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为何不教浣碧读书?盛明兰一语道破
思索对人类来说,
既是一种幸运,
也是一种不幸。
文/婉兮 图/网络
1
浣碧没读过书。
毕竟,她未以“甄家小姐”的身份长大,哪怕她也是甄远道的亲生女儿。
准确来说,她是个私生女。
这也就罢了,可偏偏她的生母是罪臣之女。既不能纳为妾室,更不能光明正大进入甄府。
否则,便会有灭门之祸发生。
无奈之下,甄远道只好隐瞒浣碧的身份,将她带到大女儿身边做丫鬟。地位是低了些,但好歹能吃饱穿暖放在眼前,假以时日,说不定还能为她谋个好前程。
勉强算是尽到了父亲的责任。
庶女本就比嫡女低一头,更何况她还是罪臣之女生下的私生女呢?
所以,琴棋诗画诗词歌赋那一类的东西,浣碧都没机会学。她要学的,是端茶倒水伺候人、是察言观色揣度讨主子欢心、是做一个本本分分的丫鬟。
虽然,她心里也有许多不甘。
但那又如何呢?
人人生而不平等,年幼的浣碧虽觉委屈,但也无力反抗,只能顺从地接受命运安排。唯一能做的,也只是偶尔发发牢骚、偶尔有些放肆举动,在逾矩的边缘试探试探。
好在甄嬛对她很不错。
机敏的她,早就从蛛丝马迹中拼凑出真相。对这个可怜的庶出妹妹,也总是多加照应,不忍将其当作寻常丫鬟来看待。
吃穿用度均高人一等,平日里也惯着她顺着她。拿流朱的话来说,“惯得跟个二小姐似的!”
所以甄嬛入宫,她也理所应当跟了去,既有伺候小姐的意思,也有借着长姐荣光,为余生做一番打算的意图。
2
在皇宫里,浣碧果真遇见了一生挚爱。
那人名叫允礼,获封“果郡王”。他出身高贵、玉树临风、气度不凡,是个不问俗务、只论风月的富贵闲人。
这样一位王爷,自然博览群书胸有丘壑。能被他看上眼的女子,必定也才貌俱佳,能与他谈古论今,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从棋琴书画谈到诸子百家。
这是出身、经历与品位共同决定的择偶标准。
他生于宫廷、长于锦绣,自幼便见识过人间的极致富贵,对女子的欣赏,并不止步于简单的美色。
他拥有更高的追求,比如精神上的共鸣、灵魂上的共振,以及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心相通。而这些特质,并不存在于世间大多数女子身上。
事实上,果郡王也只遇见甄嬛而已。
旁人看他,只觉得他招蜂引蝶处处留情。但事实上,对浣碧、采蘋与叶澜依的关怀,都只流于表面,带着怜惜和欣赏,并未触及内心,根本谈不上爱情。
唯有甄嬛,才是他的心之所向。
浣碧意识到了这一点——
要想真正走进果郡王,就必须用知识来武装自己,让自己也腹有诗书、气质芬芳。
事实上,早在二人初次相见时,果郡王便发表长篇大论,透露过类似的意思。
“若是腹中有诗书,这气度就更不凡。你跟着你们家小主,自然是不会差的。”
只不过当时,浣碧会错了意。
她以为,果郡王一番好心,是因为自己本身貌美。却不知早在相遇之初,果郡王便萌动着爱屋及乌的心思了。
早在除夕之夜,那个跪在倚梅园中祈福的美丽女子,就已经俘获果郡王了。他悄悄拿走了她的小像,也一脚跌入波澜起伏的命运。
3
浣碧求甄嬛教自己读书。
当时,她们已经离开皇宫,远离了是是非非。而甄嬛也在历尽风浪后,接受了果郡王的表白。
那场恋爱浪漫至极。
果郡王在宫中侍疾,却不忘让阿晋带了花笺来,将思念和爱慕都写在诗句中。读起来时,只觉心驰神往,整颗心和整个人,仿佛都立刻要被融化一番。
甄嬛也回信给他。
依然是写诗作词,用那些缠绵旖旎的字字句句,来传达心中的浓浓爱意。
当时,浣碧就立在一旁。
甄嬛给果郡王回信,词句信手拈来,挥毫泼墨间,尽是自信和从容。而镜头里的浣碧,只尴尬地笑了一笑。
