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政治制度专题解析

第一章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一、雅典民主政治1、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①自然条件:多山多岛环海,有利于航海和文化交流,容易形成民主氛围;②经济条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其海外贸易及工商业发达,是民主政治产生的经济基础;商品贸易需要自由、平等的环境,容易形成民主氛围;③文化因素:靠近古代埃及和两河流域文明的中心地带,便于从亚非文明中汲取丰富营养;④政治因素:希腊半岛重峦叠嶂,多山多丘陵难以形成统一的政治中心,有利于城邦体制,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政治;⑤人文条件:城邦公民普遍具有较高的素质,积极参与城邦政治事务,是民主政治得以实行的人文条件。2、  城邦政治   ⑴  城邦含义:公元前8—6世纪,希腊出现了200多个奴隶制小国。它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边的一些村落,史称城邦、城市国家,是希腊的一种国家形态。⑵ 城邦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彼此分立,联系密切;拥有基本一致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共同参加奥林匹亚竞技会。⑶城邦影响:①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在小国寡民的形势下,公民有较多机会直接参与城邦公共事务,十分珍视自身的政治权利,积极性被广泛调动起来;②有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繁荣的思想文化。城邦既是商品集散地,也是文化中心,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3、  希腊的公民  ⑴ 地位:公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⑵构成:通常由成年男子构成(妇女、奴隶、外邦人被排斥于公民之外),有权参与城邦事务。⑵特征:①城邦大多重视对公民参政素质的培养.②公民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个性,善于从事政治和文化艺术活动,追求智慧与平等。③公民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将城邦利益看得至高无上。4、  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梭伦改革(奠基)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伯里克利改革(顶峰)选区以血缘为基础的4个部落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以地域为基础的10个行政选区公民权力解负令划分4个等级,以财产来分配官职五百人会议对全体公民开放除十将军外以抽签方式担任各级官职;有发言权和表决权,享有津贴常设机构4个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各选50人组成五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成为轮值主席司法机构陪审法庭陪审法庭陪审法庭,用抽签方式选出军事机构“十将军委员会”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统率军队监督机制陶片放逐法陶片放逐法重点讲解1、  梭伦改革(公元前594年)⑴ 背景:①雅典4个部落各自为政,贵族垄断一切大权;②新兴工商业阶层不满贵族专权,要求发展民主政治,促进工商业繁荣。⑵内容:①颁布“解负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人重获自由;②采取措施促进工商业发展;③按财产多寡将雅典自由民分为4个等级;④组成“四百人会议”, 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和参加“四百人会议”;⑤设立雅典最高法院 —— 陪审法庭以受理公民投诉。⑶特点:实行“不偏不倚”的“中立”政策。既不迁就贵族,也不偏袒平民。⑷影响:①改革未能彻底化解贵族与平民的矛盾;②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促进了雅典民主制度和商品经济的发展;③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为雅典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2、  克利斯提尼改革(公元前6世纪末)⑴ 内容:①用地域取代血缘部落,组成“五百人会议”,对所有等级公民开放,相当于国家元首的每日轮值主席也从“五百人会议”中产生;②成立“十将军委员会”;      ③对一些野心家制定了“陶片放逐法”。⑵影响:①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雅典国家最终形成;②所有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3、   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⑴ 内容:①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以抽签方式产生;②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公民大会经常化,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③“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公民大会的轮值主席,执掌国家最高权力;④为鼓励公民参与国家政治事务,发放津贴。公元前8世纪,雅典城邦萌芽。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奠定雅典民主政治基础。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主政,雅典民主进入“黄金时代”⑵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代”;贵族的政治权力大大削弱。4、   雅典民主政治的地位⑴ 基本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轮流担任公职)、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权利相互制约。(公民大会有立法权,陪审法庭由司法权,五百人会议有行政权,三权相互制约,防止滥用权力)⑵ 局限性:①从范围上:只对一部分人即成年男性开放,妇女、外邦人和奴隶被排除在民主之外。②从性质上:是一种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应于小国寡民的城邦;③从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④后果上:沦为个人争夺权利的工具。⑶ 意义:①希腊:促进了雅典的繁荣,成为全希腊的学校;铸就了希腊人的民主性格;辉煌文化成就的取得。②世界: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专制盛行的古代世界率先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率先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国家主权在民的原则,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提供了蓝本。二、罗马法

