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语气语调训练
说话的语气语调训练
摩契斯卡夫人是波兰的一位明星,有一次在美国演出时,白下的观众请她用波兰语即兴演讲。于是摩契斯卡夫人开始用波兰语说话,她时而语调轻快,让人跟着也心情愉快;时而又声音低沉,让人跟着心情沉重;最后她慷慨激昂,在悲怆万分时戛然而止,台下的观众被她的悲伤所感染,鸦雀无声。而这时,她的丈夫在人群中笑了起来,原来她刚才只是在用波兰语背诵九九乘法表。
很明显,感染观众的不是九九乘法表的内容,由此可见声音语调的影响力有多奇妙。而在日常的说话中,使用合适的语气语调,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不可或缺。
单敏是一个公司的白领,最近闺蜜帮她介绍了一个男朋友叫马建,巧的是,他们俩还是校友,马建高单敏一级,他曾是校广播站的广播员。
见面后,单敏觉得马建的声音像广播员一样有磁性,而且抑扬顿挫起来很是好听。她跟马建说:“我喜欢听你说话。”
但约会了几次,马建的说话却让单敏觉得有些别扭。
因为马建无论什么时候说话,都像是还在广播站里播音,绷着一股劲,生怕哪一个字念得不准,或者腔调不够优美。单敏听的时间长了,都跟着觉得累。
而且在茶社、咖啡馆这种地方,本来是清幽的场所,尤其是恋人间说话,都是轻声细语的而马建却还是在用他的“播音体”在唠家常,这让邻桌的人都会投来异样的眼光。
终于,有一次,单敏忍不住和马建说:“你说话的时候,能不能换个腔调?”
马建很吃惊,一板一眼地说:“你不是说喜欢听我说话吗?”
单敏说:“但你什么时候都像在念稿子一样,让我觉得有些累也有些怪。”
马建更吃惊了,继续用他的“播音体”说:“你们女人真是奇怪,既然好听,为什么不能一直这样说话呢?我还是觉得这样很好,也改不了。”
单敏无语了,他们的关系也就此结束。
能做校广播员的马建,音色条件自然是不错,抑扬顿挫的感觉也很好,单敏一开始也很喜欢听他说话,但是最终却因为不分时间和场合,永远用一种腔调说话,最终让单敏觉得受不了。
我们替马建觉得惋惜,他本应知道,播音和日常对话是两码事,播音要求字正腔圆、抑扬顿挫,日常说话更重要的是亲切随和,而约会的恋人间,说话则要深情款款,呢喃细语。如果马建仍准备用他的“播音体”谈恋爱,那估计只能找一个机器人女朋友了。
语气语调在生活中从来都是这么重要,同样的一句话,用不同的语调说出来,很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意思,比如夫妻间,吵架时老婆歇斯底里地喊“我恨死你了”,那肯定是真恨,恨不得拿刀砍。
而如果是老婆眉目含笑,温柔地说声“我恨死你了”,那肯定是假恨,这只不过是夫妻间示爱的另外一种表达。所以,会说话,不仅意味着说话的内容要准确,还意味着声音语调的配合要到位。
给自己的话找语气语调,就像给货物找一种运输工具,只有找到合适的载体,才能让自己的话顺利抵达对方的内心,那如何才能运用合适的语气语调呢?
首先,要注意区分场合和对象,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跟初次见面的人要大方得体,跟领导说话要毕恭毕敬、不卑不亢,跟家人或者朋友则可轻松随意。在人多的正式场合发言,要注意放慢语速、提高声音、突出重点,要让更多的人听清楚。两个人间的谈话则可以放低声音、语调平和,话与话之间说得紧凑些,力求自然流畅。
其次,要掌控好说话的节奏。相声演员登白表演、领导发表讲话前,或在他们说到高潮部分,总要停顿几秒,等着白下安静下来,众人注意力重新聚集到他们身上再讲,这就是在控制讲话节奏。说话的节奏变化,会给听众不同的情绪感染,说得热烈急切,会让听众跟着紧张,说得沉稳缓慢,观众也会心情平静。在讲大家都知道的事、不太重要的事或者特别让人激动的事情时,语速可适当加快。
而在需要特别强调或者需要努力克制感情,或者是谈话中含有重要的数据时,语速则可以减慢。
最后,要注意改掉说话时不良的语气语调习惯。有的人是大嗓门儿,在哪里说话都吵吵嚷嚷,这样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有的人说话则是声音太低,唯唯诺诺,这样又会给人自卑、怯懦的印象。有的人说话像机关枪,一旦开口就停不下来,最后听的人却不知所云。有的人则是说得太慢,半天迸一个字出来,让人完全没有附心听下去。还有的人说话喜欢打官腔,动不动就甩长音说“这个嘛,那个嘛”,听起来也很让人讨厌。这些都需要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