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大长寿院士十句健康忠告
钟南山 生于193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
吴孟超 生于192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
孙燕 生于192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肿瘤治疗专家
王陇德 生于194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卫生部副部长,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
郝希山 生于194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肿瘤治疗学专家
巴德年 生于193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肿瘤免疫学家
一、远离癌症,从回家吃晚饭做起
“ 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非要在宴会桌上谈问题?”孙燕院士说,现在的人们,总是忙于工作,想回家好好地吃一顿饭越来越难。
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早餐吃的像皇帝,晚餐吃的像乞丐。”说的就是我们晚餐时应该注意饮食清淡。但是现如今人们工作繁忙,往往要等到晚餐时才有个人时间,自然会大快朵颐。而且按中国的习惯,多数应酬、聚会也都会安排在晚上,也大大影响了现代人吃晚餐的健康习惯。以至于使我们的肠胃始终处在受损状态,再加上体重超标,长期下去就可能诱发癌变。
为此,孙燕院士号召大家,“可怜可怜自己的胃,珍惜自己的身体,远离癌症,从回家吃晚饭做起。”
二、坚决反对营养品、保健品、补药
“我坚决反对用营养品防癌。”郝希山院士说。“据我所知,至今还没有一个营养品、保健品真正地通过循证医学的对照研究证明,在人身上确实能够防癌。”
巴德年院士也说,“虽然我是免疫学专家,但我从不主张吃增强免疫力的保健品,人的健康不是靠吃药维持的。”
巴德年院士说他的防癌秘方只有一条——保持愉悦的心情。一个愉悦的心情对健康和增强免疫力最重要,发脾气、生闷气、憋着上火等都会引起体内肾上腺素提高,进而使身体各项机能降低。
新晋国医大师、97岁的中医妇科专家朱南孙女士也提到,“我基本上不服用什么补药,像广告中那些疗效'神奇’的营养品,我从来没有怎么尝试过。”
三、饭吃七分饱;在科学界,有个著名的“麦卡效应”······
为了保证健康的身体,孙燕院士说:“我每天只吃七分饱,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诱惑,于是感觉吃得差不多了,就马上离开饭桌,绝不久待,更不会与家人在饭桌旁聊天,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多吃两口饭菜,偶尔还会把晚饭省下一两顿。”
在日本的冲绳岛上,居民传统习惯是低热量、高蛋白。结果岛上百岁和百岁以上的老人是日本其它地方的40倍。不少老人谈起长寿经验大都表明:节制饮食,食勿令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
在科学界,有个著名的“麦卡效应”: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克莱德·麦卡教授将小白鼠分作甲乙两组,两组供给的饮食质量相同。但对甲组小鼠限制饮食数量,而对乙组小鼠则不限量,每天可以敞开肚皮吃。结果是乙组小鼠在175天后骨骼就停止生长,而甲组小鼠到了300天、500天,乃至1000天,骨骼还在继续生长。乙组小鼠不到两年半全部死亡;而甲组小鼠却活了3~4年;并且肿瘤的发病率也比乙组少得多,最常见的肾硬变几乎没有发生。
四、体育锻炼是保健第一要素,而且需要有规律的锻炼
“体育锻炼是保健第一要素。”王陇德院士说。
王陇德解释,锻炼让肌肉发达,建起来一道健康城墙。人体的肌纤维数量,出生后就不会再增加了,丢一条就少一条。而锻炼则能使肌纤维增粗,延缓肌纤维衰老。
孙燕院士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平日很少用车,尽量“以步代车”。孙院士说,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有人喜欢走路、有人喜欢游泳,只要动就比不动强。而且,锻炼也没必要非找特定场合、特定时间进行,工作间隙、闲暇时间都可适当进行点小运动。
钟南山院士还强调:“耐力训练的主要是心肺功能,力量训练的主要是肌肉功能,柔韧性是各个器官的协调性,速度是反应性,“这不是有时间就打打球、星期天爬爬山就能解决的。它需要有规律的锻炼才能够达到。”
五、拒绝剩饭剩菜,有三大健康隐患
很多人不知道,剩饭剩菜吃多了,可能诱发胃癌。
“胃癌原来是日本人发病率第一的癌症。但后来逐渐降下来了,与胃癌下降对应的是家庭冰箱持有率的上升。”孙燕说。日本人喜爱吃生食,但在过去冰箱没有普及的时候,食品在常温下存放容易变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提醒,剩饭剩菜有三大健康隐患。
1、容易滋生细菌
成品菜在20以上的保鲜期一般为4到6个小时,超过这个时间,细菌会成倍增加。
2、营养流失
