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私论

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通,故大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言小人则以匿情为非,以违道为阙。何者?匿情矜吝,小人之至恶;虚心无措,君子之笃行也。是以大道言:「及吾无身,吾又何患?」无以生为贵者,是贤于贵生也。由斯而言夫至人之用心,固不存有措矣。是故伊尹不惜贤于殷汤,故世济而名显;周旦不顾嫌而隐行,故假摄而化隆;夷吾不匿情于齐桓,故国霸而主尊。其用心岂为身而系乎私哉!故《管子》曰:「君子行道,忘其为身。」斯言是矣!君子之行贤也。不察于有度而后行也;任心无邪,不议于善而后正也;显情无措,不论于是而后为也。[1] 
  是故傲然忘贤,而贤与度会;忽然任心,而心与善遇;傥然无措,而事与是俱也。故论公私者,虽云志道存善,□无凶邪,无所怀而不匿者,不可谓无私;虽欲之伐善,情之违道,无所抱而不显者,不可谓不公。今执必公之理,以绳不公之情,使夫虽为善者,不离于有私;虽欲之伐善,不陷于不公。重其名而贵其心,则是非之情不得不显矣。是非必显,有善者无匿情之不是,有非者不加不公之大非。无不是则善莫不得,无大非则莫过其非,乃所以救其非也。非徒尽善,亦所以厉不善也。夫善以尽善,非以救非,而况乎以是非之至者,故善之与不善,物之至者也。若处二物之间,所往者必以公成而私败。同用一器,而有成有败。[1] 
  夫公私者,成败之途而吉凶之门也。故物至而不移者寡,不至而在用者众。若质乎中人之性,运乎在用之质,而栖心古烈,拟足公涂,值心而言,则言无不是;触情而行,则事无不吉。于是乎同之所措者,乃非所措也;俗之所私者,乃非所私也。言不计乎得失而遇善,行不准乎是非而遇吉,岂公成私败之数乎?夫如是也,又何措之有哉?故里凫显盗,晋文恺悌;勃号罪,忠立身存;缪贤吐衅,言纳名称;渐离告诚,一堂流涕。然数子皆以投命之祸,临不测之机,表露心识,犹以安全;况乎君子无彼人之罪,而有其善乎?措善之情,亦甚其所病也。「唯病病,是以不病」,病而能疗,亦贤于疗矣。[1] 
  然事亦有似非而非非,类是而非是者,不可不察也。故变通之机,或有矜以至让,贪以致廉,愚以成智,忍以济仁。然矜吝之时,不可谓无廉,情(「情」一作「猜」。)忍之形,不可谓无仁;此似非而非非者也。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此类是而非是也。故乃论其用心,定其所趣;执其辞而准其理,察其情以寻其变。肆乎所始,名其所终。则夫行私之情,不得因乎似非而容其非;淑亮之心,不得蹈乎似是而负其是。故实是以暂非而後显,实非以暂是而後明。公私交显,则行私者无所冀,而淑亮者无所负矣。行私者无所冀,则思改其非;立功者无所忌,则行之无疑,此大治之道也。故主妾覆醴,以罪受戮;王陵庭争,而陈平顺旨。于是观之,非似非非者乎!明君子之笃行,显公私之所在,阖堂盈阶莫不寓目而曰:「善人也!」然背颜退议而含私者,不复同耳!抱□而匿情不改者,诚神以丧于所惑,而体以溺于常名;心以制于所慑,而情有系于所欲,咸自以为有是而莫贤乎己。未有功期之惨,骇心之祸,遂莫能收情以自反,弃名以任实。乃心有是焉,匿之以私;志有善焉,措之为恶。不措所措,而措所不措,不求所以不措之理,而求所以为措之道。故明时为措而暗于措,是以不措以致为拙,措为工。唯惧隐之不微,唯患匿之不密。故有矜忤之容,以观常人;矫饰之言,以要俗誉。谓永年良规,莫盛于兹;终日驰思,莫窥其外。故能成其私之体,而丧其自然之质也。[1] 
  于是隐匿之情,必存乎心;伪怠之机,必形乎事。若是,则是非之议既明,赏罚之实又笃。不知冒阴之可以无景,而患景之不匿;不知无措(《御览》四百二十九作「无情」,下句放此。)之可以无患,而患措之不巧,岂不哀哉!是以申侯苟顺,取弃楚恭;宰耽私,卒享其祸。由是言之,未有抱隐顾私(《艺文类聚》二十二作「抱伪怀奸」,《御览》亦作「抱伪」。)而身立清世,匿非藏情而信著明君者也。是以君子既有其质,又观其鉴。贵夫亮达,希而存之;恶夫矜吝,弃而远之。所措一非,而内愧乎神;贱隐一阙,而外惭其形。言无苟讳,而行无苟隐。不以爱之而苟善,不以恶之而苟非。心无所矜,而情无所系,体清神正,而是非允当。忠感明天子,而信笃乎万民;寄胸怀于八荒,垂坦荡以永日。斯非贤人君子高行之美异者乎![1] 
  或问曰:「第五伦有私乎哉?曰:『昔吾兄子有疾,吾一夕十往省,而反寐自安;吾子有疾,终朝不往视,而通夜不得眠。』若是,可谓私乎非私也?」答曰:「是非也。非私也。夫私以不言为名,公以尽言为称,善以无名为体,非以有措为负。今第五伦显情,是非无私也;矜往不眠,是有非也。无私而有非者,无措之志也。夫言无措者,不齐于必尽也;言多吝者,不具于不言而已。故多吝有非,无措有是。然无措之所以有是,以志无所尚,心无所欲,达乎大道之情,动以自然,则无道以至非也。抱一而无措,而无私无非,兼有二义,乃为绝美耳。若非而能言者,是贤于不言之私,非无情,以非之大者也。今第五伦有非而能显,不可谓不公也;所显是非,不可谓有措也;有非而谓私,不可谓不惑公私之理也。」(本集,又略见《晋书》本传,《艺文类聚》二十二)[1]