她听不懂,更写不出,只能以旁观者的姿态默默站立,有些落寞、也有些伤感。
所以,她恳求甄嬛教她读书。
当然,她不敢透露真实用意,只含糊其辞,随便找了几句话打发。直到甄嬛点破一切,方才点头承认。
可甄嬛却拒绝了自己的妹妹。
她是这么说的:
“你愿意上进,自然是再好不过了。只要你愿意学,我也有千万个情愿肯教你。只是女孩子家,读书看多了、懂得多了,只怕烦恼忧愁也会多上许多。”
浣碧不满,回怼了一句:“那也总比无知无觉的好。”
后面剧情,再没提浣碧读书这回事儿。
但我想,浣碧大概率是没能如愿以偿的。后来嫁进王府,能与果郡王谈诗论道,充当红颜知己的人,也始终不是她。
4
甄嬛拒绝浣碧,倒与《红楼梦》中香菱学诗那一回相似。
开始时,香菱求助的是薛宝钗。
可薛宝钗一口回绝:“我说你`得陇望蜀'呢.我劝你今儿头一日进来,先出园东角门,从老太太起,各处各人你都瞧瞧,问候一声儿……”
这是拒绝,也是对香菱的暗示与敲打。
所谓“得陇望蜀”,指的是一个人贪心不足。放在故事情节中,薛宝钗是在告诉香菱,你已进了大观园,不该再生出其他心思。
毕竟吟风弄月这件事儿,多少也带着些阶级色彩。
如香菱那般的姨娘,读书作诗未必是好事。
因为人一旦有了见识,便会不自觉地思索自身乃至人类命运。许多宏观而无解的问题,也会开始困扰自身。那些原本简单的事务,开始复杂化、纷乱化,甚至对眼前的日子产生怀疑,再不能安安稳稳地生活下去。
换言之,思索对人类来说,既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
薛宝钗的敲打与甄嬛类似,在委婉提示身份,将她们眼中的“保护”进行到底。
倒不能说是错,也不能完全归结为薛、甄二人的自私。
有句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
许多懵然未觉的女子,确实能在一方小小的天地中度过一生。因为未曾见识、便没有思考、不会劳心伤神,反而能避免生而为女人的许多痛苦。
尤其是那个时代的女人。
可林黛玉却反其道而行之,不仅将香菱收为徒弟,而且打算倾囊相授,将香菱培养成一个“诗翁”。
对比之下,倒很值得回味。
5
女人该不该多读书呢?
放在今天,答案毋庸置疑。
但在甄嬛和薛宝钗所处的时代,主流思想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如此看来,浣碧被拒,倒也不算冤枉。
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有心反驳一二,却找不到合适的论据,直到近日重温《知否知否》,重新去听盛明兰那一番读书论,才恍然大悟。
她是这么说的:
“依我看,读书无用这句话,就是骗人的……我觉得这句话,不过是那些男人们希望女人们一辈子浑噩愚昧,乖巧听话,好摆布。”
甄嬛和薛宝钗的心思,也大抵如此吧。
在她们眼中,浣碧和香菱都是低于自己的存在。所以她们会下意识地觉得,读书会乱了心志,让人生出多余心思,无法在原本的位置上顺其自然,接受既定命运。
细细一想,只觉得残忍。
试想一下,若提出读书学习的是甄玉娆,甄嬛断断不会拒绝,反而会殷勤备至,为妹妹准备好一切吧。
正如盛明兰的祖母所言,“历朝历代,世族大家的女子,哪一个不是从小读书明理?”
读书会带来思考、带来烦忧,但也带来智慧、带来看世界看人生的透彻眼神、澄澈心智,令人生这条路好走一些、从容一些。
把二者细细比较,那些烦忧简直不值得一提。
从这点来看,其实甄嬛对浣碧,一直是有所保留的。
半真心半假意,仅此而已。
-作者-
婉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