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博会 | 济南有个章丘区
“致敬建党百年,阅享盛世书香。”明天(7月15日),第30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将在济南开幕。中华读书报约请了刘玉栋、路也两位长居泉城的学者、作家,写写他们眼中的济南。
虽然章丘是低调的,但章丘文化却底蕴深厚。
了解章丘历史的人,都知道章丘铁匠的厉害。记得小时候在农村,每年冬天都有铁匠师傅到村里来,那帆布帐篷里丁丁当当的打铁声和火光四溅的场景是童年最美好而神秘的记忆。爷爷边收拾着需要打新的农具和炊具边说:师傅是章丘来的,功夫好着呢。“章丘铁匠”四个字,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里,它代表着优良的品质和精湛的手艺,深入人心。后来访游位于章丘龙山的平陵古城才了解,这座比济南的历史还要早的古城,当时就是以冶铁业而闻名于世。“先有平陵城,后有济南府”,可见,冶铁早就是这座城的灵魂。这就叫底蕴。
说到底蕴,就想到章丘博物馆。2015年落成的文博中心恢弘大气,庄重典雅,成为章丘的文化地标,当然也是济南东部的文化地标。参观博物馆时,我惊讶于馆藏文物的丰富和珍贵,不自觉地发出赞叹,哦这都是真品呀。漂亮的解说员则不无自豪地说,我们馆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展品都是原物。解说员接着说,尽管我们的新馆不小,但还是有大量的文物藏品锁在仓库里无法展示。言外之意是说,没必要弄那些仿制品呀,我们这里真东西都展不过来呢。解说员说得如此实实在在,这就是文化底蕴。章丘人怎么舍得让这些国宝“睡”在仓库里呢,博物馆的专家想尽各种办法把它们呈现在人们面前,比如做成各种知识性的小册子,既普及了历史知识,又让人们认识了国宝。“集九千年历史文化内涵的三万件文物藏品”,真的是富有、低调且奢华。放眼全国,作为县级博物馆,能有几个像章丘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这么丰厚的呢?
章丘是著名的龙山文化的发祥地,龙山文化就是以章丘龙山镇龙山村命名的。1928年春天,当时在齐鲁大学读书、后来成为著名考古学家的吴金鼎考察汉代东平陵城时,途径城子崖,发现了“城子崖遗址”,揭开了中华文明最早的一页,可谓石破天惊。1930年秋天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傅斯年任主任,李济任田野工作主任。1931年再次发掘,梁思永也从美国回来,参加了发掘。想一想那两年,一些后来被称为“大师”人物齐聚在章丘龙山城子崖,抚摸着那些穿越时空的闪着油光的黑陶片,为“中国黎明时期的历史”把脉,那是怎样的时刻啊。
汉代的东平陵城存在的时间不长,但留下了许多让后人谈论的话题和遐想的空间,它如同一段残梦似的萦绕在后世章丘人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当时,此城作为济南郡的郡所,有两个声名显赫的人物在此居住过,那就是王莽和曹操。王莽出自此城,而曹操在此任济南相一年。我们再把时间时光拉到宋代,宋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旷世才女李清照出生在绣江河畔,一代词人从这里成长、出发,吟词作诗,走向神州大地,走进历史深处。这里留下过明代文学家、戏曲家李开先的身影和思想家顾炎武的足迹。清代短篇小说大师蒲松龄也曾经站在绣江河畔的女郎山下深情吟唱:“秋郊罗袜迷榛梗,月夜霜风冷佩环。旧迹不知何处是,于今空说女郎山。”
当然,这里还是近代巨商孟雒川的老家。“南有胡雪岩,北有孟雒川”,创建瑞蚨祥的孟雒川是章丘旧军镇人。旧军历史悠久,汉高祖时称猇城,属济南郡,全盛时被称为“小济南”。旧军孟家是明洪武年间由河北枣强迁居而来,先是耕读为业,后经营土布生意,再进城开商号,积累巨额工商资本,称为中国北方最大的商业民族资本家,也造就了掌门人孟雒川一代巨贾的不朽传奇。参观位于旧军的孟雒川纪念馆,感受历史烟尘中一个家族的强盛兴衰,各种滋味不禁涌上心头。
章丘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景观也是优美迷人。章丘最著名的也是泉,百脉泉、墨泉、梅花泉、东麻湾泉、西麻湾泉……论气势规模,均不在位于济南市区的趵突泉之下。元代于钦《齐乘》中写道:“盖历下众泉,皆岱阴伏流所发,西则趵突为魁,东则百脉为冠。”实际上,早在2003年,济南名泉保护办公室就已经把章丘的以上诸泉列入新七十二名泉。今天的章丘人围绕着泉水做了大量工作,把泉文化打造得风生水起。近两年,跟外地的朋友谈起济南的泉,外地的几个朋友不由地赞叹道:哇,章丘的那个墨泉,太美了!墨泉,当然也是我最喜爱的。巨大的泉眼幽暗深邃,在一股无穷巨力的推动下,泉水汩汩喷涌翻滚,色如墨汁般黝黑,令人无比惊讶。然泉水晶莹剔透,如液体水晶般流淌而去。这股力量是如此神秘幽深,若文思如墨泉一般喷涌,那著出的该是什么样的文章呢?
章丘有文化。如今,章丘人在文化中建立自信,在自信中推进文化的发展。济南章丘的文化,是出类拔萃的。作为一个济南人,应该为章丘的文化感到自豪。
(作者为山东作协副主席,《山东文学》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