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和商铺的发展规律,给你一点关于买商铺的建议
我们的这个宇宙,有一条守恒定理,就是越容易的事情,收益差距越小,越复杂的事情,收入差距越大。
你把钱存余额宝,全国人民的收益都一样。
你去干滴滴快车,干的时间一样,收入也差不太多。
如果你去买股票,那一些人能赚十几倍,同时就意味着还有更多的人亏得底裤都没有。
买房子也是这样,我们买住宅,只要你市场价买进,整个城市是同赚同赔的,你和别人在收益率上的差距其实并不大。
但商铺就是个更复杂的活,有的年租金几十万,有的十来年没一个租客,这中间的收益之差是非常惊人的。
买商铺我们仍然是有结论的:三四线城市的商铺不要买,一二线城市的商铺仔细挑。
在这里我们仅讨论沿街商铺,对于大型商场里分割出售的商铺,恕我直言,牛逼的商场不分割出售,比如万达,分割出售的不能说一定差,但普通人玩不转,受众群太少,我们就不讨论了。写字楼也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内。
说回沿街商铺,其实在电商之前,小城市的商铺就已经显出了疲态。对于小城市的主要消费人群——中年妇女来说,是不存在小商店这个概念的,什么东西都是批发市场,一包盐也要进去大型超市。
电商来了之后,小城市的商业几乎被吊打,再无翻盘的可能。
对一二线城市来说,商铺的商业形态越来越以提供服务为主。比如健身,娱乐,餐饮,美容美发,中介公司,培训机构,便利店等。
买商铺的人最关注的是租金,而商业形态的毛利润直接关系到你的收租水平。
所以我们把问题一再压缩,变成,如何把自己的商铺租给毛利较高的商业形态。
那我们的方法论就总结出来了,找一个高消费的区域买进商铺。
好像寻到了宝了是吧,but,事实上,找一个高消费的区域买进商铺这一条,你根本做不到。
高租金的区域都是成熟区域,而成熟区域的租金高又稳定,妥妥的现金牛,谁会去卖,即便是卖了,按现金流折价,我们普通人也买不起。
我们大部分能买到的商铺,是新的小区沿街盖的门面。
这就引出来一个悖论,我们买商铺要找高消费区域,可以是高消费区域没有铺子可买,可买到的铺子只能是新区域,新区域日后能不能有高消费鬼都不知道啊。
尼玛,一圈下来,买铺子和买股票一样,全靠蒙。
有人说看这个小区的档次啊,小区高端,商业自然不会差,错,事实情况是,高端物业的周边通常支撑不起商业,因为人数不够。那些熙熙攘攘的小区,商业繁荣,又怎么可能是高端小区呢。你说万科?万科就是听着高档点的普通小区。
事实上,买商铺的成功与否并不取决于你的分析,甚至和地段也没有关系,你的商铺的租金,取决于你的租客意愿。香港路上照样有兰州拉面,闽江二路实在想不通怎么就会冒出一堆咖啡店,城阳的小北曲集装箱饭店到底是怎么聚集的,微观上的事情是无法解释的,好在我们还是可以在宏观上把握一下。
商业的发展路径
我们玩《模拟城市》,第一步要先建一片低密度住宅区,然后配建一些低密度商业区,人口没聚上来之前,你会发现高密度商业区都是无法解锁的,这符合事实,人口密度决定商业模式的等级和种类。
一个新区域,一个新小区,当周边还是玉米地的时候,什么样的商业会先出来?卖油条的,卖菜的,卖建材五金的,小超市,兰州拉面,排骨米饭;慢慢的,小区入住率提高,你会看到小饭店,小宾馆,夫妻洗车店等会冒出来;再往后,随着周边区域的开发,周围的商业会冒出烤肉摊,中型超市,幼儿园,美容美发,专业汽车维修中心;运气好,再往后,你会看到火锅店,酒吧,艺术培训,健身,西餐日料。
1级,2级,3级,4级,人均消费越来越高,利润率也越来越高。
好了,你说那买进一个商铺,把商业熬到第3,4级是不是就好了呢。错,商业升到第3、4级时,第1、2级的商业仍然存在,还是在原来的位置,你会看到,一条两车道的马路,常常出现,这边是一二级商业,对街是三四级商业,这边的房东望眼欲穿啊,可三四级商业就是不过来,人家扎堆啊。
你能说你的地段不够好吗,你只能说你的隔壁商铺都是猪队友,你们最好的做法就是把你们那一排的租客全部赶走,然后重新招租,引入更高端商业,但我估计没有邻居听你的。每个人的自以为是,共同造成了这么一个不利的结局。
一个区域人口密度上来后,一个新的小区落地,一片新的商铺交付,一夜之间所有商铺全部开始装修,一个月后鞭炮陆续响起,定睛一看,我靠,咖啡面包店,烤肉店,酒吧,串城,餐吧,便利店,湘菜馆,川菜馆,朝鲜菜馆,……一把全部齐活,直接跳过了一二三级商业,上来就是四级商业,对接的商铺业主掩面而泣。
有套路了吧,如果一个区域的一二级商业都发展不充分,就不要去买这块区域的商铺,观察,计算,看着3级商铺差不多时,进场去买商铺,直接把商铺租给4级商业。
but,又来了一个悖论,一个区域快成熟时,房价就贵了啊。
贵就贵吧,但如果仅仅是因为一个公交站或者马路稍微宽一点等种种原因,4级商业不选择你这块,集中去另一个小区的商铺开店,然后那条街以后就叫餐饮一条街了,你这边最多三级商业,什么店都有,四不像了,该怎么办?
无解,命其实并不在自己的手上。
非吾主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