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远智原创丨书画家孙云水印象
书画家孙云水印象
文/赵远智
明朝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一生的精神遗产被后人凝结为“逸气、贵气、大气”,其后专指学养深厚、言之有物、格调高雅的画作为文人画。
理性的概念之说虽丹书铁劵,但难以捕捉飞扬灵动的具象感受,好在与云水几次约茶,在其偌大的画室里,领略了被西方倾慕已久中国画的笔墨、线条之魅,如果不厌其详将写意性、书法性、文学性附会其中,文人画的那种虚心劲节之姿便跃然纸上了。
云水对中国画的认识别具炉锤,且孤怀闳识、见地独到,他认为;较长一个时期以来,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日渐式微,真正入目的好作品寥若晨星。殊不知,兼具深邃意境、表现力和丰厚文化内涵的写意精神,是中国传统艺术和审美的灵魂、精髓。这一影响甚巨的审美价值趋向,经过一千多年来的浸淫濡染,使中国画具有了一种“笔略而神全,墨少而意多”的诗意表达,同时,也赋予了中国书画艺术凸显出异于西方造型写实的笔墨内质。
简言之,在中国绘画中,写意精神的内核是形象的意象表达,是书法性形成的语言支撑,而书法才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基石。
对其精辟之见,笔者沉吟良久、深以为然。
云水自幼痴执丹青,画精书灵、古意轩然,远有宋元先贤仰慕,近有宾老、历下老樵书画的灵润风骨攀援,加之对西画、美学、美术史皆有所工,草行篆隶均刮摩淬励、砥志研思,令书体画润皆呈净心涤虑、雄峙苍然的格高意古。
云水是中国画写意精神的标杆式书画家;书画青云独步、峰峦兀立,落笔处丘壑盈胸、气生笔底;顷刻,便壁立千仞、逐浪排空,似江河开冻、风起云蒸,让观者有身不由己、云集景从的撼动……
云水精于书画,亦善篆刻,其三代金文之作自出机杼、惊时动俗,让人爱不释手。
回望他的走来,如溪水没篙浅吟,却一路百川汇聚,终呈汪洋滂沱之势……
云水的谦逊恭谨有口皆碑,谦谦之风有民国儒士的风雅之相,他的广纳兼容、理趣章法的踔绝之能,源自他深厚的笔墨功底和清逸鄙俗的文人情结,更来自他对艺术纤尘不染的良知和操守。
画家艺术风格的断杼择邻,绝不是简单的志趣彰显,而有着深层次的时代环境影响和个人心性缘由。
比如同为一代宗师,黄宾虹与齐白石的艺术创作主张便大相径庭,差异很大;宾老主张画家作画应“绝似绝不似”,绘画作为艺术创作,不必太拘泥“似”这个初始认知层面,应该展开想象,运用绘画特有的表现力,让作品承载更多形而上的内涵,以使作品更具生命意识。
这个主张是以画家思想、意识、修养、审美高度融合为前提的。
而白翁则主张画家应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绘画应该达到雅俗共赏的中和效果。似是客观共识的效果,不似才是艺术个性的必然显现。
然而,中国画的精髓是重神不重形的,如此的“似与不似之间”,其实是莫衷一是的自我束缚。
由此,有专家做出结论,宾老的“绝似绝不似”,要比白翁的“似与不似之间”高出许多……
简约清逸是中国文人画的核心,是通达“天人合一”至尊之境的必经之路。正如云水间不竭的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升腾的氤氲气象,始终相伴于他羁旅的长途中,时而云蒸霞蔚,时而如丝如注,在烟雨的轻舟和蓑笠翁的脊背流淌。
云水的构境和水墨发端于他的胸襟,每有创作冲动扣击心扉之声袭来,他的心底便开始有喷吐的岩浆涌动,一旦在书案前执笔,呈现过程却又异乎寻常的冷静,给人以胸有成竹、气定神闲之感。
几十年的夙兴夜寐、临池研磨,使云水的腕底笔端锐势锋光,始见大家气象,水墨浸润了他的笔致,也令其尺牍造境气脉流畅、亦浓亦纤,渐具难以言喻的高古美感。
作为齐鲁画坛备受瞩目的实力派画家,云水继代表山东省出访韩、美之后,前几年又应省侨办之邀,远赴西班牙、芬兰、俄罗斯参加国际文化艺术交流活动。那里有毕加索、达利,艾伯特、韦斯特霍姆,列宾、苏里柯夫,有他青春年少时的西学之梦。
然而,碰撞交流成了一场场的邀约展示,云水渐渐感悟到一个悖论正在形成;我们由过去对西方绘画的崇拜仰视,渐变为从高点到原点的折返寻找;20世纪之后的西方艺术,正加速驶离线性跑道,越来越钦羡东方的笔墨和线条……
难怪毕加索在谈到中国画的线条笔墨时,极尽赞赏地对张大千说:“一根线去画水,却使人看到了江河,嗅到了水的清香。”
云水说,中国画强调写意性,这就决定了笔墨造诣,既是坚实根基又是至高境界。
云水特别注重绘画中的空白、虚实的诗意表达,诸如有和无、隐与显、虚和实……而这种表达不是简单的呈现,而是诗意隐含其中,似有若无。