㈠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1、罗马法的概念:公元前6世纪末—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制度。(目的:维护和稳定帝国统治)2、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十二铜表法》⑴原因: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和强烈要求。⑵颁布:公元前449年,立法委员会颁布。⑶内容:相当广泛,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⑷评价:局限性:它是以往罗马法的汇编,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和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进步性:①它是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②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㈡    从治“公民”到治“万民”1、公民法⑴概念:从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 。《十二铜表法》就是一部典型的公民法。⑵特点:①范围:它是专门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具有明显的狭隘性。②操作: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缺乏灵活与变通。③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而涉及个人  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不够完善。⑶意义:在罗马共和国时期,广大平民是罗马对外扩张和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从而极大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爱国热情与参政的积极性。2、万民法⑴背景:①对外扩张导致疆域扩大,人口增多,新矛盾凸显,需要给外邦人以司法保护。②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万民法体系。⑵概念:在古罗马对外扩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普遍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的法律,即“万民法”。⑶特点:①范围:适用于罗马境内各族人民。②操作:简洁灵活、实用有效 。③内容:注重调解贸易以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⑷ 地位:逐步取代公民法,成为巩固罗马统治的重要工具。⑸意义: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了罗马政权, 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㈢    西塞罗和自然法精神1、自然法①含义: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抽象的法律观念,是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②意义:进一步发展了斯多亚学派的自然法精神。自然法是整个法律科学的思想基础和各种具体法规的指导原则,它高于一切人定法和人为权力。这种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对罗马法律实践的理论概括与升化,标志着罗马法学的高度成熟。③代表人物:西塞罗被誉为“自然法之父”。④核心思想: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保护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㈣    罗马法的作用和意义1、 变化特点:呈现明显的阶段性。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从成文法到自然法。2、 实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局限)。3、 作用:⑴维系帝国(对当时的罗马而言)①罗马公民法的实施,使平民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地位空前提高,激发和调动了他们的爱国热情与参政积极性。②万民法以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较好的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从而巩固罗马政权,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帝国境内各民族的共同发展。③提高了国家各级官吏的办事效率,规范了他们的从政行为。④裁决了大量商业纠纷,保护了正当商业利益。⑤调节了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缓解社会矛盾。⑵泽被后世(对后世而言)①罗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罗马帝国灭亡以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曾两度掀起热潮;②罗马法又直接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③罗马法中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和民族的永恒价值。典例解析:1.柏拉图说:“我现在要以'法律的仆人’这一术语来称呼那些通常被称为统治者的人。这不是我标新立异,而是我认为这是维系城邦的大事。”在柏拉图看来,城邦统治者( )A.要成为法律工作者B.要通过法律发财致富C.要依法行政D.都为法律服务【答案】C【解析】由统治者被称为“法律的仆人”“这是维系城邦的大事”可知,雅典城邦的管理是通过法律来保障的,统治者要依法行政。柏拉图论述的是关于城邦治理的原则问题,A、B、D三项均不符合这一原则。2.雅典民主时期,“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人民”可以牺牲任何“人”。亚里士多德警告“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古代雅典保障“'人民’的意志和利益”的关键措施是( )A.设立公民大会B.抽签选举C.实行陶片放逐法D.轮流执政【答案】C【解析】“'人民’的意志和利益高于一切”“公民不得私有其自身”表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是城邦公民的政治,“人民”可以牺牲任何“人”表明对民主的敌人要采取严厉的惩办措施,符合这一要求的是C项。公民大会的设立、抽签选举、轮流执政等都是民主政治的直接体现,不是针对危害民主的个体采取的惩办措施。3.据记载,每年初,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都可报名参选陪审员,雅典l0个行政区从报名者中各抽签选出600人,共6000人成为陪审员,任期一年。遇有案件,则根据案件大小从6000人中抽签选出5到2000人组成陪审团,开庭之日再抽签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法庭。这个复杂的选拔程序本质上体现了( )A.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直接性和广泛性B.雅典民主权利的分享完全通过抽签实现C.庞大的陪审团队伍保障了判决的公正性D.雅典的陪审员由公民轮流担任【答案】A【解析】陪审团成员先海选再抽签,体现出雅典公民在参与政治   生活方面是直接的、广泛的。陪审团成员通过抽签产生,但并不等于所有的公共职务都是通过抽签产生的,B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陪审团成员的产生程序,并不能得出C项;陪审团成员由抽签产生,并非轮流担任,D项不正确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