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漏必读——龙泉窑遇到了不要错过
龙泉窑位于今天浙江省西南部的龙泉市,瓯江上游。境内山岭叠错、连绵,林木葱郁、茂盛,溪流纵横、清澈,特别是地质环境优渥,瓷石和矿藏资源极为丰富。为龙泉窑产品的制造、流通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成为最 大的青瓷制瓷中 心。
龙泉窑在初创阶段的约经过二百年左右的长时间徘徊,进展缓慢。然后,大器晚成,不容小看,到了南宋时期,它在原有基础上出现质的飞跃。提高龙泉青瓷的水平,关键在突出一个“青”字。这时,该窑正调动一切技术力量解决青的呈色问题,由厚胎薄釉改为薄胎厚釉。这一来不仅改革了胎釉的化学组合,而且对成型、上釉以及装饰等一连串工艺技术,都经行了彻底改革。因为要使青釉色度深而且青,即非增加氧化铁的含量可以收效,也不恩给你靠薄釉可以达到要求,必须正确掌握釉层厚度。南宋龙泉青瓷精品皆上三四层厚釉,多次上釉,多次素烧。并改用石灰碱釉,使釉层高温黏度加强,厚而不流,釉面光泽柔和,烧制出粉青和梅子青两种代表性的精品,浑厚华滋,厚如凝脂,青比美玉,达到最 高的审美境界。
龙泉窑遗址所处地形主要为丘陵和山地,海拔280-650米之间。窑址主要分布在平缓山坡和山间谷地上,茂密山林、溪水长流、优质瓷土为窑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燃料和原料,许多窑址周边可见明显的瓷土采集地痕迹。遗址区内主要河流为梅溪、南溪(属龙泉溪),其为瓯江上游,属瓯江水系。其它溪流,如大梅坑、石塘坑、大坑底等支流都注入梅溪,梅溪、瓯江是古代龙泉青瓷外运的主要水运通道。梅溪边尚可辨少量码头遗迹如金村码头。
烧造龙泉青瓷的窑室为沿着山坡修筑的龙窑,北宋时龙窑窑身冗长,室内火候、温度掌控不易,烧出来的青瓷釉色黄绿不齐。到了南宋,龙窑窑身缩短,有助于火候、温度的改善,匣钵普遍使用。南宋中期烧成了著 名的粉青釉,器型也更加丰富,尤以鬲式炉、堆塑龙虎盖罐、双耳瓶、八卦炉为典型器。
龙泉窑自宋朝开始成为一代名窑后,生产的瓷器不仅在国内销售,更远销亚洲、欧洲甚至澳洲、非洲各国和地区。如今,在日本、英国、美国等多个国家的博物馆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来自中国的龙泉窑青瓷。
龙泉窑虽然是是宋朝兴起的名窑,但到了此后的元朝,中国结束了宋、金、西夏等多政权对峙的分 裂,在商业贸易的繁荣下,龙泉窑才发展到生产高峰。
明代龙泉窑青瓷与同期的景德镇窑同样具有官窑的性质。其釉面玻化程度较深,透明度高,表面光泽强。釉的特点是氧化比从南宋的2.8~3.0提高到3.1~3.2左右,氧化钙被氧化钾、氧化钠代替。发翠青色,刻花是用“三刀法”,以刀代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