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探源(二十七)三星堆古蜀国可能才是盘庚所迁之殷
近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六个新的“祭祀坑”的发掘和直播引发了公众的对华夏文明起源和考古工作本身的热切关注。
惊世的文物、独特地理位置和背后鲜为人知的古蜀国历史,三星堆对于所有研究华夏文明起源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课题,故而也一直在海色清澄的关注之中。
本期博客,我们将提出一个全新的观点:包括三星堆在内的古蜀国可能才是当初盘庚所迁之殷,也是后来武王所伐之殷。
对此读者可能会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呢?殷商王朝的都城在河南安阳附近,而且有甲骨文出土为证,这也能怀疑?
就让我们从著名的武王伐纣说起吧。
这是一段广为人知的历史:大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为了完成周文王翦商的遗愿,率兵攻陷了殷商的都城,商朝的最后一个皇帝纣王被杀(或说自杀),天下从此变商为周。
不过,一般人可能不会知道到这里面还有一个所谓“新荒伐蜀”公案,来自于《逸周书·世俘解》:
庚子,陈本命伐磨,百韦命伐宣方,新荒命伐蜀。
这里说的是在武王攻克殷商都城后又命令部下去讨伐商王朝的其他地方,其中任命了一个叫新荒的将领去“伐蜀”,即攻打一个叫蜀的地方。蜀是商王朝的重地,在出土的甲骨文中有许多记载。
照一般的理解,蜀就是指四川或者四川的某个地方,尽管其他地方的一些地名中偶尔也含有蜀字。
但《逸周书》接下来的记载颇为诡异:从武王庚子日下命令伐蜀,到乙巳日新荒带着蜀地俘虏回来复命,竟然只用了短短的五天时间!
安阳与蜀地相距上千公里,这当然是不可能的。
为了解释这种不可能,专家们只好在山西、陕西、河南等地去寻找这个想象之中在四川之外的蜀。
这些推测是在三星堆还未大规模发现的时代作出的,当时人们对古蜀的认知还停留在李白《蜀道难》中描述的那个与中原文明几乎隔绝的蛮荒之地。人们并不将蜀地看作是当时的“文明社会”的一部分,加之路途遥远,中原王朝也不可能与四川发生如此密切的联系。
但三星堆的出土文物,无论是来自之前的一号二号坑,还是最近的六个坑,分明在告诉我们:古蜀国的青铜文明竟然领先于同期的中原文明,并且从器形,纹饰以及合金成分(所谓“高放射性成因铅”)来看,两者显然又有着密切联系。
那么,在这个新的认识背景之下,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来审视“新荒伐蜀”事件中异常呢?
让我们考虑另一种可能性:如果甲骨文中的蜀,真的是四川的某一部分蜀地,那么我们反过来可以推出与“蜀”相距不远的所谓“殷”也应该是在四川,或许就是三星堆附近!
我们确实应该考虑殷在三星堆的这种可能性。要知道在甲骨文中,商人从来不称为殷人,所在地也不称为殷,并且事实上安阳也从来没有称为殷。
而周原出土的西周甲骨文,却有伐蜀克蜀的记载。
那么真正的殷在哪里呢?关于著名的盘庚迁殷,《竹书纪年》是这么记载的:
盘庚十四年,自奄迁于北蒙,曰殷。
所以,盘庚所迁之殷实际上叫北蒙,那么这个北蒙在哪里呢?
百度:北蒙,是盘庚迁殷之前,殷称北蒙。北蒙在黄河以北、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2公里处...北蒙已湮灭,主要靠考古学家去发掘、考证。
最早记载北蒙是安阳的古书是成书于南宋的《通鉴地理通释》,书中只是简单地说:“安阳县本殷墟,所谓北蒙者”。
很显然,无论是今人还是古人,都是在预定安阳为殷,然后依史书中北蒙为殷的记载,再冠以北蒙之名的。
那么我们怀疑三星堆殷,能找到和所谓“北蒙”相关的因素吗?
相信对三星堆有一定了解的读者都注意到它的北面不远有一条比较大的河叫鸭子河。
鸭子河,实际上是长江支流沱江的一条支流,大名湔江。湔江并不简单,它发源于龙门山脉太子城峰南麓,横贯整个成都平原,可以说是当地的母亲河。而三星堆的位置就在湔江和沱江之间的平原之上。
湔江,古称湔水,又称蒙水,与金堂县的交界处汇合石亭江、绵远河后,称为北河,在金堂县城与清白江、毗河汇合后称为沱江。
所以三星堆的位置,确切地说是在北河与蒙水之间。
这一区域如果以地理位置来命名,很自然会取北河之北,取蒙水之蒙,合起来是北蒙,代表北河与蒙水之间,所以三星堆一带才是一个真正可以称得上“北蒙”的地方!
而这片人口众多,土地肥沃,水路便捷的宝地,盘庚改称之为“殷”(丰饶之地)也是很恰当的。
基于三星堆是北蒙,是殷,那么蜀是哪里就不难找到了。显然很可能是被认为是三星堆文化继承者的成都金沙遗址一带,两地相距约五十公里,新磨从三星堆出发在五天内攻占并往返也是合乎情理的。
三星堆有许多未解之谜,其中之一就是出土器物多有受击打和焚烧的痕迹,专家们对此意见不一,有祭祀(燎祭)和亡国宝器掩埋诸说。
据《逸周书》的记载,纣王当时实际上是自焚而亡的,而且自焚时还佩带了许多名贵的玉器,当时一共焚毁了四千块。那么我们不禁联想,三星堆各坑中的焚损文物是否也是纣王或其后的武庚在城破之前焚毁并填埋的祖传宝器呢?
来自官方最新发布的消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对在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炭屑样品,使用碳14年代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其中K4坑年代最有可能是在公元前1199年至公元前1017年。显然这个时间段,正好涵盖了武王克殷或者稍后周公再次克殷诛杀武庚的两大事件。
长期以来,历学研究中一个很大的误区是预定中原地区才是文明的发源地,而其他地区都被说成是中原文明向外辐射的结果。但这种观点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比如郭静云教授的《夏商周:从神话到史实》一书就认为盘龙城、新干等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的江汉之地才是华夏文明的源头。也许我们更应该把三星堆加入进去,即以三星堆为首蜀汉才是青铜文明的源头,而中原反而是某种程度的辐射。
最后,相信读者也会问,如果三星堆一带是殷,那么现在公认的商都和殷墟又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相信《竹书纪年》,那么安阳一带(商都是在淇县还是毗邻的安阳尚有争议,本文不展开)是在盘庚之后第八位商王武乙期间才正式成为都城的。
三年,自殷迁于河北。
十五年,自河北迁于沫。
所以现在的安阳一带也确是商的都城,但和最初的都城“殷”是两个地方。那么,商王朝有两个都城,这可能吗?
现代人可能会有某种思维定式,即认为一个国家只有一个都城。这对于现代国家当然是对的,但在古代,一个国家却完全可能有两个都城,中外历史上有双都城的王朝比比皆是(比如周、唐、元),因此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商也有区域或功能分工略有不同的两个都城。在甲骨文中,亦记载有“西邑”,即西边的都城,这不就可能是三星堆吆?
请读者关注我的博客/公众号,海色清澄会带来所有的答案。
海色清澄(微信号: femtoyang 公众号:大地的指纹)
2021年3月24日于海上九城。
【大地的指纹】【华夏探源】【文明密码】【东土西土】系列用全新的视角揭开华夏文明的源头和相关的地理、历史、文字和东迁之谜。本文为海色清澄完全原创作品,如需转发或引用文中观点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