蔬菜中的维生素经过反复加热,很容易被破坏掉,剩的绿叶菜营养价值的确不高。
3、可能产生致癌物
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盐,在其采摘、运输、存放过程中,硝酸盐会被细菌还原成对人体有害的亚硝酸盐,过夜的剩菜,经过一夜的盐浸,绿叶剩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更高,人食用这些食品后容易中毒。
六、远离抽烟、熬夜、久坐等不良生活习惯
据孙燕院士介绍,不少肿瘤是被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吸烟人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病理和免疫学教授罗伯特·史莱伯发现,如果一些不良生活习惯维持10年,那你就会成为“癌症候选人”,因为在这10年中,癌细胞不仅产生,而且会发展壮大,最终攻城掠地,侵犯身体其他器官。这些习惯包括:蔬果吃得少、老是憋大便、熬夜、久坐不动、不用安全套、常吸二手烟等等。
孙燕院士建议,应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进食,每天有一定时间锻炼,不要抽烟喝酒。
七、远离油炸食物
“防癌一定要避免吃过多的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比如国外传过来的炸薯条就是这类食物的代表。”郝希山院士说。
说起油炸食品,孙燕回想起了他年轻时在美国工作时一位教授的做法。这位美国的教授极其反对吃油炸食品,自己是一口都不吃,看见别人吃也会马上去阻止。
在一次在学校开的Party上,孙燕看见一盘自己爱吃的炸面包圈,抓起来就往嘴里塞。结果这位教授正好站在他身边,一把抓住他的手,已经到了嘴边的美食被这样拽了下来。
“以前我还是非常喜欢吃这些美味的炸鸡腿和西式炸鱼的,从那以后就很少吃了。”孙燕笑着说。因为长期吃油炸食品会诱发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
八、每年坚持两次体检
定期健康体检是预防保健,早期发现疾病、亚健康的重要手段,为了保持健康,对疾病能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应该定期到医院进行健康检查。
但与大家每年基本只体检一次的情况不同的是,孙燕院士却额外给自己增加了一次体检——每年全身查体两次。
“我这样做,原因是有的肿瘤隐蔽性比较高,偶然一次体检未必能发现。比如,早期肺癌可能只有一半患者是通过胸片、X线、痰液能被发现的,增加体检次数可提高早期发现肿瘤的机会。”
任何疾病都是早发现、早治疗可以痊愈,长期从事办公室工作的中青年白领,企业家、各级领导、科技人员、艺术家、长期从事电脑工作人员等等,虽然平时没有什么明显不适,但因其日常工作比较紧张、节奏快,以及应酬多、食物结构不合理,参加运动锻炼少,极易导致体内代谢失调,引起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和高脂血症、隐性心血管病等。这一人群若能坚持在每年体检一次,有利于早期发现疾病和接受早期治疗。一般在40岁以后就应该每年定期体检一次,有些病甚至在二、三十岁开始就应定期体检。
九、知足常乐,远离不良情绪
孙燕院士说,他接诊的绝大多数癌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一个诱因——压力大、长期抑郁、过分忧虑、勾心斗角。
“以前,医学界还质疑精神因素怎么会跟癌症有关呢?后来一个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没有心灵的帮助,身体无法痊愈。”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愉快可以使生命的每一次跳动、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论躯体和精神性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健康。我国古代医书《黄帝内经》中也有“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记载。
十、甘草是国老,泡水喝是最好的抗癌药
“推荐大家防癌可以喝点甘草茶,甘草有个别名叫“国老”,就像古代社会位高权重的老人家,专门负责调和人际关系。甘草的作用也类似,调和所有药物的作用,能调和解百毒,是名符其实的温阳抗癌的药物。”吴孟超院士说。
早在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甘草列为药之上乘,称其具有坚筋骨、长肌肉、增气力和解百毒之功。现代医学发现,甘草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多达上百种,能治疗或辅助治疗多种疾病,不愧为众药之王,国之药老。
南朝有一个名医叫陶弘景,他开的药方中都有甘草,有病人问甘草是不是能医百病。陶弘景笑道:“甘草甘平补益,又能缓能急,对一些性情猛烈的药物,可监之、制之、敛之、促之;在不同的药方中,可为君为臣,可为佐为使,能调和众药,使它们更好地发挥药效。在药的王国里,甘草是国之药老。”从此,人们就把甘草称作“国老”了。
吴孟超院士建议,每天10克甘草,煮水、熬水作代茶饮即可。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