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知识必学:川楝子

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此诗是北宋名家王安石在晚年寓居在半山园时所作七言绝句《钟山晚步》,诗中描写了初夏的楝花之美。本期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一树楝花之后的楝实。

凡物耐寒者必畏热,耐热者必畏寒,惟楝实届夏已生,迄冬在树。本品入药为楝之实,且以蜀川者为佳,故名川楝子。另其子如小铃,熟则黄色,名金铃。

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用时除去杂质捣碎。炒川楝子为取净川楝子,切厚片或碾碎,炒至表面焦黄色。

川楝子古代炮制方法丰富,南北朝时代有酒拌蒸去核的炮制方法。采后晒干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槌碎,用浆水煮一伏时用。如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清代有清火生用,治疝煨用,气痛酒蒸用。

这其中,炒法、盐制、醋制、酒制法沿用至今,尤其以炒法和盐制为目前常用方法。川楝子长于杀虫除湿,用于蛔虫腹痛、湿痒癣症;炒川楝子专于行气止痛,用于脘腹胀痛及疝气痛

本品味苦,性寒,有小毒。归肝、小肠、膀胱经。功于舒肝行气止痛,驱虫。主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民国大医张锡纯言川楝子微酸微苦,其酸入肝,苦者善降,具泄热止疼、疏肝止疼之功,引肝胆之热下行自小便出,可治肝气横恣,胆火炽盛所导致胁下掀疼,并治胃脘气郁作疼川楝子气性虽凉,却常作治疗疝气之向导药,皆因其下行之力能引得诸药以达患处。

本品具有疏泄肝热而解郁止痛之功。对于肝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胁痛、小肠疝痛以及湿热下注引起的睾丸胀痛等证有效。另可杀虫,《本草正》指出苦楝根味大苦,杀诸虫,尤善逐蛔。本品杀虫之力不如根皮,一般用于虫积腹痛或疥、癣、恶疮。

临床中,一般用于气郁胃痛,症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按之痛减,嗳气频作,或嘈杂吞酸,可与元胡同用,如川楝子散。

用于胸胁胀痛,多见于肋间神经痛,症见胁痛,以胀痛为主,痛无定处,胸闷不舒,善太息,可与柴胡、青皮等同用。

用于疝气作痛,症见少腹前阴因寒气凝滞作痛,可与木香、小茴香、吴茱萸同用。

用于阴痒因湿热下注者,多为滴虫病,症见带下黄浊,阴部潮湿阴痒,用此药内服及外用熏洗,皆能奏效。

用于疥疮,单味煮水擦洗,或用谷草烤,一面烤,一面擦洗。用于头癣,以本品烤黄研末,与猪板油或凡士林配成油膏外涂。

盖之,川楝子能调肝木之横逆,柔润之品,能驯肝家刚悍之气,使津液得充,肝气条畅而病痛自除。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疝气为要药

川楝子性寒,易中伤脾胃阳气,故脾胃虚寒者忌服。

常见药对如下:

配郁金:川楝子入肝经,舒肝止痛,其性寒凉,又能清热,导热下行;郁金性寒,辛散苦降,入肝肺二经,平肝解郁,活血散瘀。二药相配,平肝止痛力增,可治肝郁气滞化火之胁痛、胃痛、腹痛、热厥暴痛之症。

配当归:川楝子利气止痛,又兼清热燥湿;当归柔肝止痛,且可活血、养血。二药相伍,一为行气,一为活血,气血并治,同入肝经,疏郁止痛,养血柔肝,善治肝、胆、胁肋疼痛诸证。

配小茴香:川楝子疏肝利气止痛,小茴香温肝肾,散寒行气止痛,二药相配,既可疏肝,又善温肝肾,散寒止痛,可治寒湿腹痛、寒疝等证。

常用验方如下:

治热厥心痛,或发或止,久治不愈者:川楝子、玄胡各30克,上为细末。每服9克,酒调下。

治肋间神经痛:川楝子9克,橘络6克。水煎服。

治冻疮:川楝子120克。水煎后乘热熏患处,再将药水泡洗。

延胡索-川楝子药对,源于金元四大家之一寒凉派代表刘完素《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的金铃子散,延胡索味辛、苦,性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散瘀、行气镇痛的功效;金铃子味苦,性寒,归肝、胃、小肠经,具有泄热疏肝、行气镇痛功效;二药相配,一寒一温,一气一血,合用后能使气行血畅,疼痛自止,临床应用广泛。主用于胃痛、胁痛、带下病、痛经、盆腔炎、月经失调等属于肝胃不和证、气滞血瘀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血虚证、胞宫血热证等疾病。

本品呈类球形,表面金黄色至棕黄色,微有光泽,少数凹陷或皱缩,具深棕色小点。顶端有花柱残痕,基部凹陷,有果梗痕。外果皮革质,与果肉间常成空隙,果肉松软,淡黄色,遇水润湿显黏性。果核球形或卵圆形,质坚硬,两端平截,有6-8条纵棱,内分6-8室,每室含黑棕色长圆形的种子1粒。气特异,味酸、苦。

