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恺萱 | 风吹稻浪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风吹稻浪
二等奖作品
永兴学校初中部 八(9)班
刘恺萱 指导老师:章林华
本想“鸡鸭成群晚不收,桑麻长过屋山头”。
——题记
一
2015年10月18日 星期日 天气:晴
今天我回外婆家,外公带我去看割稻子。收割的人坐在高高的割稻机上,好神气!割稻机开起来了,发出突突突的声音。没过一会儿,就收割掉了好多好多稻子。外公满是怀念地告诉我,以前在我们东洲岛上,一到秋天成片成片的都是金黄的稻田。现在建起了工业园区,人们也盖起了新房子,种起了其他经济作物,最后就只剩下这么一点口粮田种稻子了。现在的稻田啊,就像一块块遗失的黄手帕散落在岛上。
二
一九八零年,农历九月十二,正是稻谷收割的季节。
空气有一点点潮湿,夹带着一丝稻谷的味道,这恰恰是英子最喜欢的味道——仿佛在她面前的不是收割下来一捆又一捆的稻,而是喷香喷香的白米。割稻的乡里人手舞着镰刀,像是被设好了程序,割稻的动作不停歇,周而复始着。
每个人都沉浸在这种忙碌而又喜悦的气氛中,英子领着弟弟穿过一块又一块稻田,和街坊们打着招呼:“二婶好!”“三伯辛苦!”“我带弟弟来看看嘀嗲嗯妈(爸爸妈妈)。”……
来到了自家田间,只看到爸爸妈妈弯身在稻田间,手起刀落间便是一捆稻。英子大喊:“嘀嗲,嗯妈,我带着弟弟来了!”忙碌的二人无暇顾及姐弟俩,只是喊道:“晓得嘞,你来作够而喽(干什么),英子诶,你先带牢弟弟噢。”
姐弟二人便在稻田旁忙活起来:抓田鸡,挖茅草根,捡稻穗……干着干着,两孩子都累了,便静静地坐在田埂上等着爸爸妈妈收工。弟弟靠在英子肩头,轻轻地打起了鼾。
三
一九八五,九月初五。
英子下了学割好草喂完兔子,匆匆赶到稻田帮忙割稻。
收了工,太阳已然只剩下小半个脑袋。天慢慢黑了,吃完饭收拾好,却发现星星也出来了,闪烁着,忽明忽暗。一家人把竹席搬到二楼的露天小阳台上,往席子上头泼水。
扑到物理降温过的席子上,英子瞬间就不想动了,这是多么凉快啊!他们抬头望天,繁星点点。只听到爸爸妈妈开始轮番说教:“英子啊,军娃啊,你俩要好好念书,只要你们用心读,我们砸锅卖铁也一定供你们上学。好好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不用像我们一样天天这样辛苦地干农活……”
迷迷糊糊间,英子嘟哝道:“好好读书……”
四
一九九零,夏。
夏天的乡间别有一番风味。蜻蜓蝴蝶围着菜花纷飞,那最寻常不过的黄花,此时也变得那么迷人。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不过此时已有零零星星的厂房散布——那是搞工业建起的厂房,据说还要建工业园区。田中自是少不了忙碌的农人,此时还未到农忙,就稍显清闲,不时传来闲话家常的声音。空气中满是夏的味道,满是期盼的味道。
英子正在田中忙碌,汗水已经浸透了她缝补了多次的衣服。
这时,远处跑来一个人,大喊着:“献佑,献佑,你家的信!你家英子被师范学校录取嘞!”
英子和爸妈,还有弟弟顿时停下了手中的活,急匆匆地向田埂上赶。望着杭州师范学校的录取书,英子有些想哭。她看到爸妈脸上绽开的笑使皱纹加深,听到弟弟高兴地只会喊姐,还有街坊们闻讯也来送上祝福:“你家小孩有出息的嘞!”……
那年秋天,她背着带着稻香的行囊,独自前往杭州——那个陌生的大城市求学。这是她第一次没有和爸妈一起在家乡的稻田上割稻。
五
一九九四年,九月一日。
“同学们,大家好!我姓徐,大家可以叫我徐老师。我是你们的新班主任,将担任我们班语文、思品、自然的教学。很高兴能成为你们的老师,希望大家也能够喜欢我!”英子第一次踏上讲台给学生们上课,稍显局促。
孩子们却很是捧场,他们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英子心底触动,仿佛与时光重合,看到当年听老师上课的自己。
她本是为了混一口饭吃,有一个职业保障,能够跃出农门才去杭州读师范。但和孩子们相处久了,就觉得他们都是天真可爱的小天使,自己能够遇到他们真的很幸运,对“教师”这两个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份职业。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好好教,把孩子们都培养成才。
“徐老师,我去你家帮忙割稻!”又是一年农忙,学校特意放了农忙假让老师学生回家劳作。英子看了看那真诚的孩子,笑道:“你啊,要好好读书!”
如今当年的小孩已长成栋梁。英子依然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地尽着绵薄之力,培育栋梁。
踏千帆而来,总有人回望当年,叹不负韶华。
六
二零二零。
家乡发展得真快!一个又一个的工业园区,一幢又一幢漂亮的小洋房,举目所见,都是崭新的柏油马路,那时的田埂土路几乎隐匿在时代的喧嚣中。田中种植的都是青菜、毛豆、芋艿、葡萄……曾经的满目金黄,风吹稻浪,却是再也见不到了。
我的妈妈英子从教已有二十七年了,是名副其实的老教师了。每年的教师节,都有天南海北的祝福:“徐老师教师节快乐!”“徐老师,我拿到今年的奖学金了。”“徐老师,我十一假期来看你啊!”……他们都是英子曾经的学生:有的和她一样做了人民教师,有的成为了白衣天使,有的去新西兰做了牙科医生……
当年她无私付出种下的爱的种子,已然落地生根,长在了这片土地上,汇成了金黄的稻浪。
你听,风吹稻浪。
却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