现代汉语

又认为君子没有私欲,他认为:“被称为君子的人,是心里不在乎是非,而行为却又不违反道义的人。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气静神安的人,心里不故作高尚;清白旷达的人,感情不被欲望所拘束。心里不故作高尚,所以能超越名声教化而任其自然;感情不被欲望所拘束,所以能审视贵贱之分而明白事物的道理。事物道理明白,所以不违反道义;超越名声任其自然,所以心里不在意是非。所以评论君子以不在意为主,以明白事物为美;所以评论小人以藏匿感情为错,以违反道义为缺点(意在阐明“感情”与“道义”的主次关系)。为什么呢?
藏匿感情谨慎小心,是小人的最大罪恶;忘记自己任情而为,是君子坚定施行的行为。因此说'我本就没有形体,我又担心什么呢’。不认为活着很可贵的人,贤于以活着为可贵的人。由这而言,圣人用心,本就没有前后思量。所以说'君子做事,忘记自己的存在’,这种说法很对。君子做贤德之事,不是忖度后做的;任着心意没有邪念,不在人们赞赏后才更正;显露感情没有顾虑,不在人们肯定后才行动。既然这样,那么就傲然而忘贤,而贤与度相会;忽然而任心,而心与善相遇;傥然而不思,而事与对都在。”他的才干就是如此。因此他的胸中所想的,是真正的契合难以达到,常常思念郢地之风。与他真正相知的只有陈留阮籍、河内山涛,后来参与他们的有河内向秀、沛国刘伶、阮籍哥哥的儿子阮咸、琅琊王戎,于是经常游于竹林,这就是世人所说的“竹林七贤”。 王戎自己说与嵇康在山阳住了二十年,没有见过嵇康有喜怒之色。 嵇康曾经游于山泽之间采药,正赶上他高兴,就忘了回去。当时有砍柴的人看到他,都以为他是仙人。到汲郡山中遇到了孙登,嵇康于是跟着他游玩。孙登沉默自守,什么也没有说。嵇康临走前,孙登说:“你性情刚烈而才智超群,怎能免祸!”康又遇到王烈,一块入山。王烈曾得到像浆糊一样的石髓,就自己服了一半,剩下的一半给了嵇康,却都凝结成了石头。又曾在石室中见到一卷素书,接着让嵇康去拿,却看不到了。王烈于是叹息说:“叔夜的志趣非同一般所以书就不见了,天命啊!”他的神心受到感应,每每遇到幽逸之事都如此。
(0)

相关推荐

  • 養生論

    幽馨菩提 養生論 三國 嵇康 世或有謂神仙可以學得  不死可以力致者 或雲上壽百二十 古今所同  過此以往 莫非妖 妄者 此皆兩失其情 請試粗論之 夫神仙雖不目見 然記籍所載 前史所傳 較而論之 其有 ...

  • 《韩非子》卷6有度诗解1法公去私释法亡本

    <韩非子>卷6有度诗解 1法公去私释法亡本 题文诗: 国无常强,亦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其国强; 奉法者弱,则其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 地三千里,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 国三十启 ...

  • 古文阅读-去私(吕不韦)

    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得遂长焉.黄帝言曰:"声禁重,色禁重,衣禁重,香禁重,味禁重,室禁重."尧有子十人,不与其子而授舜:舜有子九人,不与 ...

  • 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七大区别

    闲云谷 峰下闲云云上松,珍兰奇蕙伴节丛:不忍移爱进瓦罐,卷书抱坛迁谷中. 994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文化主旨 儒家文化--积极进取的文化 儒家倡导知识的获取和品德的培养,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 道 ...

  • 个人接私活,对方要求我们开票怎么办?

    税筹问题千千万,<懂税帝>为你找答案 现在个人接私活,客户都要求我们提供发票了,原因是业务越来越规范,就算是个人也需要保证三流合一.而我们个人如果在税务去设立临时税务登记给客户开具发票的话 ...

  • 合发管理层运营精髓:如何搭建一支精细化私域运营团队?

    相信很多圈子内的人越来越深刻意识到,受疫情的影响私域流量成为当下最大的风口.各品牌对于私域流量的认同感越来越高,都想在自己的营销圈层内搭建私域团队,实现品牌营销的升级转型.那么,如何搭建一支精细化私域 ...

  • 汉字探微(241):俯首系颈——释“系”(係、繫)

    朱英贵 "俯首系颈"的说法出自汉代贾谊的<过秦论>:"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意思是说百越的君主,低着头,颈上拴着绳子,性命听凭秦的下级官吏 ...

  • 这才是真正的中式豪宅,300㎡大平层,刺猬紫檀家私彰显高格调

    中式装修的价值感主要来源于家具,材料用得好,品质自是不必多说的,若同时还有个大户型做辅助,有个南北通透的大格局,气势和品质一齐上来,这个中式装修就必然是豪气的,且是大家都能看出来的那种. 客厅的每一寸 ...

  • 第三回攻城掠地迭遇奇材献币释嫌全资贤妇

    却说徐达.汤和等二十余人,随着元璋,南略定远.定远附近有张家堡,驻扎民兵,号驴牌寨.元璋请费聚往察情形,费聚返报寨中乏食,意欲出降.元璋大喜道:"此机不可坐失."便命费聚前导,另选 ...

  •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之半表半里部之小柴胡汤证之第148条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小柴胡汤证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 口不欲食,大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