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放水”,是学校管理、学生前途和老师道德博弈的最优解

大学老师“放水”,是学校管理、学生前途和老师道德博弈的最优解

///

01

大学生作弊被抓的后果比普通人想象的严重得多

前几日一学生因重修考试作弊被监考老师发现而自杀,网上有这样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第二种观点认为监考老师煞风景;第三种观点则是学校需要承担责任。

认为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人可能对大学管理不是很清楚,不知道重修无法通过和考试作弊被抓的严重性。现在毕业清考已经被明文禁止,重修不过关几乎很难拿到毕业证(不排除学校会提供多次重修和清考机会),考试作弊基本上和学位没有关系了。考试作弊被抓在学生的心目意味着大学白读了,对于从小都是在应试教育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结果有多少人能够承受呢?别说一个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学生,即便是人到中年突然失业前途无望而自杀的比比皆是。

02

为何大学生有这么多作弊的?

很多人认为只要在大学努力学习,考试过关应该是轻轻松松的事情。这个观点本人赞成,但是大学中一个学期一般可以开十门左右课程,有的学期可能会更多,而且大学老师基本上不会管学生课下时间的安排,如何安排这么多课程全部依赖于学生自己时间管理,对于刚刚考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如同放出笼子的小鸟,几乎很难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更何况这十几门课程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不喜欢的课程,并且大学考试不像中小学生老师带着进行题海战术训练,一般情况下就是16周课程,17周自由复习,18周考试,学生见到的第一张试卷就是期末试卷。甚至有的课程就8个周,往往还没有弄明白学的是什么就直接考试了,更不用说巩固、熟练应用了。

所以很多大学生就不得不面对一个事实,考前一个周才进行“预习”。当然如果是用课程论文代替的学科,压力则会减少很多。挂科的学科往往都是理工科专业课或者学校公共课这些闭卷考试的科目。

这些课程往往和毕业关系非常密切,这意味着学生必须要过关。但是专业课的难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往往让很多学生无法第一次考试就能过关,但是不过关带来的后果又非常大。对于重修的同学来说,重修课往往并没有单独的安排,一般跟着下一届的一起学,对于习惯了中小学应试教育的学生来说,如果第一次考试不过关第二次如果无法得到老师特殊指导,往往也很难学会。毕竟很多专业课入门是非常重要的。

正是这些课程与学生毕业有高利害关系,对于重修学校往往重视不够,课程安排上也有些不合理,有的学期十几门课程,有的学期可能就一两门课程。作弊或许就是这些学生铤而走险的最优选择了。

当然可能会有人说,为何还有这么多学生能过关呢,是的,不管再艰苦的条件下,总是有人多的很好的,但是并不是大多数。即便是有些学生过关,有不少都是靠作弊过关的。这也是为何大学会出台如此中的惩处措施。作弊者一般都会取消学位。

03

夹缝中的老师

考试作弊的严重性,让监考老师非常棘手,不抓违背基本的职业道德,抓的话这个学生前途基本上就毁了。正是这种对学生的学习没有弹性的设计和缺乏优化的重修,以及被流水线毕业方式冲淡了的学分制,让老师面对学生作弊处于两难之中。当然处于两难之中不仅仅是监考老师,还有任课老师以及行政管理人员。

曾经当学生清考不过无法毕业的时候,一哭二闹三上吊在学校就会屡屡上演,此时最棘手的是行政管理人员,他们要直面这件事情。当然在行政化治校的时代,管理人员的压力很快就被转移到任课老师身上了。大学老师经常会接收到行政人员明里暗里的示意,题目不要出的太难,试卷批改要多注意,能给分就给分……甚至还有不少管理人员对于那些要求比较高的老师(一般题目比较严)大发雷霆,认为给他们找麻烦。

尽管大学老师一而再再而三的降低标准,但是仍然有不少学生不及格(原因很多,一会半会说不清)。几乎所有的监考老师都会任课,非常理解批改试卷时候面对空白试卷的尴尬,一般情况下都会睁只眼闭只眼。

监考老师睁只眼闭只眼的状态,很容易被大学生们发现了,不仅仅不及格的要作弊,那些为了高额奖学金、评优评先的也要作弊。可是监考老师就是不敢抓,即便抓了,行政管理人员一般也不会上报的学校,顶多内部批评一下就可以了,因为没有任何人能够承担学生前途尽毁带来的后果。

可以说在当下大学缺乏弹性的学分管理下,流水线似的毕业形式,老师在出卷、阅卷、监考各个环节中“放水”应该是学校行政管理便利、学生前途、老师道德博弈的最终结果。

为了让学生顺利拿到毕业证,老师违背一点点职业道德和学生以命相搏的勇气以及行政管理者的雷霆之怒相比,就变得微不足道了。“放水”就这么逐渐变得顺理成章,如果有学生遇到不“放水”的老师就会用异样的眼光鄙视这不识时务的家伙。

这也是网上这么多人批评监考老师不识时务的主要原因,因为大家认为“放水”的老师才是正常的!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