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轻而易举的成功,实际却离不开思维能力的巧妙运用

1.东汉末年,南昌城里有一个姓徐的小孩,才11岁,非常聪明伶俐,善于和别人辩论。

徐童经常到郭林宗老先生家玩。老先生的家里有一颗粗壮的大槐树,槐树的树枝上有茂盛的绿叶,远远地看过去,槐树的树冠就像是一把墨绿色的伞,徐童很喜欢这颗大槐树。

一天,徐童又来到老先生家里,看到一群壮汉正在磨斧头,正准备砍树呢!徐童赶紧找到老先生,问他:“郭伯伯,这颗大树夏天的时候可以遮荫纳凉,冬天的时候可以挡风雪。它生机勃勃地生长在这里,给这个院子也带来了生气,你把它砍了的话,那么院子里面光秃秃的,多难看呀。”

老先生听了,笑着对他说:“我也不想砍呀,前几天我看到一本书,书上说“庭院如井四方方,方方正正口字状,庭院当中如有木,木在口中不吉祥’。你想啊,口中加一个木,是什么字?”徐童不假思索地说:“是困字。”

老先生说:“对呀,就是困难,穷困的'困’,你看这个字多不吉祥。

徐童听了,觉得老先生太迂腐了,就凭一本破书上的一句顺口溜,就要把这么可爱的一棵树给砍了,实在是太可惜了。他眼睛一转,计上心来。徐童有办法阻止老先生砍树吗?

2.很久以前,一个遥远的国家里面有两位技艺高超的木匠。他们做的东西都很精美,难分高下。

一天,国王心血来潮:“到底谁是最优秀的木匠呢?不如,我来给他们举办一个比赛,到时候根据他们的作品,评出最优秀的木匠,并封他为'全国第一木匠’。”

于是,国王找来两位木匠,给他们出了比赛题目:三天之内雕刻出一只老鼠,谁雕刻得最为逼真就是谁赢了。胜利者不仅能获得“全国第一木匠”的光荣称号,还将受到国王的重金赏赐。

接下来的三天里,两个木匠都把自己关在家里,没日没夜地雕刻老鼠。三天时间过去了,他们都给国王献上了自己的作品。

第一位木匠雕刻的老鼠,不仅纤毫毕现、栩栩如生,而且憨态可掬,形神兼备,远远看去根本看不出,它是一只木鼠。国王和大臣们见了,纷纷点头称赞。

第二位木匠雕刻的老鼠,只是有一点老鼠的样子,并不逼真,更不用说形神兼备了。国王和大臣们见了,都连连摇头。谁胜谁负,已经很明显了。国王正要宣布比赛结果,忽然,第二个木匠高声抗议:“大王,我认为,比赛的评审并不公正。其实,老鼠刻得像不像应该由猫来判断,在这方面,它的眼光要比人锐利得多。”

国王觉得他说得也有道理,就命人抱来了几只猫。这些猫扑向哪只老鼠,无疑就说明哪只老鼠更像真的。仆人们放下手里的猫,没想到这些猫不约而同地扑向那个并不逼真的老鼠,它们疯狂地争夺、撕咬,好像比吃一只真的老鼠都津津有味。而那只公认的栩栩如生的木老鼠,根本没有猫去碰它。事实摆在面前,国王只好把奖励都颁给了第二位木匠。

事后,国王百思不得其解,他问第二位木匠:“难道你已经收买了那些猫吗?你雕刻的作品根本就不像老鼠呀。”

第二个木匠于是说出了自己的秘密,国王一听,十分佩服其智慧。你猜,第二个木匠是如何赢得比赛的


答案:

1.做荒谬的事情,总有一个荒谬的理由,从根本上驳斥倒荒谬的理由,就能阻止荒谬的事情发生——徐童大声对老先生说:“院子造得四方方,四四方方口字状,院子里面如住人,人在口中不吉祥,郭伯伯,口中一个人,是什么字?”

老先生说:“是囚字。”徐童说:“是囚禁、囚犯的'囚’,郭伯伯,你把树砍了,困字就变成了囚字,这个字比困字更不吉利呢,你是不是也要从院子里面搬出去了呢?”老先生听了,仔细想了想,然后笑着说:“你这孩子,真是个机灵鬼,不过,确实是我错了。”说着,老先生向那群人摆摆手,让他们回去了,树就保存下来了。

2.第二个木匠笑着说:“大王,其实很简单,我只是用鱼骨雕刻老鼠罢了,猫在乎的是腥味,它才不管像不像老鼠呢。”

由猫来当评委,第一个工匠注定是要落选的,因为无论把作品外表雕刻的多么惟妙惟肖,也改变不了它的本质——一块木头,就算是上好的檀香木,它散发出的幽香也不足以抵挡鱼骨的腥臭。这是猫的本性,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自然定律,人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否则只能是一败涂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