不能简单地说是个女人一样,可见名字有时候会超越事情的本质,而且这个东西越好看,名字越好听,这个规律颠破不灭。

有人喜欢就有人买卖,新西兰的玉石大多数都藏在南岛西海岸的山山水水里,即便没去过西海岸的人,从有限的知识中也可以体会凡是西部都偏荒凉,人迹罕至,比如美国的西部,中国的大西北,都这样,作为一个狭长岛国,居然新西兰也没有例外,波涛汹涌的塔斯曼海给西海岸镶嵌上一种狂野的气质,主要体现在风雨多,气候湿,路难走,人不愿意住。

过去的寻玉路线大抵是从南岛的东部出发,那里人员密集一些,这些寻玉的猎人就背上行囊,跨过无数的河流与山川,要横穿南岛的巨大山脉,也就是现在命名为南阿尔卑斯山脉的家伙,一路向着西北,最终抵达西海岸,大致就是现在的霍基蒂卡、格雷茅斯和区间的一些地方,(在南地大区同样也是玉石出产之地,包括峡湾附近的河流之间),几条宽阔的河流从山脉上倾下入海,沿着河床溯流而上,深入险要的河道与沟壑,寻找那自山上坠落下来的岩石和浸润在河流中已经万千年的玉石矿,有的或许无法在此冒险,于是只能与玉石猎人进行交易,再将获得的玉石仔料带回到自己的部落,制作成各种利器、兵器和工艺装饰品。有一期YouTube中天舒还讲起过,在中奥塔戈的卡瓦劳河上,靠近克伦威尔的地方有一个河道特别狭窄的地方,叫做天然拱桥。漫长的卡瓦劳河一路南流,在克伦威尔会与科鲁萨河汇聚,几乎将南岛划成了两半。在过去没有大型桥梁的情形下,从南部而来的寻玉人横穿过去是如此艰难:显然泅过湍急的河流并非人人可为,人烟稀少又无处寻觅轮渡,幸好就发现了这天赐的天然拱桥,严格说来这并非桥梁,只是河流在此处变得极为狭窄,最窄的地方不到两米(据说是一米二宽),而且上方有相互靠近的岩石可供人一跃而过,于是这里就成了采玉人往返西海岸与南部的必由之路,可见行路之艰辛。

新西兰玉石的采掘权完全归属毛利人,其他族裔无权染指,所以也不存在抢夺与恶性竞争的问题,据说毛利人也懒得去应用现在的手段采掘和爆破等,基本都是靠天吃饭,就等着那天石头不结实或者地震什么原因导致高处的岩石剥离脱落下来,然后划着船去检查看看其中又没有玉石,当然这不见得是事实,不过天舒到很愿意相信这样悠哉游哉的节奏,做这样一名玉石猎人,辛苦也谈不上辛苦,而且酷得很呐!

前一篇:《大泽︱逡巡在泥沼的阴沉木猎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