川楝子价格低廉,平坝丘陵、村旁路边皆可以可生长因而易得。四川、湖北、湖南、河南、贵州及甘肃均有分布,四川最普遍质量优以产于四川者为佳。一般不分等级,均为统货;以个大、外皮金黄色、肉黄白色、饱满、有弹性者为佳

因本品原料药材价低,而饮片厂从原料进厂到出厂一般正常需要经过至少三次检验,若是批量小批次多那么检验费就基本占了生产成本,而因此造成的饮片价格急剧上涨不利于饮片的正常发展。

川楝素为川楝子的有效成分,实验室对其果实的皮、肉、核不同部位进行测定,结果川楝子中75%左右的川楝素在果肉,22%左右在果皮,3%左右在果核,由此可见古人在用川楝子时取肉去核、去皮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而果核的重量约占整个川楝子重量的40%,古人只用果肉,常用量1到3钱,现今药典规定川楝子个子剂量5到10克但未去皮、去核,这导致有效成分降低造成临床用量偏轻。

本文为中国药店原创/整理

(0)

相关推荐

  • 延胡索的配伍应用与禁忌

    本品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 nhus uoW.T.Wang的干燥块茎.夏初茎叶枯萎时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煮至恰无白心时,取出,晒干. [处方用名]延胡索.延胡.元胡.醋元 ...

  • 最强的中药药对,仅有两味药

    经典药对: [威灵仙  葛根]各10g 通络祛风.解痉止痛,适用于颈椎病之颈项强痛并证. [鸡内金  白术]3~10g:10~15g   补脾健胃,适用于脾胃虚弱之病证. [柏子仁  枣仁]养心安神, ...

  • 川楝子在脾胃系病症运用

    龚士澄:在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溃疡病的方药中常用川楝子辨证配合它药,认为"川楝子能调肝木之横逆,柔润之品,能驯肝家刚悍之气,使津液得充,肝气条畅而病痛自除." &l ...

  • 川楝子配伍应用

    ​        配郁金,平肝止痛力增,可治肝郁气滞化火,胁痛,胃痛,腹痛,热厥暴痛之症. 配白蒺藜,疏肝和胃,用治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诸症. 配当归 , 一为行气,一为活血,气血并治,同入肝经,疏郁止 ...

  • 中药知识必学:枳实

    晏子将使楚,楚王欲辱之,左右对为缚一人,过王而行,为齐人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故问缚者曷为者,对是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 ...

  • 中药知识必学:猪苓

    皮至黑,块似猪矢,故名之猪苓.有的地方叫黑药,外皮黑褐色,漆亮跟猪屎神似,民间叫猪灵芝.黑猪苓.粉猪苓.黑猪粪.野猪粪.处方别名有知苓.朱苓.地乌桃. 猪苓始出衡山山谷及济阴.冤句,今蜀州.习州亦有之 ...

  • 中药知识必学:沉香

    交趾有蜜香树,斡似柜柳,其花白而繁,其叶如橘.钦取香,伐之经年,其根斡枝节,各有别色也.木心与节坚黑,沉水者为沉香:与水面平者为鸡骨香:其根为黄熟香:其斡为栈香:细枝紧实未烂者,为青桂香:其根节轻而大 ...

  • 中药知识必学:甘松

    本品臭(同嗅)味如松:香入脾,脾味甘,脾臭香,脾之阳分用药,故名甘松. 甘松出凉州及黔蜀,叶如茅根极繁密,出姑臧.凉州诸山,今黔.蜀州郡及辽州亦有.八月采根,药用其根.甘松名字里虽然有松字但是实物与松 ...

  • 中药知识必学:活用藿香正气系列

    在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有一名方--霍香正气散.宋代人多将其制成散剂服用,也就是将药物制成粗末,以水煎取汁服用. 但霍香正气散在服用时要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后才能起良好效果.为了 ...

  • 中药知识必学:蚕砂

    龙涎香.白丁香.黑冰片.鸡矢白.左盘龙.蚕砂.夜明砂.五灵脂.金汁是什么中药? 鲸鱼屎,麻雀屎,野猪屎,鸡粪,鸽子粪,蚕粪,蝙蝠粪,鼯鼠粪,人粪便.是不是看不下去了?有洁癖的你是不是感到一阵难受? 常 ...

  • 中药知识必学:几种散剂的制作方法

    在即将到来的夏季,一般人都会准备两个药,而这两个药都是散剂.第一个当然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藿香正气散,但是它的"水"比"散"更有名.还有一个便是六一散,夏季天气炎热 ...

  • 中药知识必学:紫檀

    紫宫,天子所居处:紫气,为祥瑞之气:紫色,为祥瑞之色.故宫原叫紫禁城可见紫色的地位.紫气东来一词出自道家始祖老子出关之时,关令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有圣人驾临,便向老子求道,老子留下了千古名篇< ...

  • 中药知识必学:檀香

    旃檀锡杖为佛之圣物.持锡杖可彰显圣智,故锡杖又名智杖.德杖.相传佛祖云游时所到之处锡杖必随之,必以檀香木作杆,足见佛祖对檀香木的喜爱,檀香锡杖证实了檀香与佛祖之间的亲密关系.一九八七年四月初八,法门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