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中国共产党之即,回望历史,我们党之所以在百年奋斗和探索中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历史发展,顺应时代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思想理论角度看,离不开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正确引领。这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光辉理论,犹如黑夜天空中的北斗星,引领我们冲破黑暗,披荆斩棘,走向黎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光辉体现在早期的经典著作中,他们出版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如《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但对中国革命史最有影响的当数《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倒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Capita Ⅰ comes to the world,from head to foot,from every pore is covered with blood and dirty things)"。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如果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百分之一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资本论》原名全称为《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资本论》以剩余价值为中心,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第1卷研究了资本的生产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生产问题。第2卷在资本生产过程的基础上研究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分析了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第3卷讲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分别研究了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资本论》跨越了经济、政治、哲学等多个领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在出版了《资本论》第1卷后,本来准备在1868年出版后两卷,但当时世界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使马克思改变了出版计划。一是当时世界经济危机出现后,资本得以惊人的发展,促使股份制的出现,可以依靠全社会的储蓄来挽救经济,不能全盘否定资本的作用。二是随着先进机器的应用和普及,马克思又发现机器生产本身也是劳动,因此机器也应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机器的发明者也应该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这样资本家就不再单纯只剥削劳动者。马克思在致丹尼尔逊信中也透露出自己的内心矛盾:"在英国目前的工业危机还没有达到顶峰之前,我决不出版第2卷。因此必须注视事件的目前进程,直到它们完全成熟。"多年以后,恩格斯花费巨大的精力,将零散的《资本论》2、3卷整理出版,但其精华部分仍包含在第1卷中。由于马克思在巜资本论》中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矛盾,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从政治经济学角度为工人运动指明了方向。毛泽东早在1920年经营长沙文化书社的时候就多次阅读过李汉俊翻译的《马克思资本论入门》,但当时还未出版《资本论》原著。《资本论》最早的中译本是1930年3月上海昆仑书店出版的第1卷第1分册,译者是陈启修。而第1卷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是1936年6月以世界名著译社名义出版,译者是侯外庐、王思华。而第1、2、3卷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于1938年8、9月由上海读书生活出版社出版,译者是郭大力、王亚南。"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Workers of all lands unite")
后一句经典口号被雕刻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马克思塑像墓碑前。
这些经典名言警句全部出自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文献《共产党宣言》,又名《共产主义宣言》,发表于1848年2月,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性著作。第一次出版该书时,有一句"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后来北美社会学和历史学家发现,人类社会早期的原始社会没有私有制没有阶级斗争。因此后一版的《共产党宣言》将开头一句话进行了修改,"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除原始社会而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体现了马恩敢于修正错误,服从真理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在中国最早发现日译本《共产党宣言》的是原国民党元老、上海《星期评论》的主编戴季陶。他本想转译为中文文本,但自感中国文学根基低浅,又缺乏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修养,所以去找朋友、上海《民国日报》主编邵力子。邵向他推荐说"能承担此重任者,非杭州陈望道莫属也!"陈望道在日本留学5年,读过这本日文译著,很早就产生了兴趣。接到约稿函后,欣然接受。陈独秀知道后也在北京找到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了英文版的《共产党宣言》,用以参阅,相互对照。陈望道回到家乡浙江义乌小塘,将自家的柴房辟为译稿室兼卧室。资料只有《共产党宣言》的英文本、日文本、《英汉词典》和《日汉词典》。陈对两种文本的原著字斟句酌,细作推敲,反复比对。比如第一句,陈比较很久,仍翻译为"有一个怪物,在欧洲徘徊着,这怪物就是共产主义。"精通德文的罗章龙认为不妥,但推敲了很久,还是不得要领。直到1943年由博古改定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绯徊。"
陈望道
陈望道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终将《共产党宣言》译为中文。他先是回到杭州用学校的石印机印了十几份,在浙江新潮社秘密传阅。后将译搞带往上海,由李汉俊、陈独秀用英、日、俄三种文字校订,由陈独秀交与上海社会主义研究社,作为"社会主义研究小丛书第一种"出版。1920年8月,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出版一千册,一销而空。9月重版一千册,又被抢空。这本书的中文版从1920年出版起到1926年5月止已印刊17版。这本书如闪电,如路标,如烛光,为在黑暗中探索的先驱们带来了温暖与希望、勇气和力量。1920年11月,在陈独秀主持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1921年7月,在上海和浙江嘉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革命有了指路明灯,有了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许多革命青年从中汲取信仰之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1936年,毛泽东同斯诺谈到自己1920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时说,有三本书特别铭记在心,建立起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其中一本便是《共产党宣言》。光阴飞逝,沧海桑田。那些红色经典著作在历经风雨后更显示出真理灿烂的光辉,永不褪色。
文|魏新
图|网络