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怀旧武侠爱好者如何看待《攻壳机动队》
在介绍《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之前,先奉上两个术语的注解——
赛博朋克:又称数字朋克、电脑叛客、网络叛客,是科幻小说的一个分支,以计算机或信息技术为主题,通常有社会秩序受破坏的情节。现在赛博朋克通常围绕黑客、人工智能及大型企业之间的矛盾而展开,警示人们社会依照如今的趋势将来可能的样子,背景设在不远的将来的一个反乌托邦地球,其特质是待人如待鼠,所有对鼠的措施都可以同等地施加给人,其目的是号召人们来改变社会。
赛博格:英文Cyborg的音译,也就是义体人类,义体在日本,相当于假肢。
《攻壳机动队》发生的故事正是赛博朋克的科幻背景设定,而寡姐斯嘉丽·约翰逊在影片中所扮演的少佐正是一个将Ghost(灵魂)注入Shell(躯壳)的全义体人。
对于一个习惯了东方武侠世界的观众而言,突然进入《攻壳机动队》的赛博朋克里,那种感觉,就像剃光了毛的猩猩被扔进了车水马龙的都市,羞愧,恐惧,躲避,不但无法直视自己,更不敢直视这个世界。
在此之前,有着对科幻本能的抗拒,一直愿意沉浸在“武侠世界”之中,即便刀光剑影,内心也觉得是“安全”的,因为一切都在“人力”的可控范围之内,间或伤春悲秋,还能散发一下作为文科生的多情心绪,但是进入理科生眼中的世界,看到生化人、仿生人与人类共存在地球上,身体纯粹成为了一个容纳人类灵魂的容器,顿时人就崩溃了。
然而即便在这种感觉下,仍未忽略《攻壳机动队》的魅力所在——人性与科技的战争。“义体”的使用,一方面是用科技替代了神奇“内功”对人体的无限改变,另一方面,也因为科技在带来世界发展的同时造成人性的沦陷,不得不重新思考“躯壳”对“灵魂”的功能与作用——遥远的“江湖”只讲对错不管规则,但当下或未来的都市却要在规则里找寻对错。
这也是电影与原著漫画、剧场版、TV版之间的巨大不同,电影在原著基础上用更贴近“现代化”,影片的视觉展现,以声光画为观众打造的一个直观的赛博朋克世界——被全息投影广告占领的未来之城,呼应着沉溺在霓虹广告海洋里的现代都市,艺妓扮相下的机器服务员,则是怀旧情怀下的科技产品,这种差异在打破时空局限性的同时,也形成一种交织矛盾感的视觉审美,再加上凌空裸跳而来的寡姐,充满了惊艳之感。
且影片并不避让漫画、剧场版、TV版三个系列中政治、哲学、宗教观点对故事的影响,专注表述“赛博格化之后,人将变成什么”这一来自灵魂反思同时,在末世般的都市中,展现出对未来世界的担忧——是否应该惧怕科技?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相对益处的同时,是否最终会给世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作为一部成功的商业大片,《攻壳机动队》将小众IP做出了超级IP的概念,无论从视觉呈现或者内涵反思,都有同类作品中少见的质感,这点倒是和原著在当时充斥着恐慌与不安的社会氛围之下,以与时代格格不入的风格和复杂故事获得空前成功相匹配。
无论三山五岳纵横,还是在无垠的虚拟网络里闪动,都可看到一个人从抗拒科技到反思科技的转变,而少佐、荒卷、巴特、陀古萨等人的身上,散发着侠客精神则是科技时代不被颠覆的薪火所在。
从武侠到赛博朋克,这是一次世界观的巨大改变。
(谨以此文纪念黄易先生,是他开启了武侠世界的穿越之门,让科幻进入武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