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稀名贵的明清景泰蓝
景泰蓝作为一种美术手工艺品,是瓷铜两种工艺的结合,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因景泰时期的制品发明了特色的蓝色釉料,所以又被叫做景泰蓝。制作方法就是,用紫铜作胎,做成各种造型,然后在铜器表面上嵌以设计好的纹饰铜丝或金银丝,再填以各色珐琅质,用高温烧造,最 后磨光镀金而成。景泰蓝的制作工艺融合了青铜器、瓷器、雕刻等多种技术,为中国传统工艺的集大成者。
景泰蓝的雍容华贵从不因岁月而磨灭,却将因人心而不古。“景泰蓝是国宝,不要在新中国失传。” 是的,国宝,国之瑰宝,与世同辉,不应有憾。
收藏景泰蓝,除了认清年代外,在器型的选择上应以人物、动物为首。从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 开始,景泰蓝出现仿制品,主要仿造清代乾隆以后的器物。景泰蓝使用的主要颜料为珐琅色料,伪造者为降低成本,往往用其它色料代替。伪造的一般方法是:先制成铜胎,并用铜丝掐成各种图案,接着将普通颜料研磨后填入灼烧,烧成后镀金,再用细石将表面的硬棱磨掉。各道工序完成后还要在其表面涂上一层杏干粥,使其生锈。数十天后把表面的锈除去,再用胭脂油擦一遍,其颜色和光润程度可与旧器物相混淆,但藏家只要仔细观察,便能分辨真伪。
明代景泰蓝的器形:明代掐丝珐琅制品的器形多种多样,既有盘、碗等日常用具,也有仿古的尊、鼎等陈设用具。明代早期器形主要有盘、碗、梅瓶、薰炉、盆、觚等。明代中期器形有瓶、尊、炉、碗等。明代晚期大型珐琅器增多,有仿古的方炉、出戟尊、缸等,小件器物则有盘、盒、烛台、碗等。
明清景泰蓝作品多为吉祥寓意题材由于景泰蓝历史上是专 供皇 家使用的器物,因此,景泰蓝题材大多是吉祥寓意,如“五福捧寿”、“ 万寿无疆”、“三羊开泰”、“河清海宴”、“太平有象”、“龙凤呈祥”等传统图案,祈求皇 室的福祉、寿命长久、后继有人、江山永固。还有一部分早期景泰蓝作品为西亚风格,这就是景泰蓝带有一点伊斯兰风韵的原因。元明时期,多以宝相花和缠枝纹为主,而今天的景泰蓝作品中,大众花鸟、人物、动物、风景等题材应有尽有,歌颂祖国、歌颂人生、歌颂和谐社会、歌颂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景泰蓝最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元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或是青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因其是在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兴盛起来,因此命名为景泰珐琅或是景泰琅。后来又因多用宝石蓝、孔雀蓝色釉作为底衬色,而且“琅”的发音近似“蓝”,最 后演变成“景泰蓝”。
景泰蓝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种,相传它是在元代由阿拉伯地区传入中国。中国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即使这种以金属为胎填敷珐琅釉料烧制而成的作品是舶来品,但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艺术土壤上,也很快就融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风格,成为中国工艺美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