赋比兴是中国艺术的精粹,陈子昂一首《登幽州台歌》千古绝唱,以及当代著名诗人孔孚的艺术创作理念,均对云水艺术观的形成,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关于临摹写生与创新的关系,云水认为,宋元之前的艺术家,更看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他们本能地认为,山水人物、花草树木,都是在天地间的灵性具象——石坚、树韧、水活、云轻……
元之后,在物我关系上,已经更倾向于我,强烈的个性特征开始彰显。人从自然中的兀然凸显,使天人合一的和谐场景有了主谓次第;无论是董其昌的淡远禅意,还是八大的简约枯淡,以及新安画派的哲理无不如是。
至于四王,他们已不在乎自然间的山水,而直接借用古人的丘壑表达他们对笔墨的理解。他们的作品看上去没有太多生意,但对笔墨的追求却达到了一种至为纯粹的境界。
云水对宋元绘画情有独钟,对元代文人画更是崇仰不已,那里面的格调、意念、哲思、操守、诗意,诠释了文人画的全部精神内涵——绘画是个人生命心迹的留影,更是生命追求的体验。
云水认为,书画同源的理念,一个“写”字要诀,道尽了中国画穿峡出谷探索之后的豁然开朗。
宾老是云水在书法上汲取营养的精神上师,说来有些匪夷所思,书法中的轻重缓急、浓淡干湿产生的意象,和绘画竟然如出一辙。可见,写出来的画才是真实的,是情感心迹的真实,而非景物的机械炮制。
云水说,绘画的意境不是实境,而是非常个性化的感悟中的境界。黄宾虹先生的“绝似绝不似”主张,之所以有超越时代的影响力,就在于道出了艺术的真谛;绘画作为艺术创作,完全可以摆脱“似”的认知层面,赋予绘画更多心灵深处的生命意义。而这般诸多“绝不似”,方是文人画的价值所在。简单讲,绝似是画工完成的,绝不似则是艺术家的己任使命。
云水对中国画的认知是多方面的,他说:东方绘画的创作理念是脱胎于东方哲学的,其至要便是对自然与生命主体是否有足够深刻的认识,作品的价值,表现力的强弱,是完全由认识的深浅程度决定的。
作为一个书画家,云水有与生俱来的气质和禀赋,红尘中的喧嚣,俗世间的功名,已经完全被其水墨中的一蓑烟雨所笼罩。除去他的画不论,他的书法笔力闳肆、志行高洁,有一种超然物外的从容恬淡,颇具隐没竹林的魏晋风骨。
被艺术界广为引用“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禅悟三境,告诫的虽是人生禅初、时悟、彻悟的三个不同阶段,但触痛的却是人前“魏阙”,人后“红尘”,被功名所累的浅尝辄止者。
一如禅悟三境,书法作品也具情趣、境界、气象三种品相。毋庸讳言,气象之境,当是艺术家人人心向往之的最高境界了——
学养滋养了性情,性情温润了境界,境界培植了胸襟,胸襟聚纳了气象。
云水说。
时下的艺术界流弊媚俗之态花样百出,山水画重义尚简、重书崇趣写意精神的再度兴起,以及追慕干湿浓淡、浑厚苍润,以水墨之功、书写性确立笔墨语言的孜孜以求,无疑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中心。
另外,中国画写意精神中的超然物外,游心翰墨寄情山水,不贪恋金钱名利,不为权贵折腰的品格,以及在选材内容、思想情趣、笔墨技巧等方面“意在笔先,画尽意在”的鲜明风格追求,也势必为中国山水画的革故鼎新,开拓出翘首以盼的崭新路途。
令人欣慰的是,在艺术品市场如此萎靡不振的当下,在近期参与的多种形式的书画作品展示中,云水和几位《芸耕社》写意精神追慕者同仁的作品,均赢得了业内众口一词的好评;无论是雍容雅步的艺术殿堂书画联璧展,还是轻松活跃的线上推介,无论是口口相传的慕名而至,还是青睐心仪的私人定制,都让人啧啧称赞,备受鼓舞。
反观自己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中的矢志不渝的坚守,以及澄清幽远写意精神回以的心灵慰藉,云水的感触至深;艺术的探索不能有云泥高下之分,每个人的理念都与所处的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有些探索,虽在当下被风潮所遏,但其真实的价值是在不远的将来显现的。
如日中天、享誉世界的大师黄宾虹,在七十岁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云水说,我愿意学习前人,如可染先生所说,“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然后再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为艺术立命的铮铮之言是值得期许的——
这是云水的实力和精神所在,也是艺术本身的力量所在……
【作者简介】赵远智(男),原济南电视台电视剧制作中心主任,作家、编剧。其作品曾多次获全国“飞天奖”、“金鹰奖”,省级、国家级奖项。现为山东省人文艺术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